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志强 林丕鹏 王乐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7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名为健康组,慢性腰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常规治疗+SET核心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名为健康组,慢性腰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常规治疗+SET核心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受试者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FR)、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障碍程度(RMQ)、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并将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3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竖脊肌FR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周后竖脊肌FR比值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更接近健康组.②对照组和治疗组ODI评分、RMQ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3周后ODI评分、RMQ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③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腰椎各方向ROM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P<0.05);治疗组治疗3周后腰椎各方向ROM较对照组增大更显著(P<0.05),更接近健康组.结论SET核心控制训练作为腰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认可,结合竖脊肌FR比值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而竖脊肌的屈曲-放松现象是一种简单及相对精确的评价指标,可以在临床中作为判断慢性腰痛的诊断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腰痛 慢性 屈曲放松 屈曲-放松比值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贾迎秀 李雯 +1 位作者 武宝爱 赵晋枫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5-207,211,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干预手段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干预手段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8周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改良Ashworth等级(MAS)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的分析比较。结果经过18周的训练,痉挛型脑瘫患儿GMFM-D区和E区、MAS和BBS功能较训练前均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显著提高了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能力、下肢肌张力及身体平衡能力,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患儿 悬吊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 下肢功能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核心控制训练对下背痛患者屈曲-放松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志强 林丕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经过悬吊运动疗法(SET)核心控制训练后屈曲-放松现象的变化。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例作为健康组,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腰痛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经过悬吊运动疗法(SET)核心控制训练后屈曲-放松现象的变化。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例作为健康组,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腰痛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治疗组接受SET核心控制训练,每次训练4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分析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治疗后)的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FR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问卷(RMQ)、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健康组竖脊肌的FRR值为(21.82±3.06),2组患者竖脊肌治疗前的FRR值[对照组(5.50±2.19)、治疗组(5.44±2.37)]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竖脊肌FRR值[对照组(13.36±2.09)、治疗组(22.77±2.84)]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竖脊肌的FRR值更接近健康组(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RMQ和VAS评分[对照组(9.53±2.77)、(7.53±2.33)、(1.07±0.59)分和治疗组(2.00±1.13)、(1.67±1.18)、(0.40±0.51)分]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15.53±4.98)、(12.13±3.07)、(4.13±1.13)分和治疗组(14.33±3.33)、(12.80±2.34)、(4.67±1.35)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各项活动时的ROM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2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各方向ROM指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ROM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竖脊肌的屈曲-放松现象测量的FRR比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腰痛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核心训练 腰痛 屈曲-放松现象
原文传递
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丕鹏 武宝爱 +1 位作者 许志强 武俊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每周训练5d,持续训练8周。于训练... 目的 探讨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每周训练5d,持续训练8周。于训练前、训练4周、6周及8周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上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及Brunnstrom上肢功能分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经8周训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0.33±0.90)分]和上肢FMA评分[(39.73±10.14)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BI评分[(65.00±23.38)分]与对照组MBI评分[(65.00±13.3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训练后,观察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4期及5期人数百分比(65%)与对照组(45%)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肩关节闭链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肩部疼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链 稳定性训练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