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难民问题的全球治理困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伟 王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6,共14页
海上入境的难民遇难人数连年上升,全球海上难民问题的严峻性日益凸显。当前,海上难民的数量增长迅速,迁移范围也具有全球性。海上难民数量增多主要是因为陆上入境方式更易管控,人口贩运集团便利了海运途径;而海上难民严峻的生存危机则... 海上入境的难民遇难人数连年上升,全球海上难民问题的严峻性日益凸显。当前,海上难民的数量增长迅速,迁移范围也具有全球性。海上难民数量增多主要是因为陆上入境方式更易管控,人口贩运集团便利了海运途径;而海上难民严峻的生存危机则来自海运过程本身的风险及人口贩运活动带来的生命威胁,同时主权国家的拦截措施也大大增加了海上难民的死亡率。海上难民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其一,国家海上边界与海洋搜救责任区划分的不一致;其二,各国政府加强陆上边界的管制导致海上难民增多,而提供安全的海上转移通道也可能导致海上难民的增多;其三,相关的全球治理机构不健全,国家间协议效力不足。出现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使各国的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义务之间产生冲突。为了克服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国家间利益冲突及国家利益与人道主义义务之间的冲突,需要更有效的大国合作消除难民的来源、需要国际组织发挥更多关键作用,以及实施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难民 全球治理 国家利益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澳大利亚吉拉德政府的难民政策改革为何失败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伟 徐雯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106,共15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1973年至2007年间澳大利亚难民政策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废除了“白澳政策”,并针对越战后的难民危机开始制定新难民政策。自此之后,从弗雷泽至霍华德时期(1975—2007)的四任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边境控制措施,尤... 本文首先梳理了1973年至2007年间澳大利亚难民政策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废除了“白澳政策”,并针对越战后的难民危机开始制定新难民政策。自此之后,从弗雷泽至霍华德时期(1975—2007)的四任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边境控制措施,尤其是霍华德的“境外收容”政策成效显著,但却缺乏人道主义精神。陆克文上台后废除了“境外收容”政策,然而同党的吉拉德上台后却又回归日趋严厉的难民政策。论文认为,吉拉德政府的难民政策改革有其国内背景与全球背景;其次将吉拉德难民政策的改革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开始吉拉德出于政治考量试图回避瑙鲁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并在人道主义与国家利益的妥协中寻求改革,却在国内博弈中受挫失败,最终不得不重启“境外收容”政策;最后,吉拉德及其后的各届政府在实施强硬难民政策上达成共识,两党政策逐渐趋同。在人道主义和国家利益之间,澳大利亚最终选择了国家利益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难民政策 人道主义 国家利益 国内政治 吉拉德政府
下载PDF
印度洋安全治理:现状、挑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恪坤 楼春豪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106,137,138,共24页
印度洋地区的安全状况攸关全球繁荣与稳定。提升印度洋安全治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风险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洋安全治理机制加速演进,在参与主体、治理规则、涉及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印度洋地区的安全状况攸关全球繁荣与稳定。提升印度洋安全治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风险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洋安全治理机制加速演进,在参与主体、治理规则、涉及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治理体系。不过,现有治理体系仍面临缺乏主导性机制、效率有待提升、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干扰等难题。未来,国际社会应坚持开放、包容、务实、可持续的治理理念,在安全认知、机制建设、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不断提升印度洋安全治理水平,营造和平、合作、共赢的印度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安全治理 海洋治理
下载PDF
德国对华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恪勤 侯冠华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5期23-45,157,158,共25页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德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执政后将中国确定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要求盟国配合其对华战略,德国对华政策中来自美国的负面因素陡然上升,不得不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调整对华关系。但德国并...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德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执政后将中国确定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要求盟国配合其对华战略,德国对华政策中来自美国的负面因素陡然上升,不得不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调整对华关系。但德国并未完全妥协,而是分领域采取配合、部分配合、不配合的政策,德国对华政策呈现对美一定的独立性和对华两面性的特点。在美、中两大国竞争中寻求自身定位的主要原因来自德国对自身利益和力量的评估,来自德美和德中两组关系的双重特征及其限定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较量。德国虽认可自己是西方的一部分,认可美国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领导作用,但也表示世界分裂为中美对抗的两极不符合德国利益,不愿按照美国要求选边站队。建设独立而强大的欧洲,在中美角逐中捍卫欧洲利益,推动形成欧盟统一的对华立场成为德国的战略选择。德国是欧盟具有领导力的国家之一,其对华政策选择不仅对中德双边关系,而且对中欧关系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鉴于美国对华政策已发生重大战略性变化,从中长期看,美国因素将持续成为影响德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对德外交政策是缓解美国因素压力、保障中德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对华政策 美国因素 中德关系 中欧关系
下载PDF
反恐背景下的去极端化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娟荣 李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9,共15页
恐怖主义持续猖獗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危害,已成为全球治理所面临的一大顽疾。国际反恐实践一再证明,仅凭武力打击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深入研究分析恐怖主义,可以发现极端主义... 恐怖主义持续猖獗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危害,已成为全球治理所面临的一大顽疾。国际反恐实践一再证明,仅凭武力打击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深入研究分析恐怖主义,可以发现极端主义才是恐怖主义的旗帜与核心,打着各类旗号(宗教、民族主义或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等)的极端主义思想,是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其用来迷惑、蛊惑和煽动其支持者、同情者和追随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国际社会遭遇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纷纷结合本国国情,深入研究极端主义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的去极端化措施,着力挽救受极端主义影响的青少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面临以"东伊运"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的威胁,经过多年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我国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卓有成效的去极端化之路。然而,当前极端主义依然在全球传播、肆虐,仅靠一国之力难以取得去极端化的根本性胜利。世界各国只有在取得普遍共识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反恐和去极端化合作,共同施策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恐怖主义的滋生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端化 经验教训 恐怖主义 反恐 启示
下载PDF
沙特阿拉伯记者卡舒吉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影响
6
作者 李恪坤 李绍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沙特阿拉伯记者卡舒吉之死不是完全偶然的,因为他深深卷入到了沙特阿拉伯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美国、土耳其和沙特围绕卡舒吉事件展开了错综复杂的角力。从总体上来说,沙特王室统治的四大基础近些年来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动摇,而卡舒吉... 沙特阿拉伯记者卡舒吉之死不是完全偶然的,因为他深深卷入到了沙特阿拉伯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美国、土耳其和沙特围绕卡舒吉事件展开了错综复杂的角力。从总体上来说,沙特王室统治的四大基础近些年来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动摇,而卡舒吉事件进一步冲击了沙特政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舒吉事件 沙特 美国 土耳其 政局
下载PDF
叙利亚局势新发展及各方博弈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光 李绍先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3,共6页
2019年10月初以来,在美国撤军、土耳其于叙北发动军事行动背景下,持续动荡的叙利亚局势出现很大变化:叙北联邦趋于化为乌有,叙利亚局势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两大地区外力量"美退俄进",影响力此消彼长;美土关系"止跌"... 2019年10月初以来,在美国撤军、土耳其于叙北发动军事行动背景下,持续动荡的叙利亚局势出现很大变化:叙北联邦趋于化为乌有,叙利亚局势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两大地区外力量"美退俄进",影响力此消彼长;美土关系"止跌"并有望"回升",同盟关系或有所加强;土耳其与叙利亚政府的关系在俄调解下出现和解的可能。当然,11月初美军宣布"重返"叙北"保护油田",给叙局势发展增添了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局势 中东 美国 土耳其
原文传递
美国愈益被欧洲人视为威胁
8
作者 孙恪勤 《新华月报》 2019年第6期93-94,共2页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民调显示,在2018年5月至8月期间接受采访的26个国家中,有4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我们的国家构成重大威胁”。在美国的盟国如法、德、日、韩等国中,将美国视为威胁的民众比例自2013年以来大幅上升,其人数已...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民调显示,在2018年5月至8月期间接受采访的26个国家中,有4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我们的国家构成重大威胁”。在美国的盟国如法、德、日、韩等国中,将美国视为威胁的民众比例自2013年以来大幅上升,其人数已接近甚至超过受访人数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访者 人数 中心 研究 民众 民调 威胁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