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褚德勤 赵俊芳 +3 位作者 王华 侯淑玲 刘书颖 张巧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564-2565,共2页
肿瘤多学科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MDT)是针对一个临床疾病,由临床多个学科,通过讨论会议,制定出最合理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1]。该概念最早由美国率先提出,目前MDT被国内外肿瘤学界多数学... 肿瘤多学科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MDT)是针对一个临床疾病,由临床多个学科,通过讨论会议,制定出最合理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1]。该概念最早由美国率先提出,目前MDT被国内外肿瘤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列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的部分肿瘤指南,现国内部分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专科医院 综合医院 肿瘤学界 诊疗模式 多学科治疗 住院诊疗 医院整体水平 主诊医师 淋巴瘤 合理治疗方案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TNF-NC)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伟京 克晓燕 +8 位作者 王杰军 王梅 朱军 张树才 张巧花 于丁 饶智国 于世英 谢丛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19-824,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 TNF-NC)注射液单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的320例患者中,可进行疗效评价310例,脱落9例,剔除1例。31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瘤71例,恶性胸腹水169例,...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 TNF-NC)注射液单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的320例患者中,可进行疗效评价310例,脱落9例,剔除1例。31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瘤71例,恶性胸腹水169例,恶性黑色素瘤18例,肺癌20例,肝癌12例,乳腺癌10例,结肠癌7例和肾癌3例。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rh TNF-NC 60万~90万IU/m2,最大剂量≤100万IU/m2,1次/d,连用4周;恶性胸腹水患者予以胸腹腔注射rh TNF-NC,剂量为200万~300万IU/次,1~2次/周,连用2~3周;体表肿瘤(主要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rh TNF-NC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瘤体内或瘤床注射,推荐注射剂量为50万~100万IU/次,2~3次/周。结果可评价的患者310例,其中恶性胸腹水169例,实体肿瘤141例。实体瘤患者中获CR 2例,PR 21例,有效率(RR)为16.3%(23/141),疾病控制率(DCR)为79.4%(112/141)。恶性淋巴瘤的RR为28.2%(20/71),DCR为84.5%(60/71);恶性黑色素瘤的RR为11.1%(2/18),DCR为83.3%(15/18);肺癌无CR病例,获PR 1例,MR 2例;肾癌获MR 1例;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均未见明显疗效。恶性胸腹水病例中获CR 15例,PR 102例,RR为69.2%(117/169),DCR为98.8%(167/169);其中,恶性胸水的RR为74.5%(105/141),恶性腹水为42.9%(12/28)。全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3),特别是恶性胸水患者提高更为明显。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38.8%)和寒战(23.5%),绝大多数为1、2级。结论注射用rh TNF-NC治疗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胸腹水疗效明确,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并能够明显改善各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 TNF-NC) 肿瘤 胸腹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建平 韩冲芳 +6 位作者 高翔 李航 罗延清 张智灵 雷亚娟 王晓鹏 杨晓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索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并分析其实际运行情况。方法以《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为依据,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践。汇总55例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对该诊疗体系的运行情况,临床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目的探索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并分析其实际运行情况。方法以《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为依据,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践。汇总55例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对该诊疗体系的运行情况,临床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该体系顺利建成且运行良好,55例癌痛患者中,9例患者仅就诊一次,效果不详;其余46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43.5%),部分缓解25例(54.4%),轻度缓解1例(2.1%),总有效率97.9%。46例患者中发生便秘17例(37.0%),恶心呕吐18例(39.1%),嗜睡8例(17.4%)。结论该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癌痛,提高门诊癌痛诊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癌痛 门诊 规范化 诊疗体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欣 韩建立 +1 位作者 裴毅 赵浩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65-767,I0002,共4页
目前胆管癌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导致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只有5%,是肿瘤科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深入认识胆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细胞凋亡失衡是目前抗... 目前胆管癌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导致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只有5%,是肿瘤科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深入认识胆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细胞凋亡失衡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研究的一大热点。Survivin作为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中,其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凋亡不足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相关研究提示,Bcl-2与Survivin在某些肿瘤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但二者相关性报道的结果不一,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Survivin和Bcl-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来探讨二者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胆管癌组织 BCL-2 细胞凋亡失衡 手术切除率 5年生存率 抗肿瘤治疗 相关性
下载PDF
SELDI蛋白质指纹对因基因多态性导致耐药性漂移诊断的前瞻性研究——吉非替尼与含铂方案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2
5
作者 吉利娜 裴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组前期研究发现借助于SELDI技术可以预测吉非替尼的疗效,而且指出其蛋白质指纹图谱M/Z:8,693±50H+丰度25%,可以作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取、舍的筛选指标,以这个指标为界...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组前期研究发现借助于SELDI技术可以预测吉非替尼的疗效,而且指出其蛋白质指纹图谱M/Z:8,693±50H+丰度25%,可以作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取、舍的筛选指标,以这个指标为界定,观察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以蛋白质指纹为依据指导化疗与吉非替尼的序贯应用的方法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TP、DP和GP方案化疗失败,且经SELDI检测M/Z(质核比)8,693±50H+的丰度15%的NSCLC患者9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治疗期间每2个月查患者血清SELDI指纹,以M/Z:8,693±50H+的丰度>25%作为再化疗指标,并以M/Z:8,693±50H+丰度15%为继续服用吉非替尼的指标,两者之间根据肿块变化和肿瘤标记物变化决定取舍吉非替尼治疗时间,指导吉非替尼与含铂方案的序贯治疗,观察总生存时间。结果随访至2010年12月,9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27个月(10个月-66个月)。结论 SELDI技术通过指纹的描述,有计划地选择这些抗肿瘤药物治疗NSCLC的取、舍,可提高药物治疗的获益率和获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技术 化疗 吉非替尼 肺肿瘤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 hTERT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及其他相关蛋白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保国 韩存芝 +3 位作者 李德龙 王艳 杜丽莉 裴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752-754,共3页
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 mRNA、hTERT表达及癌胚抗原(CEA)及相关蛋白CA199、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 mRNA、hTERT表达及癌胚抗原(CEA)及相关蛋白CA199、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联合检测,进一步探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早发现肺癌患者复发与转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hTERT MRNA HTERT表达 胃泌素释放肽 鳞状上皮细胞 血清癌胚抗原 肿瘤复发 淋巴结转移 电化学发光法 试剂盒
下载PDF
STK15过表达对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王晓霞 李晓钟 +3 位作者 路娜 赵艳 王康 裴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erine/threonine kinase 15,STK15)过表达对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EGFP-C1-STK15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构建STK15过表达的稳定细胞系(GFP-STK15),...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erine/threonine kinase 15,STK15)过表达对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EGFP-C1-STK15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构建STK15过表达的稳定细胞系(GFP-STK15),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K15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STK15过表达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STK15过表达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裸鼠致瘤实验观察STK15过表达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pEGFP-C1-STK15质粒转染细胞后筛选得到稳定克隆,荧光显微镜显示GFP-STK15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的中心体以及纺锤体,Western blotting可检测到GFP-STK15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细胞相比,GFP-STK15细胞系的体外生长能力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GFP-STK15细胞系接种组裸鼠肿瘤明显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K15过表达能促进人食管癌KYSE150细胞的生长,提示STK15将可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15 食管肿瘤 细胞增殖
下载PDF
RNA干扰STK15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李晓钟 王晓霞 +2 位作者 安奇君 冯建宏 裴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2-475,共4页
STK15(serine/threonine kinase15)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下游特定底物影响G2/M期转换,促进中心体成熟、双极纺锤体建立以及染色体的分离。许多研究表明,多种肿瘤中STK15呈高表达状态,在... STK15(serine/threonine kinase15)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下游特定底物影响G2/M期转换,促进中心体成熟、双极纺锤体建立以及染色体的分离。许多研究表明,多种肿瘤中STK15呈高表达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15 RNA干扰 结肠癌 凋亡
下载PDF
蛋白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肺癌巩固治疗期患者随访的意义
9
作者 郑丽君 尚卜凤 +3 位作者 张静 王清馨 王海红 裴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04-1605,共2页
肺癌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完善的临床随访以及对肺癌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肺癌患者随访问题,我们配合医生选用巩固期治疗的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观察2种状态下机... 肺癌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完善的临床随访以及对肺癌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肺癌患者随访问题,我们配合医生选用巩固期治疗的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观察2种状态下机体是否存在有差异蛋白质,以此判断巩固期治疗的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蛋白质代谢方面有无差异,有助于帮助这类患者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治疗期 肺癌患者 差异蛋白质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临床随访 健康体检人群 蛋白质代谢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洛铂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芳 王海雄 裴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2期1718-1720,共3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我国2002年世界人口调查肺癌男性发病率为42.4/10万,病死率为33.21/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0/10万,病死率为13.45/10万。文献[1]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我国2002年世界人口调查肺癌男性发病率为42.4/10万,病死率为33.21/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0/10万,病死率为13.45/10万。文献[1]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较高,40%-50%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失去手术切除机会[2-4],姑息性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对86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洛铂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疗效分析 治疗 顺铂 洛铂 世界卫生组织 NSCLC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配合曲美他嗪防治表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芳 王海雄 裴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447-1449,共3页
表柔比星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对多种肿瘤均有效,但其积累性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1]。而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的收缩力;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心脏保护剂,可保护心肌细胞在缺氧或... 表柔比星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对多种肿瘤均有效,但其积累性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1]。而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的收缩力;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心脏保护剂,可保护心肌细胞在缺氧或缺血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阻止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下降,从而保证了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钠-钾流的正常运转,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降低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本研究对128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及心房利钠肽(BNP)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参松养心胶囊配合曲美他嗪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脏毒性 表柔比星 曲美他嗪 临床观察 防治 保护心肌细胞 细胞内环境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与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秀娟 张巧花 +1 位作者 侯淑玲 武利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是特异性作用于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是表达于人正常B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在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分化及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是B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20在90%以上的NHL的肿瘤性B细胞表... 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是特异性作用于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是表达于人正常B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在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分化及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是B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20在90%以上的NHL的肿瘤性B细胞表面存在过表达,因此是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理想的靶标,为B细胞NHL开创了免疫化疗的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心血管事件 商品名 免疫化疗 特异性作用 特异性标志 美罗华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患者 CHOP
下载PDF
62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文丽 田磊 +6 位作者 王晶 张巍 景红梅 王继军 刘彦 侯淑玲 克晓燕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分型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2例H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7例患者资料来源于山西大医院。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分型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2例H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7例患者资料来源于山西大医院。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资料显示HL患者占同期新发淋巴瘤患者总数的5.66%(795例患者中45例)。6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病理类型以结节硬化型(53.23%)和?昆合细胞型(30.6%)为主。可随访病例56例,中位随访时间45(8~184)个月,治疗总有效率92.9%,2、3、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97.7%、92.2%、80.5%。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累及(P=0.042)和德国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GHSG)评分系统分值(P=0.002)对患者OS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L为一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5年OS率为80.5%,复发后部分患者病程呈惰性,对于二线方案治疗仍有较高的缓解率。GHSG评分系统对HL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脾脏累及可作为HL患者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病 存活率分析 预后 德国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自噬在槲皮素诱导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亮 柳建军 +3 位作者 曹军 杜宁超 吉利娜 杨晓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在槲皮素诱导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人膀胱癌BIU.87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槲皮素对BI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单丹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Hochest33258... 目的研究自噬在槲皮素诱导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人膀胱癌BIU.87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槲皮素对BI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单丹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Hochest33258染色分别观察槲皮素处理后BIU-87细胞的自噬和凋亡现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阻断自噬对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3一甲基腺嘌呤阻断自噬后对槲皮素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BIU-8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00μmol/L槲皮素作用72h时对BIU.8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89.2%。槲皮素可以诱导BIU-87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并且自噬先于凋亡出现;阻断自噬后可使BIU-87细胞的凋亡峰明显增高。在槲皮素处理前后,分别以3.甲基腺嘌呤阻断自噬,可观察到槲皮素对BIU-8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均增强。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增殖,并在诱导细胞凋亡之前先诱导自噬发生。在槲皮素诱导BIU-87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自噬在早期能够保护BIU-87细胞,延迟凋亡,减少因槲皮素导致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膀胱肿瘤 BIU-87细胞 自噬 凋亡
原文传递
套细胞淋巴瘤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俊兰 牛巧红 张巧花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CL患者的年龄、性别、B症状、临床分期、骨髓和淋巴结的细胞形态学、血液生化、血清酶学、免疫表型、Cyclin D1和彩色超声等的检查资料。分析预后因素,并用MC...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CL患者的年龄、性别、B症状、临床分期、骨髓和淋巴结的细胞形态学、血液生化、血清酶学、免疫表型、Cyclin D1和彩色超声等的检查资料。分析预后因素,并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MCL好发于男性老年人,初诊时多属临床晚期。初诊时发热18例(46.2%),浅表淋巴结肿大是重要的首发症状,腹部淋巴结肿大也常见。26例行骨髓检查患者中18例(69.2%)有肿瘤细胞浸润。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高的患者分别有21例(53.8%)、20例(51.3%)。全部病例CD2阳性,25例(64.1%)CD5阳性,34例(87.2%)Cyclin D1过度表达。33例(84.7%)出现侵袭性淋巴瘤病程,6例(15.4%)为惰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依据MIPl分类,26例(66.7%)为高危,7例(17.9%)为中危,6例(15.4%)为低危,其中,高危组死亡12例,低危组和中危组无死亡病例,二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全部MCL病例显示B细胞标志,验证了肿瘤细胞起源于淋巴结淋巴滤泡套区内成熟B细胞的结论。MCL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特征。β2-MG、LDH和CyclinD1是MCL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膜细胞 生物学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治疗的组织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建平 高翔 +6 位作者 李航 韩冲芳 罗延清 张智灵 雷亚娟 王晓鹏 杨晓玲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介绍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治疗的组织与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办公室、药剂科、肿瘤科及疼痛科多学科合作下,将《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门诊癌痛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中,汇总门诊成人癌痛患者72例规范化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 目的介绍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治疗的组织与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办公室、药剂科、肿瘤科及疼痛科多学科合作下,将《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门诊癌痛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中,汇总门诊成人癌痛患者72例规范化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门诊癌痛患者72例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中、重度疼痛患者由67例(93.1%)减少至34例(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共发生便秘32例(44.4%),恶心呕吐23例(31.9%),嗜睡9例(12.5%)。结论在门诊办公室、药剂科、肿瘤科的协助下,主要由疼痛科医生承担的成人癌痛门诊规范化治疗效果肯定,可显著缓解门诊成人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癌痛 门诊 规范 治疗
原文传递
PEP-T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6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邸立君 张巧花 +4 位作者 李喜 连科 侯淑玲 王利君 王刚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 评价PEP-T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62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给予PEP-T节拍化疗方案,具体为:泼尼松20 mg/d,早餐后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午餐后口服;依托泊苷50 mg/d,晚餐后口服;沙利度胺100 ... 目的 评价PEP-T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62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给予PEP-T节拍化疗方案,具体为:泼尼松20 mg/d,早餐后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午餐后口服;依托泊苷50 mg/d,晚餐后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口服.酌情配合使用口服止吐药物.持续服用直至白细胞低于3.0×109/L时停药,待白细胞恢复至高于3.0×109/L时,再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用法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给药或每周5d休息2d的给药方法,每日药量不变.结果 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总有效率(RR) 62.9%(39/62),其中完全缓解(CR)率32.3%(20/62),部分缓解(PR)率30.6%(19/62).惰性淋巴瘤与侵袭性淋巴瘤RR分别为83.3%(25/30)、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7,P=0.002);CR率分别为46.7%(14/30)、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522,P=0.029).国际预后指数(1PI)低危组(IPI评分0~2分)与高危组(IPI评分3~5分)RR分别为64.3%(27/42)、60.0%(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84);CR率分别为33.3%(14/42)、30.O%(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9,P=1.000).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经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PEP-T节拍化疗采用低剂量、持续口服给药方式,对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疗效肯定,尤其对于惰性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复发 难治 节拍化疗
原文传递
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娜 侯淑玲 +5 位作者 赵秀娟 李喜 李丽 连科 王刚刚 张巧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8期48-51,共4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合并EB病毒感染的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40岁,因"脾大6年,增长迅速伴发热7个月"入我院... 目的提高对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合并EB病毒感染的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40岁,因"脾大6年,增长迅速伴发热7个月"入我院,外周血EBV-DNA复制高达5.2×109 copies/ml,无浅表及腹腔淋巴结、肺、肝累及,骨髓象可见6%的异常淋巴细胞,行脾切除术后明确诊断为脾脏NK/T细胞淋巴瘤。术后1个月肝、肺浸润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给予地塞米松15 mg/d+依托泊苷50 mg/d+更昔洛韦500 mg/d,连续10 d,外周血EBV-DNA进行性下降、肝肺病灶减少,达部分缓解。结论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罕见,以脾脏进行性增大伴发热为主要表现,病情呈高度侵袭性,短期内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多脏器衰竭,病程凶险,预后差。高EB病毒复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依托泊苷联合地塞米松及更昔洛韦作为清除EB病毒、缓解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方法,近期效果显著。但缓解后仍需积极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NK/T细胞淋巴瘤 治疗
原文传递
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万文丽 王晶 +4 位作者 田磊 张巍 张巧花 克晓燕 侯淑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对62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与复发、难治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例HL患者中,12例(19.35%)...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对62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与复发、难治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例HL患者中,12例(19.35%)为复发、难治性。病理类型(P:0.026)、淋巴结区≥3个(P=0.030)和大包块(P=0.006)与复发、难治有关:复发、难治性H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5个月(27~129个月),复发、难治性HL及其他HL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6.7%和88.8%,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2.4%和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HL的病理类型、淋巴结区≥3个和大包块与复发、难治关系密切,同时,短期(〈1年)内复发是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干细胞移植 复发
原文传递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李喜 张巧花 侯淑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外周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浓度与HL预后关系。方法 30例HL患者为均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初治病例,健康对照者30名。采用ELISA方法检测HL初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uPAR...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外周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浓度与HL预后关系。方法 30例HL患者为均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初治病例,健康对照者30名。采用ELISA方法检测HL初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uPAR 的浓度。比较HL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效果HL患者间外周血uPAR水平。结果 HL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uPAR水平分别为(1.1235±0.8725)、(0.5843±0.40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15)。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外周血uPAR 水平分别为(0.8022±0.5876)、(1.3120±0.798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达完全缓解(CR)组与未达CR组uPAR水平分别为(0.9843±0.8574)、(1.1243±0.696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P=0.06)。结论 外周血uPAR 的浓度可作为HL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溶酶原激活剂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