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孵育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晓静 张辉 +1 位作者 刘月涛 秦雪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2-1078,共7页
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隐形器官成为研究机体代谢和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在中药分析中也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口服后部分原型成分经肠道菌群转化为药效更强的物质,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解释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中药成分在体内仍能发挥强大药理作用... 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隐形器官成为研究机体代谢和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在中药分析中也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口服后部分原型成分经肠道菌群转化为药效更强的物质,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解释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中药成分在体内仍能发挥强大药理作用的关键突破口。该文总结了传统的肠道菌群孵育技术与新兴的类肠道模型,并对肠道菌群孵育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其中传统肠道菌群孵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与成分的生物转化领域,但后者的应用研究较少。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中药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或可进一步挖掘菌群与中药作用的新机制。该技术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有益于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推动中药新药研发等,对提升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孵育技术 类肠道模型 中药分析 生物转化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文倩 胡英还 +1 位作者 秦雪梅 刘月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7-71,共5页
黄芪建中汤(Huangqi Jianzhong Tang,HQJT)为仲景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该方由黄芪、饴糖、炙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全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有学者指出凡... 黄芪建中汤(Huangqi Jianzhong Tang,HQJT)为仲景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该方由黄芪、饴糖、炙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全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有学者指出凡脾胃虚弱、阴阳两虚的内伤杂病,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变化,只要切合病机,均可考虑选用本方,可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山西与内蒙产蒙古黄芪的ISSR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崔洁 王丹丹 +3 位作者 王倩玉 陈彤垚 张福生 秦雪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1-1948,共8页
本研究对影响蒙古黄芪ISSR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对蒙古黄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确立蒙古黄芪ISSR初始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ISSR反应体系,确立了最终的ISSR体系。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8批蒙古黄芪样品进... 本研究对影响蒙古黄芪ISSR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对蒙古黄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确立蒙古黄芪ISSR初始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ISSR反应体系,确立了最终的ISSR体系。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8批蒙古黄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此次实验获得的黄芪ISSR-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包含10×PCR Buffer 2μL、dNTPs 0.5 mmol/L、Taq酶1.0 U、MgCl 23.5 mmol/L、引物0.25μmol/L、DNA 50 ng。14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118个,遗传一致度在0.4921~0.7302之间,遗传距离在0.3145~0.7091之间。由聚类分析可知8批蒙古黄芪以产地分为了3类,内蒙古兴和县,山西浑源官儿乡各聚为一类,其余山西不同产地聚为一类。本实验表明建立的蒙古黄芪ISSR体系稳定,而山西与内蒙2个产地的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结果为黄芪良种选育及种质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ISSR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肠道细菌介导中药代谢的研究概述
5
作者 郭俊杰 秦雪梅 刘月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39,共9页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药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从而产生药理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介导中药代谢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药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从而产生药理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介导中药代谢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同时归纳了近年来肠道细菌介导黄酮类、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等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为阐明肠道细菌与中药成分化学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肠道细菌代谢中药成分的规律与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代谢特点 影响因素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蒙古黄芪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庆伟 张瑞 +3 位作者 李科 李爱平 刘月涛 秦雪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54-859,共6页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否能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必然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即中药材质量优劣问题。自古以来,中药材形成了“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市场规律。依据传统经验即“辨状论质”来判断中药材的好坏,逐渐形...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否能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必然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即中药材质量优劣问题。自古以来,中药材形成了“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市场规律。依据传统经验即“辨状论质”来判断中药材的好坏,逐渐形成了商品规格等级。但随着中药材栽培品大范围人工种植,且栽培药材在性状及品质上发生明显改变,导致现行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无法准确评价中药材质量优劣。本文以蒙古黄芪为例,总结黄芪药材优劣性评价方法及黄芪商品规格等级研究,修订黄芪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期为黄芪质量等级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质量评价 生长年限 商品规格等级标准 质量等级标准
下载PDF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武小玲 王森岩 +2 位作者 赵思俊 秦雪梅 刘晓节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6-783,共8页
难治性抑郁症(TRD)是一种严重的抑郁障碍,其临床症状较普通抑郁症更为严重,致残率和自杀风险也更高。目前TRD的临床治疗以抗抑郁药为主,多个国家治疗指南建议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作为治疗TRD的首选药物。但由于TRD发病机制复... 难治性抑郁症(TRD)是一种严重的抑郁障碍,其临床症状较普通抑郁症更为严重,致残率和自杀风险也更高。目前TRD的临床治疗以抗抑郁药为主,多个国家治疗指南建议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作为治疗TRD的首选药物。但由于TRD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较多,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用药具有发挥药物协同增效作用和降低耐药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TRD最主要和有效的策略。本文对现有的SSRI联合用药治疗TRD方案和临床疗效进行了梳理,从与化学药物联用、与中药联用和与其他增效剂联用3个方面对SSRI联合用药治疗TRD进行综述,以期为TRD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联合用药 协同增效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鑫琦 刘晓节 +3 位作者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别名黄耆当归汤、补血汤、耆归汤、黄耆补血汤等,首见于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和当归以5∶1比例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益血和营。两药相伍,... 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别名黄耆当归汤、补血汤、耆归汤、黄耆补血汤等,首见于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和当归以5∶1比例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益血和营。两药相伍,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等。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补气生血的经典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促进造血、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抗纤维化、抗氧化、保护肾组织、抗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当归补血汤 药理作用 机制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含黄芪中成药对体虚及易感人群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宇涛 范毓慧 +2 位作者 杜冠华 秦雪梅 刘晓节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86-392,共7页
“体虚易感人群”可分为“体虚”和“易感”两个群体,是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之养护”,导致“卫气不固,表虚伏邪”的特殊体质。对体虚者应以增强其免疫力为主;对于易感的正常人群则应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主,以保持身体健康。... “体虚易感人群”可分为“体虚”和“易感”两个群体,是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之养护”,导致“卫气不固,表虚伏邪”的特殊体质。对体虚者应以增强其免疫力为主;对于易感的正常人群则应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主,以保持身体健康。黄芪是我国传统的补益药,具有增强或抑制免疫的双向调节功能,不仅能增强体虚者的免疫力,也可以通过调节免疫使易感者的健康体质得到保持,从而有效保护体虚、易感人群。黄芪及含黄芪的中成药、中药复方已被广泛应用于体虚易感人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虚易感人群 黄芪 含黄芪中成药 免疫调节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王宁 李爱平 +1 位作者 李科 秦雪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和复杂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现阶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中药体内药效活性追踪的有效部位寻找、配伍与拆方研究,基于多种仪器联用表...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和复杂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现阶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中药体内药效活性追踪的有效部位寻找、配伍与拆方研究,基于多种仪器联用表征的化学指纹图谱与效应关联研究,基于体内代谢过程的血清药物化学与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基于体外模型生物活性发现的细胞膜色谱与仿生技术研究,以及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等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物质基础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目标成分敲除/敲入技术辨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崔文博 李爱平 +2 位作者 崔婷 杨柳 秦雪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9-1286,共8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和复杂性,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药研究必经之路,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将有助于中药走向国际。现阶段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各有优劣,目标成分敲除/敲入...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和复杂性,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药研究必经之路,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将有助于中药走向国际。现阶段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各有优劣,目标成分敲除/敲入模式自被提出以来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该模式利用准确高效的提取分离技术从方药全提取物中无损失、无破坏的分离出目标成分,通过对比目标成分敲除/敲入前后方药提取物药效的变化,进而研究目标成分对中药整体药效的贡献。整个研究过程始终将方药提取物看作一个整体,能较好的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特点。该模式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将对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但因目标成分分离技术的局限而使该模式的应用受到制约。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对该模式的研究流程及应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本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 目标成分 敲除 敲入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丹 李爱平 +2 位作者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2112-2119,共8页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寻找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定性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等特点,在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寻找快速定性中药化学成分的方法,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从四级...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寻找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定性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等特点,在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寻找快速定性中药化学成分的方法,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和离子淌度质谱3种质谱技术以及诊断离子、分子网络、最佳碰撞能、碰撞截面、定量结构-保留关系模型5种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面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中药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结构鉴定 分析技术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节 吕梦 +4 位作者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68,共1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粪便中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大鼠粪便中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6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①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②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④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⑤苯丙氨酸代谢以及⑥丙酮酸代谢。逍遥散显著回调②,③,⑤和⑥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综合发挥抗抑郁作用,为全面、深入揭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抑郁症 粪便代谢组学 CUMS抑郁模型 1H-NMR
下载PDF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的当归“活血解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文霞 宋亚鹏 +2 位作者 王艳丽 周玉枝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314-6322,共9页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解郁”功效与“活血”功效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以行为学指标及血流变指标评价当归对CUMS大鼠抑...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解郁”功效与“活血”功效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以行为学指标及血流变指标评价当归对CUMS大鼠抑郁样症状及血液黏度的调节作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量化抗抑郁指标和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CUMS大鼠肝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指认相关差异代谢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1),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给予当归干预后,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和血流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行为学综合指标与血流变综合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筛选得到的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中,当归能显著回调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柠檬酸等8种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及甘油脂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结论当归的“解郁”功效与其“活血”功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症 肝脏代谢组学 活血解郁 阿魏酸 E-藁本内酯
原文传递
抑郁症共病胃肠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涛 令狐婷 +2 位作者 张潇 田俊生 秦雪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胃肠疾病是一类兼具动力学改变和器质性病变的系列疾病,主要包括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近年来,抑郁症共病胃肠疾病的现象普遍,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胃肠疾病是一类兼具动力学改变和器质性病变的系列疾病,主要包括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近年来,抑郁症共病胃肠疾病的现象普遍,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多被医生诊断为单方面抑郁症或胃肠疾病,造成患者治疗延迟,甚至无效。本文综述了抑郁症共病胃肠疾病的一些临床症状表现,并以两者涉及的可能发病机制为出发点,找寻其共病的神经生物学通路,从而提高人们对抑郁症共病胃肠疾病的重视程度,并为共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兼具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胃肠疾病 共病 神经生物学通路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许文倩 秦雪梅 刘月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550-3561,共12页
目的筛选黄芪建中汤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的药动学参数[... 目的筛选黄芪建中汤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的药动学参数[口服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黄芪建中汤的潜在活性成分,整合靶点预测网站服务器(STPD)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和筛选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4个主要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类型进行归属。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建中汤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通过OB和DL参数筛选得到118个潜在活性成分,共涉及16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为52个,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病灶黏连、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口服利用度 药物相似性 癌症通路 病灶黏连
原文传递
从柴胡药材质量评价到抗抑郁新药开发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被引量:11
17
作者 秦雪梅 高耀 +4 位作者 田俊生 邢婕 高晓霞 周玉枝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2-1408,共7页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医经典方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途径。立足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围绕药材质量评价与中医方剂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以药材质量评价为出发点,以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为导向,以代谢组学技...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医经典方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途径。立足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围绕药材质量评价与中医方剂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以药材质量评价为出发点,以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为导向,以代谢组学技术为手段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中医方剂科学内涵挖掘-中药新药研发"研究思路与策略。本文以柴胡药材为例,从药材质量评价、逍遥散基础研究、抗抑郁新药研发等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上述研究思路与策略,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质量评价 逍遥散 抗抑郁 新药研发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抗抑郁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峰 秦雪梅 +1 位作者 杜冠华 高晓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1800,共10页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情绪障碍,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之一。从第一代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到第二代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应受体所研发的药物,CYP450酶均是介导抗抑郁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主要酶。临床用药中发现,CYP450...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情绪障碍,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之一。从第一代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到第二代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应受体所研发的药物,CYP450酶均是介导抗抑郁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主要酶。临床用药中发现,CYP450酶的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用药密切相关,药物与CYP450酶的相互作用也对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有影响。本文综述了经典的及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代谢研究进展,这对指导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酶 抑郁症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9
19
作者 吴丹 高耀 +4 位作者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构建柴胡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柴胡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和本实验室已有研究获取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AR-CPI服务器、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 构建柴胡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柴胡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和本实验室已有研究获取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AR-CPI服务器、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柴胡活性成分抗抑郁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Dis Ge NET数据库对靶点所属的类型进行归属。筛选得到柴胡15个活性成分,涉及50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柴胡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应激的应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I3K-AKT、MAPK、Rap1、Ras、Fox O和neurotrophin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体现了柴胡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柴胡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靶点 蛋白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瑞 曹庆伟 +3 位作者 李爱平 刘月涛 李科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0-1889,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并结合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指认黄芪中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网络服务器预测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索抗疲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并结合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指认黄芪中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网络服务器预测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索抗疲劳靶点,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件黄芪活性成分-抗疲劳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度值(degree)筛选关键靶点并进行归属;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抗疲劳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黄芪抗疲劳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黄芪中11种活性成分,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异黄烷、紫檀烷6种黄酮类成分,黄芪皂苷Ⅰ、Ⅱ、Ⅲ、Ⅳ 4种皂苷类成分及蔗糖。黄芪抗疲劳作用预测靶点有76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过氧化氢反应、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节、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癌症通路,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a^(2+)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反应等来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本研究体现了黄芪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黄芪抗疲劳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疲劳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