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传教士汉译小说《红侏儒传》看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鲍晓婉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3页
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即传教士以中国话本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思想文化之实,借助东方通俗文学的影响力,灵活主动地传播西方宗教思想的过程。2000年12月,美国汉学家韩南(Patrick Hanan)在《哈佛亚洲研究》上发表《中国19世纪的传教... 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即传教士以中国话本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思想文化之实,借助东方通俗文学的影响力,灵活主动地传播西方宗教思想的过程。2000年12月,美国汉学家韩南(Patrick Hanan)在《哈佛亚洲研究》上发表《中国19世纪的传教士小说》(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一文,此后学界开始关注传教士模仿话本小说的语言和体例翻译创作汉文小说这一特殊的基督教"文字事工",探究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本文试以《红侏儒传》为例,从翻译、改写、操控的具体策略技巧对比分析原作和译作,探究来华传教士及其中国助手将基督教文学本色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化 基督教文学 翻译 改写 操纵
原文传递
绛帐遥相设——美国汉学教席的设立及戈鲲化、卫三畏的交往 被引量:1
2
作者 鲍晓婉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见认知由零散而系统,由肤浅而深入,最终形成了专业的美国汉学研究。1877年、1879年,美国两大老牌名校耶鲁和哈佛先后设立汉学教席,分别聘请美国资深传教士卫三畏和中国鸿儒戈鲲化为首任汉学教授,这应当被视作美国汉学建制化的基点。与此同时,故步自封的清朝人,很少有主动了解外界的意愿。直到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国门,中国人才开始赴欧美留学"取经","师夷长技"。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讲台、向美国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戈鲲化与美国汉学里程碑式人物卫三畏之间的交往,意义非凡而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三畏 戈鲲化 汉学 《华质英文》
原文传递
译印俱佳,踵事增华——不该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台约尔
3
作者 鲍晓婉 《基督宗教研究》 2022年第1期143-159,共17页
台约尔出身英国传教世家,博学多才,为中文印刷和圣经汉译事业勤谨奉献多年。他有成熟系统的圣经汉译观,有修订《马太福音》汉译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本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最终成为一个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人物。本文拟通过伦敦会... 台约尔出身英国传教世家,博学多才,为中文印刷和圣经汉译事业勤谨奉献多年。他有成熟系统的圣经汉译观,有修订《马太福音》汉译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本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最终成为一个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人物。本文拟通过伦敦会档案、《中国丛报》、《加尔各答基督教观察者》等原始资料,厘清台约尔的中文著述与圣经修订活动、台约尔与“四人小组译本”的纠葛、台约尔与“委办译本”的关系,以及台约尔的圣经汉译观。希冀抛砖引玉,稍减“先锋者已被忘却”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约尔 圣经汉译 四人小组译本 委办译本 圣经汉译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