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技术研究柴归颗粒的离体肠吸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渊 高晓霞 +3 位作者 王慧 王鹏 贾金萍 秦雪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研究柴归颗粒的离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Waters HSS T18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40℃。采用LC-MS技术对正常大鼠和CUMs大鼠空肠和回肠的... 目的研究柴归颗粒的离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Waters HSS T18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40℃。采用LC-MS技术对正常大鼠和CUMs大鼠空肠和回肠的肠内溶液进行检测并对被吸收化合物的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穿过肠上皮细胞的成分种类多,在前期指认的95种化合物中,有70种能同时被空肠与回肠的上皮细胞膜吸收,通过比较正常大鼠与CUMS大鼠各肠段吸收峰面积发现甘草查而酮B和异甘草素在CUMS大鼠回肠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化合物吸收量的显著性变化可能与肠上皮细胞的转运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归颗粒 外翻肠囊法 肠吸收 LC-MS
下载PDF
基于UHPLC-Q Extr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款冬花、叶的化学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静 李娟 +5 位作者 贾金萍 张俊杰 闫艳 高晓霞 秦雪梅 李震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452,共9页
款冬花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具有止咳化痰作用。款冬叶也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对款冬叶和花进行系统的化学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本研究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对款冬花和叶进行了化学比较,采用靶标和非靶标结合的指... 款冬花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具有止咳化痰作用。款冬叶也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对款冬叶和花进行系统的化学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本研究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对款冬花和叶进行了化学比较,采用靶标和非靶标结合的指认策略鉴定化学成分43种,进一步分析显示款冬酮、款冬花素酯等倍半萜类物质在花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叶,而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苯丙素类物质在叶中的含量高于花蕾;黄酮类物质金丝桃苷、槲皮素在款冬花和叶中含量接近,而芦丁、山柰酚在款冬花中含量较高。说明款冬花和叶含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款冬叶中以绿原酸类为代表的苯丙素类成分含量较高,而这类成分与止咳化痰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 液质联用 化学比较
原文传递
(±)-Parvistemonine A的全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开庆 任虎斌 +2 位作者 吴晓晓 钞建斌 秦雪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94-2098,共5页
Parvistemonine A为从对叶百部中分离得的百部生物碱.以化合物7为原料,通过路易斯酸催化的傅克及内酯化的串联反应,Vilsmeier-Haack及Julia-Kocienski烯烃化等6步反应首次完成了百部生物碱(±)-parvistemonine A的全合成工作,为parv... Parvistemonine A为从对叶百部中分离得的百部生物碱.以化合物7为原料,通过路易斯酸催化的傅克及内酯化的串联反应,Vilsmeier-Haack及Julia-Kocienski烯烃化等6步反应首次完成了百部生物碱(±)-parvistemonine A的全合成工作,为parvistemonine A衍生物的合成和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百部生物碱 parvistemonine A 化学合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王宁 高耀 +3 位作者 李科 钞建宾 秦雪梅 李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9-1441,共13页
构建黄芪总黄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黄芪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采用1HNMR和LC-MS辨识黄芪总黄酮化学成分,检索TCMSP与TCMID数据库获取黄芪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利用... 构建黄芪总黄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黄芪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采用1HNMR和LC-MS辨识黄芪总黄酮化学成分,检索TCMSP与TCMID数据库获取黄芪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服务器、SEA、SIB、HOME-NCBI-GENE、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黄芪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采用Clue GO软件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Bio GPS数据库对靶点所属的组织分布进行归属,并通过SystemsDockWeb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得到黄芪总黄酮29个活性成分,涉及50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主要涉及炎症反应过程、氧化应激过程、凋亡与自噬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AGE-RAGE、PI3K/Akt、VEGF、IL-17和MAPK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本研究体现了黄芪总黄酮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黄芪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肾病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药理机制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黄芫花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志强 李石飞 +1 位作者 张立伟 钞建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研究山西黄芫花(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的花蕾)中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二萜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黄芫花中分... 目的研究山西黄芫花(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的花蕾)中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二萜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黄芫花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6个瑞香烷型二萜:河朔荛花素(1)、pimelotide A(2)、pimelotide C(3)、wikstroelide E(4)、pimelea factor S6(5)、pimelea factor S7(6);1个惕各烷型二萜:6α,7α-epoxy-5β-hydroxy-12-deoxyphorbol-13-decanoate(7)和2个黄酮苷化合物: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8)和异槲皮苷(9)。化合物1~4和7均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值为3.24~7.30μg/m L,且化合物3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其IC50为0.016μg/m L,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值为355.63。结论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芫花 瑞香烷型二萜 惕各烷型二萜 河朔荛花素 pimelotide C 抗乙肝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