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指导下早期使用抗生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胜泳 吕先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51-53,64,共4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指导下,早期抗生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180例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所有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在0.05~0.2 ng/mL范围内,已大于正常高限值...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指导下,早期抗生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180例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所有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在0.05~0.2 ng/mL范围内,已大于正常高限值。对照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早期抗生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常规抗心衰治疗。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时、治疗48 h、治疗96 h,血清降钙素原(PCT)含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左心室脏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NTpro-BNP1、氧和指数、血清光抑素-C。结果 (1)治疗96 h,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 <0.05);脑钠肽前体NTproBNP1显著降低(P <0.05);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降低(P> 0.05);C反应蛋白(CRP)与对照组比较(P <0.05)。(2)治疗96 h,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和指数显著升高(P <0.05);血清光抑素-C水平显著降低(P <0.05)。结论降钙素原(PCT)指导下,早期抗生素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患者可能更早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早期使用抗生素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ESP联合虚拟穿刺、医学人文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荣芳 李芳 +3 位作者 马莉 左黎昀 张莉 王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为指导,探讨电子标准化病人联合虚拟穿刺、医学人文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校临床医学本科生10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试验组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联合虚拟穿刺... 目的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为指导,探讨电子标准化病人联合虚拟穿刺、医学人文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校临床医学本科生10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试验组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联合虚拟穿刺、医学人文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2组间理论考试主观题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组教学认可度、师资满意度、课堂情况、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指导电子标准化病人联合虚拟穿刺、医学人文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价值显著,有助于提高教师及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电子标准化病人 虚拟综合穿刺试验 医学人文
下载PDF
白果内酯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缓解CPZ诱导的髓鞘脱失 被引量:6
3
作者 鞠文媛 陈阳阳 +7 位作者 褚果果 李晓慧 张海飞 宋丽娟 王青 尉杰忠 肖保国 马存根(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BB)是否可以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髓鞘脱失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内采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脱髓鞘C57BL/6小鼠模型,从第4周末开始,BB治疗组腹腔注射BB 2周。体外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原代星形胶质...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BB)是否可以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髓鞘脱失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内采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脱髓鞘C57BL/6小鼠模型,从第4周末开始,BB治疗组腹腔注射BB 2周。体外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 h的炎症模型。结果:BB在体内抑制CPZ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Nrf2和HO-1的表达,抑制髓鞘脱失。BB在体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Nrf2/HO-1蛋白表达。结论:BB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缓解髓鞘脱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 Nrf2/HO-1通路 脱髓鞘
下载PDF
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状突骨折的体会
4
作者 张占国 张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颌后入路切口对中低位髁突骨折行复位固定术,切口在耳垂下0.5 cm处,向下延长3~3.5 cm,然后用接骨板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骨折部位固定愈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面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探索应用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颌后入路切口对中低位髁突骨折行复位固定术,切口在耳垂下0.5 cm处,向下延长3~3.5 cm,然后用接骨板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骨折部位固定愈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面神经功能恢复,咬合功能良好,无发病率产生。结论经颌后入路切口治疗髁突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腮腺体的创伤,而且达到了髁突骨折内坚固复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颌后入路 中低位髁突骨折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孟泽军 宋志宙 +2 位作者 高月荣 孙雪松 张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7-79,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行血栓抽吸同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研究。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 目的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行血栓抽吸同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研究。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和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冠脉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尿激酶原组),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ST段回落情况及出院30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与血栓抽吸组相比,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激酶原组出院30d内MACE发生率略低于血栓抽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行血栓抽吸后冠脉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有效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减少出院30d内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水平
下载PDF
71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薛彩霞 张雁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3-75,85,共4页
目的探讨71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4例经内镜检查及HP相关检测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总结其近3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在7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71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4例经内镜检查及HP相关检测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总结其近3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在7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女比为3.64∶1,男性高于女性;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青年病人发病的主要因素,急性胃黏膜病变诱发的出血则在老年病人中常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病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在老年患者中常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内脏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慧卿 王桂英 +7 位作者 王迎宾 张晋华 郭平 张凤娟 张继敏 黄正丽 李银玉 尉杰忠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内脏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山西大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共35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以VF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内脏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山西大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共35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以VFA≥100 cm^2作为内脏型肥胖的诊断标准。根据VFA值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对照组(VFA<100 cm^2)和糖尿病合并内脏型肥胖观察组(VFA≥100 cm^2),测定所有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T2DM并内脏型肥胖组中身高、体重、BMI、头围、颈围、腰围、臀围、WHR、VFA、SF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VFA为应变量,其他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重、BMI、腰围、TG、舒张压被纳入回归方程,是T2DM并内脏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重、BMI、腰围、TG、舒张压的增高是VFA的危险因素,与T2DM并腹型肥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脏型肥胖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血清adipsin及皮下脂肪面积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王慧卿 李银玉 +6 位作者 张继敏 黄正丽 孙喜明 薛少青 焦爱富 赵慧媛 尉杰忠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adipsin、皮下脂肪面积(SFA)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25例(T2DM组,UACR<30 mg/g... 目的探讨血清adipsin、皮下脂肪面积(SFA)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25例(T2DM组,UACR<30 mg/g)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例(EDN组,30 mg/g≤UACR≤300 mg/g),检测两组的血常规、肾功能、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等,进行比较;并进行UACR的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糖尿病肾病发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DN组与糖尿病(DM)组比较,甘油三酯(TG)、adipsin、UACR、体重、BMI、腰围、VFA、SFA有明显差异(P<0.05);UACR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G、收缩压(SP)、舒张压(DP)、体重、BMI、腰围、臀围、VFA、SFA与UACR呈正相关,adipsin与UACR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示adipsin降低、SFA为E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dipsin的下降、SFA的增高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比值(UACR) 皮下脂肪面积 adipsin 早期糖尿病肾病 内脏脂肪面积 体质量指数 体重 腰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