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吉县东梁峁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艳花 许乐 +2 位作者 李磊 李宗宇 石金鸣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东梁峁遗址是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该遗址于2009~2010年发掘,发掘厚度约10~16m,揭露面积约1000m^2,出土石制品22件,动物化石2682件。石制品以石英岩、燧石和石英砾石为原料,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和石器加工,... 东梁峁遗址是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该遗址于2009~2010年发掘,发掘厚度约10~16m,揭露面积约1000m^2,出土石制品22件,动物化石2682件。石制品以石英岩、燧石和石英砾石为原料,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和石器加工,石制品类型有石片、断块和石器,其中石器类型为小型石片石器,包括刮削器和尖状器。动物化石数量多,可鉴定化石种属包括梅氏犀、马、牛、肿骨鹿、野猪、鼠兔、鼢鼠和一些小型食肉类动物,是中国北方中更新世的常见种属,反映了疏林草原的生态环境。黄土地层和动物群对比分析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阶段。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及其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东梁峁遗址 动物化石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山西省平陆地区旧石器调查报告
2
作者 杨紫衣 王一婷 宋艳花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山西省平陆县处于黄河中下游之交处,位于运城盆地南部,是古人类生存的重要地带。2018年3月-10月在平陆县开展的考古调查,复查确认和新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共10处,采集石制品共45件。采集的大多石制品个体较小;原料以石英为主;打片方法以... 山西省平陆县处于黄河中下游之交处,位于运城盆地南部,是古人类生存的重要地带。2018年3月-10月在平陆县开展的考古调查,复查确认和新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共10处,采集石制品共45件。采集的大多石制品个体较小;原料以石英为主;打片方法以锤击法和砸击法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其中石器类型只见刮削器。据地层和石制品特征推测,这些地点主要属于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平陆石工业体现了"石核—石片"技术从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继承和发展,为更深入探讨平陆及周边地区人群的扩散和演化提供了地层依据和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平陆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晚更新世
下载PDF
太原市山西大学东山校区西晋墓的发掘
3
作者 赵杰 武夏 +4 位作者 郝军军 畅红霞(图) 姬凌飞(图) 武夏(摄) 姬凌飞(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115,共9页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老峰村西南。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的建设,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20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老峰村西南。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的建设,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20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在校区东南隅发现3座西晋墓(图一),自东南向西北编号为2017STLM2、2017STLM3、2017STLM4(下文简称为M2~4)。墓葬均遭盗损,出土随葬品较少。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 考古系 西晋墓 考古研究所 历史文化学院 太原市小店区 东南隅 STL
原文传递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赵杰 郝军军(摄影/绘图) +1 位作者 武夏 畅红霞(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5,1,共15页
2017年6~9月,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对校区内勘探发现的20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元墓2座(编号M15、M24),两墓东西相邻,均为仿木结构多边形砖室壁画墓。M15壁画保存较好,有屏风、花卉等题材。出土... 2017年6~9月,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对校区内勘探发现的20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元墓2座(编号M15、M24),两墓东西相邻,均为仿木结构多边形砖室壁画墓。M15壁画保存较好,有屏风、花卉等题材。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有白釉玉壶春瓶、茶叶末釉罐、天青釉碗、白瓷盏等。M15出土20余枚铜钱,年代最晚的为元“至大通宝”。综合判断,墓葬年代为元代中晚期。从出土瓷器的底部墨书推测,墓主姓“张”。M15墓道内出土1件石供台,为太原地区首见。两墓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太原地区元代墓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器物 茶叶末釉 考古系 山西大学 元代墓葬 仿木结构 发掘 太原地区
原文传递
尉家小堡遗址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艳花 石金鸣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山西北部桑干河中游的尉家小堡遗址,是华北地区以细石器加工技术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制品岩性以硅质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细石核全部为楔形石核,显示出一套较为成熟而稳定的制坯及剥片工艺,包括软锤修整楔状缘、压制产生细石... 山西北部桑干河中游的尉家小堡遗址,是华北地区以细石器加工技术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制品岩性以硅质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细石核全部为楔形石核,显示出一套较为成熟而稳定的制坯及剥片工艺,包括软锤修整楔状缘、压制产生细石叶等。石器类型全部为刮削器。5.6%的拼合率说明此处为原地埋藏遗址。通过与同时代桑干河流域的其他遗址石制品的比较和遗址出土较精致的穿孔骨制品的现象判断,此遗址的年代应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 拼合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 尉家小堡遗址
下载PDF
试论古代中国的砷铜发现及传播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旸 《文物世界》 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
近年来,在我国的甘青、新疆哈密和内蒙古赤峰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砷铜。砷铜是人类使用的第一种铜合金制品,冶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这三个地区发现砷铜,为我们研究中国砷铜的起源、传播等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甘青地区 新疆哈密地区 内蒙古赤峰地区 砷铜 传播
下载PDF
墓道葬车的清理方法探索——以长子西南呈M15墓道车辆发掘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斌 《文物世界》 2016年第2期24-26,51,共4页
自殷墟小屯墓葬发掘至今,考古工作者关于商周时期大型墓葬的发掘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埋藏较为复杂的墓道葬车的发掘经验相对不足,而且没有形成较为详细的发掘规程与方法。我们在对长子县西南呈M15墓道葬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 自殷墟小屯墓葬发掘至今,考古工作者关于商周时期大型墓葬的发掘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埋藏较为复杂的墓道葬车的发掘经验相对不足,而且没有形成较为详细的发掘规程与方法。我们在对长子县西南呈M15墓道葬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总结出了墓道葬车发掘的四个步骤:填土清理、车辆清理、车辆加固、回填,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墓道葬车清理发掘方法,希望这些工作对今后墓道葬车的发掘能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子西南呈墓地 M15墓道 车辆发掘 土遗址保护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晋唐古墓群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元 闫雪梅 +1 位作者 陈涛 蒋洪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共8页
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共同组成晋唐时期高昌城乡居民的公共墓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及其出土器物和文书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构成了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有... 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共同组成晋唐时期高昌城乡居民的公共墓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及其出土器物和文书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构成了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有研究对晋唐时期吐鲁番先民的农业经济活动和植物利用等方面探讨较少,尤其缺乏来自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本文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精细的分析鉴定,结果共发现粟、小麦、大麦、青稞和大麻等五种粮食作物以及枣和葫芦两种果蔬植物。结合其它同时期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和出土文书的记载,可以看到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作物品种,还是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理念与内地已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哈拉和卓古墓群 晋唐时期 植物遗存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商人服象用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 《文物世界》 2016年第2期18-19,44,共3页
商代已有驯象,本文通过驯象的发现以及驯象来源等方面分析,认为,商人只是掌握了一定的驯象技术,驯象数量并不多,驯象较为珍贵稀有,为王室贵族私有,并没有军事作战、搬运重物等用途。
关键词 商人服象 祭祀 驯象来源 军事作战
下载PDF
商朝滋味——商代墓葬中的饮食遗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炜 张丹华 《大众考古》 2019年第4期34-43,共10页
利用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古代饮食的复原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王仁湘等学者在此领域中取得的成果更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大众。本文从丰富的商代墓葬资料出发,试图复原数千年前的“商朝滋味”。
关键词 饮食 墓葬 商代 滋味 商朝 遗存 复原研究 考古资料
下载PDF
广武明长城现状调查研究
11
作者 李辉 吕浩东 +1 位作者 王映天 赵鑫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们将关注热点投向了古建筑、古长城的保护。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比分析和查阅文献等方法,介绍了广武明长城的历史沿革,解析了广武明长城的建筑形制。调查广武明长城的现存段落病害,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们将关注热点投向了古建筑、古长城的保护。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比分析和查阅文献等方法,介绍了广武明长城的历史沿革,解析了广武明长城的建筑形制。调查广武明长城的现存段落病害,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广武明长城的关注,从而加大对广武明长城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长城 病害 保护
下载PDF
日本翠鸟园遗迹公园初探
12
作者 王炜(文/图) 万小珍(文/图) 《大众考古》 2020年第9期37-43,共7页
日本大阪府翠鸟园遗址,作为一座完好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制石场景的文化宝库,给予人们近距离触摸几万年前历史的机会。藉此修建的遗迹公园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可以使观众较为直观了解到石器的制造过程。此外,遗迹公园还将实用的陈列... 日本大阪府翠鸟园遗址,作为一座完好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制石场景的文化宝库,给予人们近距离触摸几万年前历史的机会。藉此修建的遗迹公园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可以使观众较为直观了解到石器的制造过程。此外,遗迹公园还将实用的陈列设施、良好的生态建设与服务社区的理念有机融于一体,展现了“少即是多”的实用主义风格,为我国中小型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保护与利用 实用主义 文化宝库 少即是多 展示手段 遗迹 遗址
下载PDF
山西河曲县坪头遗址新石器时代房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杰 王继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5,共13页
坪头遗址位于山西河曲县刘家塔镇坪头村西,西南距县城约28千米,东依山丘,西邻黄河,附近有两条冲沟,南邻寺沟、北邻长尾沟(图一)。遗址位于俗称“城坡”的黄土峁上,地表散布零星的龙山时期陶片,断崖上可见房址、灰坑等遗迹。为... 坪头遗址位于山西河曲县刘家塔镇坪头村西,西南距县城约28千米,东依山丘,西邻黄河,附近有两条冲沟,南邻寺沟、北邻长尾沟(图一)。遗址位于俗称“城坡”的黄土峁上,地表散布零星的龙山时期陶片,断崖上可见房址、灰坑等遗迹。为配合准朔铁路(内蒙古准格尔旗至山西朔州)建设,2009年10月至11月和2010年4月至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河曲 坪头遗址 龙山时期
原文传递
山西原平市辛章遗址201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杰 王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共14页
辛章遗址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辛章村东和村北的广阔区域,地处滹沱河东岸的台地之上(图一)。该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及2008年国家博物馆对滹沱河上游先秦遗存调查时再次确认。遗址分布面积较广,... 辛章遗址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辛章村东和村北的广阔区域,地处滹沱河东岸的台地之上(图一)。该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及2008年国家博物馆对滹沱河上游先秦遗存调查时再次确认。遗址分布面积较广,延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保存状况较好,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延续至战国时期,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时期、夏代二里头时期遗存为主。在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山西北部地区处于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原平 辛章遗址 龙山时期
原文传递
柿子滩遗址石英岩石料产地调查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艳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2,86,共9页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石制品以燧石为主,但石英岩占据一定比例,对石英岩石料的产地研究成为了解人类行为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遗址所在区域的地质勘查结果显示,柿子滩遗址的石英岩石料采集...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石制品以燧石为主,但石英岩占据一定比例,对石英岩石料的产地研究成为了解人类行为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遗址所在区域的地质勘查结果显示,柿子滩遗址的石英岩石料采集于当年的黄河河漫滩,而这些石英岩砾石的地质来源为清水河入黄河口处上游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和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部地层。对现代黄河河漫滩砾石的地质采样分析认为,燧石石料的稀缺使得石英岩成为石制品制作中必要的石料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滩遗址 石英岩 石料产地
原文传递
赫连山、赫连简墓壁画的绘制、描润与配置——兼谈唐代壁画墓的“太原模式”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炜 张丹华 冯钢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75,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太原地区已发掘唐代墓葬超过90座[1],其中壁画墓不少于15座,是唐代两京地区以外壁画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持续关注[2]。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发掘的赫连山、赫连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太原地区已发掘唐代墓葬超过90座[1],其中壁画墓不少于15座,是唐代两京地区以外壁画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持续关注[2]。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发掘的赫连山、赫连简墓(下文简称M1、M2)为探讨相关问题提供了新资料[3]。本文拟结合太原等地区其他唐代墓葬的资料,对此两墓的壁画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葬 太原地区 壁画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考古研究所 配置 学术界 国内外
原文传递
沁源正中村金墓札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军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97,共16页
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发掘于1958年,山西博物院最近将墓葬壁画摹本予以公布。本文首先对壁画的位置进行了复原,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墓中的长篇题记和人物附近的榜题,理清了壁画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并探讨了壁画所绘人物的身... 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发掘于1958年,山西博物院最近将墓葬壁画摹本予以公布。本文首先对壁画的位置进行了复原,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墓中的长篇题记和人物附近的榜题,理清了壁画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并探讨了壁画所绘人物的身份,指出壁画人物中既有墓主形象,也有一些是墓葬建造时尚在世的家庭成员,有些人绘到墓葬中,可能是为了死后葬入,而绘出一些小孩,是为了表现家庭美满。最后根据墓中二十四孝故事图的榜题,对宋金时期孝子故事的顺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金代在山西南部流行着一套二十四孝故事文本和图像,而且有固定的排列顺序。正中村金墓的孝子故事图之所以按照逆时针顺序排列,是因为遵循了古代书画书写和阅读从右向左的基本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源正中村 金墓 复原 题记 孝子故事图
原文传递
明代河南省长城考察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2,54,F0002,F0003,共10页
在今山西省左权县、黎城县以及泽州县与河南省沁阳市、辉县市均发现有明代长城遗存。依据有关石匾、石碑和长城墙体形制及相关史料判断,此类遗存是明代嘉靖年间为防御蒙古族入侵河南,河南巡抚李宗枢新建或利用前代长城重建而成。除防御... 在今山西省左权县、黎城县以及泽州县与河南省沁阳市、辉县市均发现有明代长城遗存。依据有关石匾、石碑和长城墙体形制及相关史料判断,此类遗存是明代嘉靖年间为防御蒙古族入侵河南,河南巡抚李宗枢新建或利用前代长城重建而成。除防御蒙古族进犯以外,这类设施也起到了检查过往行人、防止匪盗的作用。河南省明长城与九镇长城共同构成了明代的长城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河南省 长城
原文传递
楼家桥类型的性质、年代及相关问题
19
作者 郭梦雨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
分布于浦阳江流域的楼家桥类型地处强势文化边缘,年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河姆渡文化中期,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4400—前4000年。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可归纳为独立发展、融合过渡、转变成型三大阶段,反映了该区域... 分布于浦阳江流域的楼家桥类型地处强势文化边缘,年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河姆渡文化中期,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4400—前4000年。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可归纳为独立发展、融合过渡、转变成型三大阶段,反映了该区域逐渐被纳入太湖文化区的变化过程。楼家桥类型不仅是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地方类型,同时也是在时间上处于文化系统转变节点的一个过渡类型,是考察文化边缘地带与序列文化区遗存发展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家桥类型 性质 年代 序列 文化边缘地带
原文传递
河南宝丰小店唐墓出土银饰残片蠡测
20
作者 王炜 吴晓彤 《洛阳考古》 2021年第1期68-75,共8页
本文从出土位置、器物形制、墓主性别及器物组合等方面,对宝丰小店唐墓出土的银饰残片(M1∶21)进行了辨析,认为其应是一件下颌托的组成部分。通过将这件下颌托与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其他下颌托进行比较,发现其在分布地域、墓葬时代和使用... 本文从出土位置、器物形制、墓主性别及器物组合等方面,对宝丰小店唐墓出土的银饰残片(M1∶21)进行了辨析,认为其应是一件下颌托的组成部分。通过将这件下颌托与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其他下颌托进行比较,发现其在分布地域、墓葬时代和使用者阶层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丰小店唐墓 银饰残片 下颌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