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催化液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梦亮 王华 +1 位作者 常如波 刘滇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 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最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红外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等基团的振动加强,以及存在麦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的衍生物,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类废弃物的晶格结构,从而打破了生物利用的禁锢,使其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液化产物进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其真蛋白含量可达到30.74%;其酒精含量可达到19.0%(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类废弃物 热化学催化液化 红外光谱(IR)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PVC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波平 林勤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200,共4页
为了改善PVC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特性,常加入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时其中的添加物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另外,PVC材料残留单体氯乙烯也会迁移,这些都将影响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对PVC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 为了改善PVC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特性,常加入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时其中的添加物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另外,PVC材料残留单体氯乙烯也会迁移,这些都将影响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对PVC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食品包装 食品安全 迁移
下载PDF
纤维废物热化学催化液化中气态产物的分析及生物利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华 王梦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29-233,共5页
纤维类废弃物在热化学液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11],该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 纤维类废弃物在热化学液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11],该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经细胞浓度(OD660nm值)和气态混合物的残留成分测定,表明添加了气态混合物的光合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的,而且培养基中的气态混合物经培养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气态混合物能够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单细胞蛋白(SCP)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类废弃物 GC-MS 单细胞蛋白(SCP) 光合细菌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武宝利 张国梅 +1 位作者 高春光 双少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65-69,共5页
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 ,是一种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起来的分析装置。由于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 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 ,是一种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起来的分析装置。由于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的特点 ,已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及军事医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综述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及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生物医学和军事上的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检测手段 工作原理 生物分子识别元件 信号转换器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郁 双少敏 +3 位作者 钞建宾 张国梅 丁海云 董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系统研究了 β CD对o ,m ,p 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 ,详细讨论了介质酸度对包合过程的影响 ,测定了它们之间形成包合物的包合常数 ,比较了 β CD对三者的包合能力 ,提出了相应的包合机理 .用一维、二维核磁... 采用荧光光谱法系统研究了 β CD对o ,m ,p 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 ,详细讨论了介质酸度对包合过程的影响 ,测定了它们之间形成包合物的包合常数 ,比较了 β CD对三者的包合能力 ,提出了相应的包合机理 .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包合部位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分子力学计算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提出了包合物的空间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氨基苯甲酸 同分异构体 分子识别作用 荧光光谱法 介质酸度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微生物催化D-葡萄糖与酪醇葡糖基转移合成红景天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梦亮 张芳 刘滇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为了探讨微生物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可能性,从红景天根系土壤中筛选出了五个菌株,比较了它们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确定F1菌株为合成红景天甙的出发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D-葡萄糖和酪醇为底物,研究了底物浓度... 为了探讨微生物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可能性,从红景天根系土壤中筛选出了五个菌株,比较了它们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确定F1菌株为合成红景天甙的出发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D-葡萄糖和酪醇为底物,研究了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细胞浓度和pH对红景天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底物浓度为酪醇5 g/L,D-葡萄糖与酪醇的摩尔比为1∶1,酪醇浓度高于5 g/L不利于菌体生长.最佳反应时间为48 h,最适细胞浓度为150 g/L,最适pH为7.红景天甙最高产量为0.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甙 微生物 米曲霉 生物催化 酪醇 葡萄糖 葡糖基转移
下载PDF
顺酐加氢制备下游产品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武志刚 赵永祥 +2 位作者 董海临 许临萍 刘滇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4,26,共4页
评述了顺酐催化选择加氢制备下游产品的多相催化体系 (包括气 -固两相或气 -固 -液三相反应体系 )和均相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
关键词 顺酐 催化加氢 均相催化 多相催化 催化体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及黄芩苷合成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梦亮 任振兴 +1 位作者 黄登宇 刘滇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 研究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和黄芩苷合成调控的规律。方法 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诱导愈伤组织;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结果 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积累的优势培养条件为: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 mmol/L(NH4+:NO3-为1:1)... 目的 研究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和黄芩苷合成调控的规律。方法 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诱导愈伤组织;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结果 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积累的优势培养条件为: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 mmol/L(NH4+:NO3-为1:1),KH2PO4浓度0.5~1.5 mmol/L,附加80 g/L蔗糖,0.3 mg/L IAA,2mg/L6-BA和200 mg/L蛋白胨,温度:(25±1)℃,暗培养。培养40 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 g/L,黄芩苷为167.4 mg/g,明显高于野生黄芩的最高量。结论 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蔗糖对黄芩苷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蔗糖质量浓度小于3%时,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黄芩苷的合成没有刺激作用;当蔗糖质量浓度在3%~8%时,愈伤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次生代谢功能,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及黄芩苷合成明显增加;当蔗糖质量浓度在8%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愈伤组织培养 HPLC
下载PDF
大枣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莹 林勤保 赵国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128,共3页
以大枣多糖为对象,比较了多糖的多种脱蛋白方法。在实验比较的五种脱蛋白方法中,复合酶法效果最佳,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组合对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得出脱蛋白效果最佳时的工艺条件为:蛋白酶浓度为5.3%、反... 以大枣多糖为对象,比较了多糖的多种脱蛋白方法。在实验比较的五种脱蛋白方法中,复合酶法效果最佳,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组合对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得出脱蛋白效果最佳时的工艺条件为:蛋白酶浓度为5.3%、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多糖 脱蛋白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下载PDF
前体和诱导子饲喂黄芩愈伤组织强化黄芩苷生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梦亮 任振兴 刘滇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黄芩苷 愈伤组织 诱导子 抗HIV-1活性 组织培养技术 唇形科植物 饲喂 前体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大枣多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林勤保 赵国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8-371,共4页
采用热水浸提、微波和超声波强化提取等3种不同方法提取大枣多糖。结果表明,微波和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具有快速、安全、简便、成本低且得到的多糖提取率高,而成分又不被破坏的优点。其中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率达1.137%,超声波法... 采用热水浸提、微波和超声波强化提取等3种不同方法提取大枣多糖。结果表明,微波和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具有快速、安全、简便、成本低且得到的多糖提取率高,而成分又不被破坏的优点。其中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率达1.137%,超声波法为0.982%,热水浸提法则为0.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多糖 提取 微波 超声波
下载PDF
光控生物不对称还原苯乙酮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梦亮 杜刚 刘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86-1688,共3页
Rhodobacter sphaeroide as a new bio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ketones to chiral alcohols. The cells were used in an aqueous system for th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acetophenone to prepar... Rhodobacter sphaeroide as a new bio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ketones to chiral alcohols. The cells were used in an aqueous system for th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acetophenone to prepare (S)-1-phenyl-ethanol by photo-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s. It is found that higher product yield and product enantiomeric excess could be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antiomer excess of the chiral alcohols was up to 99%(e.e.) and the yield is more than 90%. The effects of DCMU and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was controlled by light completely, the optimal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is 17.0 mmol/L, the optimal cell mass concentration is \{0.2 g/mL,\} the optimal pH is 7—8, the optimal reaction time was 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不对称还原 光电子传递 苯乙酮 手性醇
下载PDF
绿色环保脲醛树脂的制备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振峰 梁彩云 +2 位作者 尚卓斌 金硕 刘傅 《中国胶粘剂》 CAS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对合成脲醛树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二次加甲醛,四次加尿素"的脲醛树脂合成方法,所制得的脲醛树脂,其游离醛含量(0.10%)、甲醛释放量等物理性能均符合新标准GB18580-2001的要求。
关键词 脲醛树脂 机理 低游离醛
下载PDF
脱氮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有机氮去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梦亮 王京伟 苏小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8,52,共5页
通过3种不同来源细菌的比较,将三种细菌优化配比成复合功能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复合功能菌对养殖水体高浓度有机氮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高浓度有机氮,并通过在晋阳湖... 通过3种不同来源细菌的比较,将三种细菌优化配比成复合功能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复合功能菌对养殖水体高浓度有机氮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高浓度有机氮,并通过在晋阳湖的小范围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为微生物共培养在养殖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氮 脱氮
下载PDF
大枣叶中甜味抑制成分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勤保 李艳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95,98,共3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大枣叶中甜味抑制成分——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分别得出水浴浸提和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正交实验 大枣叶 甜味抑制剜 皂苷 提取
下载PDF
HACCP在苦荞养生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勤保 李晓东 白松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51-454,共4页
将HACCP体系应用到苦荞养生茶的生产中,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进行了详尽的危害分析,并确定了5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为保证苦荞养生茶的安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HACCP 苦荞养生茶
下载PDF
黄芩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梦亮 任振兴 刘滇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在暗培养条件下,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级代谢物合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NO3-为1∶1),KH2PO4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25±1)℃。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 在暗培养条件下,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级代谢物合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NO3-为1∶1),KH2PO4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25±1)℃。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总黄酮的含量为354.6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67.4mg/g。并发现蔗糖作为一种最佳碳源,在黄芩次级代谢物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总黄酮 黄芩苷 愈伤组织培养
下载PDF
超声强化提取大枣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韩兵兵 李鹏飞 +1 位作者 赵国燕 林勤保 《农产品加工》 2005年第3期53-55,共3页
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用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的实验条件,并与常规的水浴提取法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液固比为6 ∶1,温度为70 ℃及功率为64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2h,多糖的提取率最大。与水浴提取法相比,超声法提取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 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用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的实验条件,并与常规的水浴提取法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液固比为6 ∶1,温度为70 ℃及功率为64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2h,多糖的提取率最大。与水浴提取法相比,超声法提取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特点,可以在多糖提取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水浴 大枣 超声法 超声波提取 提取法 常规 推广应用 温度 高效
下载PDF
枣酒发酵过程中不同加糖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佩 林勤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对枣酒发酵过程中的加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发酵过程以及得到的枣酒品质差别不大;发酵应尽可能利用枣汁中原有的糖分,适当加糖调整酒精度;应当在发酵起始阶段一次性的加入所需糖量;加糖过多会使酒发酸并有刺... 对枣酒发酵过程中的加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发酵过程以及得到的枣酒品质差别不大;发酵应尽可能利用枣汁中原有的糖分,适当加糖调整酒精度;应当在发酵起始阶段一次性的加入所需糖量;加糖过多会使酒发酸并有刺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酒 加糖 发酵
下载PDF
(E)-3-[N-(α-苯乙胺)]-2-烯基-1-苯丙酮的合成及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淑萍 李海唐 +1 位作者 谭改锋 钞建宾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烯胺是一类重要的反应中间体,其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碳-氮转移法合成了结构稳定、不易转变为亚胺的手性烯胺化合物(E)-3-[N-(α-苯乙胺)]-2-烯基-1-苯丙酮,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E)-3-[N-(α-苯乙胺)]-2-烯基-1-苯丙酮 碳-氮转移(一碳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