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汉儒对中国诗经学的继承性接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敏 《日本研究》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自公元五世纪《诗经》传入日本,即开始长达千余年的日本《诗经》接受史。日儒对《诗经》的接受大致可分为继承性接受与改造性接受两种方式。而继承性接受的特征更为显著,是日本诗经学的主流接受方式。继承性接受思维主导下的日本《诗》... 自公元五世纪《诗经》传入日本,即开始长达千余年的日本《诗经》接受史。日儒对《诗经》的接受大致可分为继承性接受与改造性接受两种方式。而继承性接受的特征更为显著,是日本诗经学的主流接受方式。继承性接受思维主导下的日本《诗》著带有鲜明的注疏表征,与日本自古以来重传统、重家学的传经模式一脉相承,在保存《诗经》古本与承传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诗经学 继承性接受 海外汉学
下载PDF
原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万金 艾冬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28,共17页
墨子影响极大,史料极少,有限史料中孕含着无限的文化信息。史家的态度,诸子的褒贬,使得枯渴史料中的墨子形象渐为丰满。墨之源流,近本于工,远溯于巫。古代国家大事,惟祀与戎,儒以祀为职,墨以戎为业,并为显学。墨家"以戎为业"... 墨子影响极大,史料极少,有限史料中孕含着无限的文化信息。史家的态度,诸子的褒贬,使得枯渴史料中的墨子形象渐为丰满。墨之源流,近本于工,远溯于巫。古代国家大事,惟祀与戎,儒以祀为职,墨以戎为业,并为显学。墨家"以戎为业",正是以"工"为其显著标识的,其言行思想表现出典型的技术思维与军事色彩。墨子是由"技"而"道"的集大成者,是官方认可的工师,亦是墨家内部尊崇的"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儒墨 兵戎 工师
下载PDF
孛术鲁翀师长与门生考——兼论孛术鲁翀与元代文化传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伟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58-67,共10页
元人孛术鲁翀曾求学于虞汲、李友端、萧克斋、萧■、同恕等师长,还向姚燧、元明善学过古文。他担任过国子司业等职,并两次知贡举,培养了陈旅、窦伯辉、贡师泰、贺据德、张蔚、王睿、宋褧等人,门生遍及南北,还包括蒙古人乐九成。作为女真... 元人孛术鲁翀曾求学于虞汲、李友端、萧克斋、萧■、同恕等师长,还向姚燧、元明善学过古文。他担任过国子司业等职,并两次知贡举,培养了陈旅、窦伯辉、贡师泰、贺据德、张蔚、王睿、宋褧等人,门生遍及南北,还包括蒙古人乐九成。作为女真人,孛术鲁翀学习汉族文化,又保持自己耿直坦率的民族特点,他积极维护儒家的地位,在元代的文化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孛术鲁翀 女真族 元代文化
下载PDF
忠义精神的价值凝聚——以元杂剧《赵氏孤儿》为例
4
作者 郭万金 赵寅君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41-49,共9页
元剧《赵氏孤儿》盛行之前,赵氏孤儿的故事已广泛流传,隐于其中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恒久悠远的忠义精神。从《史记》所载赵姓之祀程婴、杵臼,到宋代以国家祀典面目出现的祭祀行为,忠义精神于民族心灵中积淀为深层的信仰力量。举世认同的忠... 元剧《赵氏孤儿》盛行之前,赵氏孤儿的故事已广泛流传,隐于其中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恒久悠远的忠义精神。从《史记》所载赵姓之祀程婴、杵臼,到宋代以国家祀典面目出现的祭祀行为,忠义精神于民族心灵中积淀为深层的信仰力量。举世认同的忠义精神成为赵孤故事进入元杂剧的道德基础。杂剧中的故事展开,即以深植于传统的忠奸对立为基本元素。但于叙述扮演时重视忠义形象的贴近人生,不拔高,别有一种生活意义的合理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赵孤故事 忠义精神 道德价值 元杂剧
下载PDF
近二十年金代科举研究述评
5
作者 张建伟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593-598,共6页
金代科举的基本情况主要记载于《金史》卷三十二至三十五《选举志》,另外,《续通典》卷十八《选举二》、《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选举略二》、《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四《选举考一》等也有论述。《金史·选举志》详细叙述了金代科举... 金代科举的基本情况主要记载于《金史》卷三十二至三十五《选举志》,另外,《续通典》卷十八《选举二》、《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选举略二》、《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四《选举考一》等也有论述。《金史·选举志》详细叙述了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包括会试、府试、乡试的情况,进士考试的资格、命题、试官,进士的类别、选官等内容,此外还有关于女直进士、武举的记载。二十世纪上半叶,金代科举的研究比较冷落,比较重要的成果有方壮猷《辽金元科举年表》,该文从辽金元三史本纪列传中采摘历年科举资料,加以排比而成。1949年至九十年代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科举 女真人 《金史》 金朝 女直进士 猛安谋克 进士科 世宗 选举志 张博泉
下载PDF
东平王公渊家族与金元学风的变迁
6
作者 张建伟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602-611,共10页
东平王公渊家族是金元时期代代仕宦的文化世家。蒙元入主中原,王公渊为保护宗族丘庙留守家园,辅佐严氏。其子孙王构、王士熙、王士点等在元代仕途显达,并以文学、书法显名。王氏家族在元代兴旺的原因在于重视教育,以及东平繁荣的文化环... 东平王公渊家族是金元时期代代仕宦的文化世家。蒙元入主中原,王公渊为保护宗族丘庙留守家园,辅佐严氏。其子孙王构、王士熙、王士点等在元代仕途显达,并以文学、书法显名。王氏家族在元代兴旺的原因在于重视教育,以及东平繁荣的文化环境,东平学风由词赋向理学转化也影响到了王氏家族,他们保持了家族博物与文学的传统,同时吸纳理学,但并不适应元代以经义考试为主的科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王氏 家族 学风 变迁
下载PDF
陈廷敬文集版本考
7
作者 李卫锋 张建伟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陈廷敬自己编撰的或门人、子孙编撰的诗文集包括《参野诗选》、《尊闻堂集》八十卷、《午亭文编》五十卷、《午亭集》三十卷、《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文章对其存佚与版本作了考证。《尊闻堂集》八十卷南京图书馆著录为清康熙刊本,但... 陈廷敬自己编撰的或门人、子孙编撰的诗文集包括《参野诗选》、《尊闻堂集》八十卷、《午亭文编》五十卷、《午亭集》三十卷、《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文章对其存佚与版本作了考证。《尊闻堂集》八十卷南京图书馆著录为清康熙刊本,但该本避讳"玄"、"胤",而不避讳"弘"、"历",应为雍正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午亭文编》卷四十七漏收《吴梅村先生墓表》,当是避乾隆忌讳。从清魏宪辑录《百名家诗选》中可以辑佚陈廷敬诗四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敬 清代文集 古籍整理
下载PDF
《诗》之为教:儒家文学教化的精神诠解
8
作者 赵寅君 郭万金 《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作为诗歌总集的《诗经》凝结着先秦诗歌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孔子的《诗经》编定所凸显的乃是一种“正”的价值关怀。经典体系的价值实现必然依赖于接受传承的文化行为,而此便是深刻体现《诗经》永恒价值的教化传统——诗教。《诗》、... 作为诗歌总集的《诗经》凝结着先秦诗歌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孔子的《诗经》编定所凸显的乃是一种“正”的价值关怀。经典体系的价值实现必然依赖于接受传承的文化行为,而此便是深刻体现《诗经》永恒价值的教化传统——诗教。《诗》、礼、乐的密不可分,协同成教,对于《诗》教的理解应放置于经典教育的整体背景中考虑,对于“教”的观察、检验亦当落足于“人”的气质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教化 价值观 践行
下载PDF
儒學復興與思想巨人的出現
9
作者 劉毓慶 《诸子学刊》 201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21世紀,在人類危機四伏之中,儒學復興乃其必然。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人類文化的正脈。這正脈猶如人體之任督二脈,是生命所繫。主脈中斷,人類就會走向消亡。二、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超越於西方'科學智慧'... 21世紀,在人類危機四伏之中,儒學復興乃其必然。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人類文化的正脈。這正脈猶如人體之任督二脈,是生命所繫。主脈中斷,人類就會走向消亡。二、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代表着超越於西方'科學智慧'的'仁學智慧',這種智慧視天人為一體、萬物同一本,有利於解決當下人類因利益競争而出現的集體性自殺難題。三、物極必反規律,使以儒學為代表的人類積累了數千年才得以形成的文明之果,在其委地百年之後,在人類普遍道德缺失、智慧缺失的呼唤中必然再度復興。在世界性的對儒學的呼唤與期待中,必然有以儒學為中堅的思想巨人的出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學復興 必然性 思想巨人
下载PDF
《诗》学之“兴”的还原与背离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毓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8,共9页
"兴"是先秦经师为阐发《诗经》的经典意蕴创造的一个概念,《毛诗传》是今存使用这个概念最早、最完整并带有原创性的注本,是兴意赖以界定的事物本身。魏晋以降的研究者,则从经学的视野中走出,游离开事物本身,从概念出发,以&qu... "兴"是先秦经师为阐发《诗经》的经典意蕴创造的一个概念,《毛诗传》是今存使用这个概念最早、最完整并带有原创性的注本,是兴意赖以界定的事物本身。魏晋以降的研究者,则从经学的视野中走出,游离开事物本身,从概念出发,以"兴"字的基本内涵为逻辑起点,希图还原《诗》学之兴的原初意义,其结果是在一次次的还原努力中,越来越背离了《诗》兴初义。将"经学之兴"变为"文学之兴"、"文化之兴",延伸到了哲学、美学、宗教、神话诸领域。就《诗经》研究而言,"经学之兴"才是《诗》兴的本真。而"文学之兴"、"文化之兴",则是在对《诗》兴本义的还原与背离中产生出的新概念,是"兴"之研究的发展。但是如果以此种新概念来规范"经学之兴",并认为"经学之兴"扭曲了"兴"之本义,那则就本末倒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兴” 还原 背离 《诗经》研究 原初意义 概念 经学
原文传递
论北庭贯氏家族传统的转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建伟 王海妮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8,共6页
高昌贯氏是元代重要的畏兀儿家族,其汉化进程有着典型意义。阿里海牙以军功登显贵,但居功自傲,粗暴贪婪。其子贯只哥与文人交往,贯只哥子贯云石学习汉族典籍,崇尚儒家与佛教禅宗,在诗文散曲与书法方面造诣颇高,贯云石子子素为官清简,能... 高昌贯氏是元代重要的畏兀儿家族,其汉化进程有着典型意义。阿里海牙以军功登显贵,但居功自傲,粗暴贪婪。其子贯只哥与文人交往,贯只哥子贯云石学习汉族典籍,崇尚儒家与佛教禅宗,在诗文散曲与书法方面造诣颇高,贯云石子子素为官清简,能论道赋诗,孙四人学习举业。贯氏的家族传统由武功政事转变为儒学文艺,主要归因于贯云石仰慕汉文化,以及贯氏家族多与汉族通婚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云石 高昌贯氏
原文传递
元代大都廉园主人廉野云考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建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高昌廉氏的大都廉园雅集延续了数十年,汇集了姚燧、张养浩、袁桷、贡奎、赵孟頫、卢挚、许有壬、贯云石等文人,是大都的文化沙龙,也是元代多族士人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人廉野云的身分存在很多争议,根据仕历及年龄等因素,野云当为廉... 高昌廉氏的大都廉园雅集延续了数十年,汇集了姚燧、张养浩、袁桷、贡奎、赵孟頫、卢挚、许有壬、贯云石等文人,是大都的文化沙龙,也是元代多族士人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人廉野云的身分存在很多争议,根据仕历及年龄等因素,野云当为廉希宪第五子廉恒。作为诗坛的东道主,廉氏两代四人既是畏吾人华化的典型代表,又是元代雅集发展三个阶段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廉氏 廉园雅集 畏吾人
原文传递
元好问佚诗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伟 吴晓红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50,共7页
赵廷鹏《〈元遗山诗集〉未收和误收的诗》、《全金诗》、《全辽金诗》、《元好问全集》等论著增补的元好问佚诗有误收,对其文献来源及致误原因做了考辨。《诗渊》所录元好问两首集外诗非元氏所作,《永乐大典》所收四首元好问佚诗也存在... 赵廷鹏《〈元遗山诗集〉未收和误收的诗》、《全金诗》、《全辽金诗》、《元好问全集》等论著增补的元好问佚诗有误收,对其文献来源及致误原因做了考辨。《诗渊》所录元好问两首集外诗非元氏所作,《永乐大典》所收四首元好问佚诗也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金诗
原文传递
从元代安南纪行诗看中越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伟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元代的安南纪行诗描绘了安南的地形、气候、物产、礼仪、风俗、歌舞、传说等内容,反映了安南的历史文化、元朝与安南的政治关系与文化上的竞争态势。使臣与安南诗人群体的唱和是元朝与安南之间文化交流的见证,为元诗在地域上的'南极... 元代的安南纪行诗描绘了安南的地形、气候、物产、礼仪、风俗、歌舞、传说等内容,反映了安南的历史文化、元朝与安南的政治关系与文化上的竞争态势。使臣与安南诗人群体的唱和是元朝与安南之间文化交流的见证,为元诗在地域上的'南极',也是'汉文化圈'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南 域外交流 元代文学
原文传递
明代经济生活与诗歌传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万金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有明一代,二百七十余年的经济形态的演变在明代诗歌中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表现。明诗的这种经济表现与明诗人的经济理念之间潜伏着一种贯通与对应的关系。明代的经济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角度影响着明诗的姿态。明诗视野所呈现的... 有明一代,二百七十余年的经济形态的演变在明代诗歌中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表现。明诗的这种经济表现与明诗人的经济理念之间潜伏着一种贯通与对应的关系。明代的经济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角度影响着明诗的姿态。明诗视野所呈现的社会图景中勾勒出了兴废繁滋的经济侧影;赋诗唱和中的微妙态度折射出了经济变迁影响下的士商互动;生计压力下的作诗求利更是经济关系的现实体现。经济的变迁提出了诗人与诗学"安身"的新命题,而凝聚传统文化精神的明诗姿态则保持着不变的"立命"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活 诗歌传统 明代 传统文化精神 经济变迁 经济形态 经济理念 经济表现
原文传递
元代的家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涵化”
16
作者 张建伟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6,共5页
元代蒙古、色目等民族家族教育形式包括延请儒生任教、创立家庙祠堂,订立族约家规、收藏图书、平日教育及临终嘱托、编辑家族文献、母亲教导、改汉姓起汉名等形式。家族教育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促进了蒙古、色目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 元代蒙古、色目等民族家族教育形式包括延请儒生任教、创立家庙祠堂,订立族约家规、收藏图书、平日教育及临终嘱托、编辑家族文献、母亲教导、改汉姓起汉名等形式。家族教育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促进了蒙古、色目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华化”。同时有些汉族家族教育呈现出蒙古化倾向。“华化”与“蒙古化”倾向并存,反映出民族政权下民族融合与文化的“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家族教育 民族融合 文化涵化
原文传递
范式转换中的述学理念--章太炎学术思想的范式意义
17
作者 郭万金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清季民初,传统的经学范式在学术生态的巨大变迁中已无力维系其作为典范的功能意义,吐故纳新的范式转换成为继绝信念下学统延续的必然要求。章太炎先生吸纳新知,退"经"于"史",平等诸子,加之博大的学术视野,谨严的研... 清季民初,传统的经学范式在学术生态的巨大变迁中已无力维系其作为典范的功能意义,吐故纳新的范式转换成为继绝信念下学统延续的必然要求。章太炎先生吸纳新知,退"经"于"史",平等诸子,加之博大的学术视野,谨严的研治方法,审慎的治学态度,于现代学术之独立有着深刻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学术思想 范式转换
原文传递
《阮嗣宗集》潘璁本考
18
作者 张建伟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是阮籍诗文集的一个重要版本,根据潘璁本避讳"由"、"检"二字,确认潘璁本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刻本。潘璁本吸收了朱子儋存余堂刻本《阮嗣宗诗》一卷之内容,是现存唯一收录四言《咏怀》诗... 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是阮籍诗文集的一个重要版本,根据潘璁本避讳"由"、"检"二字,确认潘璁本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刻本。潘璁本吸收了朱子儋存余堂刻本《阮嗣宗诗》一卷之内容,是现存唯一收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的刻本;潘璁本参考了明刻《阮籍集》两大版本系统的代表性版本范陈本和《汉魏诗纪》本,所存异文甚多;因此,潘璁本是《阮籍集》明刻本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版本及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潘璁 版本
原文传递
《全元诗》与杨镰先生的学术
19
作者 张建伟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5年第2期424-432,共9页
一、《全元诗》学术价值管窥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作为元代诗歌的总集,"在纵向上,《全元诗》成书,为断代诗总集(从上古至宋)的延续,打通了自《全唐诗》、《全宋诗》向元、明、清过渡的通道。在横向上,《... 一、《全元诗》学术价值管窥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作为元代诗歌的总集,"在纵向上,《全元诗》成书,为断代诗总集(从上古至宋)的延续,打通了自《全唐诗》、《全宋诗》向元、明、清过渡的通道。在横向上,《全元诗》则是元代四种主要文体之中的一种新总集,成为学术路径的交叉点与瓶颈。"①在元代诗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全宋诗》 《全唐诗》 贯云石 中华书局出版 诗歌作品 《永乐大典》 中国诗史 古代文学研究 元代文学
原文传递
孛术鲁翀著述考论
20
作者 张建伟 《古籍研究》 2016年第1期83-91,共9页
<正>孛术鲁翀(1279—1338),清译改为富珠哩。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更名翀,字子翚,号菊潭,女真人~①。孛术鲁翀先世为上京路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人,后徙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大德十一年(1307)由宪府荐授襄城学官。至大四年(1311)... <正>孛术鲁翀(1279—1338),清译改为富珠哩。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更名翀,字子翚,号菊潭,女真人~①。孛术鲁翀先世为上京路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人,后徙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大德十一年(1307)由宪府荐授襄城学官。至大四年(1311),河南行省右丞王约署为汴学正。同年,授国史院编修官。延祐二年(1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鲁 国史院编修官 上京路 女真人 府荐 元文 河南省淅川县 《元史》 天爵 延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