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我们如何进行陶行知研究--访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侯怀银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怀银 朱倩倩 《生活教育》 2020年第3期5-9,共5页
学术研究是一场修行,需要坚守和创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与践行。近几年研究领域有所拓宽,研究内容也更加深入全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陶研不应... 学术研究是一场修行,需要坚守和创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与践行。近几年研究领域有所拓宽,研究内容也更加深入全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陶研不应就此止步,而是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多维的视野来深入研讨。那么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进行陶行知研究呢?为了给陶研者们一些参考,《生活教育》杂志专门邀请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侯怀银教授,为我们谈谈他的陶研生涯以及在新时代陶行知研究还有哪些可以突破之处,以供大家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 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 学会副会长 陶研
下载PDF
新时代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探讨
2
作者 侯怀银 刘璐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新时代呼唤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以回应中国教育现代化与科技变革的时代诉求,丰富新时代科学教育学内涵,推动科学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完善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以及顺应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建设科学教育学学科亟待解决科学教育... 新时代呼唤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以回应中国教育现代化与科技变革的时代诉求,丰富新时代科学教育学内涵,推动科学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完善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以及顺应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建设科学教育学学科亟待解决科学教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定位及性质、“三大体系”构建、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这一任务,需要坚持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明确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思路,处理好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4对关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外在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学 学科建设 新时代 科学教育 大教育学
下载PDF
综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要服务于教师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萍 《晋中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6-107,共2页
在教师教育的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之际,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教育科学学院在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好服务功能,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 综合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
下载PDF
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以山西大学为例
4
作者 马婧 朱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44-45,共2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特点、内容及其作用,决定了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加强德育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经费投入、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 研究教学型大学 研究生教育 创新
下载PDF
关于山西大学服务教师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5
作者 苏海燕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3-74,85,共3页
教师教育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综合性大学服务教师教育也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山西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山西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资金来源、投资比例、资金分配... 教师教育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综合性大学服务教师教育也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山西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山西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资金来源、投资比例、资金分配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投资 资金来源 山西大学
下载PDF
综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
6
作者 周逸群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1X期3-4,共2页
本文对教师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从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教育实践知识和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四方面建立了理念——知识——实践一体的教师教育内容。
关键词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
下载PDF
阎锡山对山西高等教育的守旧与革新——以早期山西大学(1919一1949)为例
7
作者 周敏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8年第7期68-69,共2页
阎锡山对山西高等教育既有守旧,又有革新,早期的山西大学便是这一思想的缩影.阎氏在对山西大学的学校投入、思想把控、教师选任、培养人才等方面体现了这种守旧与革新.
关键词 阎锡山 山西高等教育 山西大学 守旧 革新
下载PDF
终身教育视野下大学老年教育的责任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怀银 朱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大学开展老年教育,既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又是大学职能充分发挥的良好机遇,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的老年教育责任包括共享大学教育资源、设置老年教育专业、开发老年教育课程、依托大学的... 大学开展老年教育,既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又是大学职能充分发挥的良好机遇,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的老年教育责任包括共享大学教育资源、设置老年教育专业、开发老年教育课程、依托大学的继续教育机构和联合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老年大学。当前,大学承担老年教育责任已具备相应的条件,但尚不成熟,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对大学主体缺乏统一客观认识;老年学历教育有所欠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整合度低等。大学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大学老年教育资源结构,将老年学历教育视为己任,不断产出高水平的老年教育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老年教育 大学 责任
下载PDF
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王芳 李然 +1 位作者 路雅 张福龙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5期381-381,384,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依赖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在90%以上,并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大学生对手机的选择受手机质量和价格的影响。手机依...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依赖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在90%以上,并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大学生对手机的选择受手机质量和价格的影响。手机依赖与内、外向性格无关,与孤独感呈低相关。是否在班内担任职务和是否恋爱在有无手机依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自身性格和社交情况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性格 孤独感
下载PDF
山西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伟 辛志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山西省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主要是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大一、大二学生比大四学生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而大三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山西省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主要是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大一、大二学生比大四学生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而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更多的使用自责,并且应对方式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生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下载PDF
重新认识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在师范大学的地位
11
作者 侯怀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共4页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到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是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在发生学意义上,中国教育学是在近代西方初等教育趋向普及、中等教育有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到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是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在发生学意义上,中国教育学是在近代西方初等教育趋向普及、中等教育有一定发展、师资教育专业训练成为普遍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教育的兴起,特别是师范教育的兴起促使西方教育学在中国传播。受此影响,教育学作为未来教师之学,在师范大学形成了培养未来教师的基本定位与职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师范教育 初等教育 教育学 中等教育 师范大学 未来教师 基本定位
下载PDF
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的发展及启示
12
作者 郭三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近代以来,我国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是高等教育史、社会教育史中十分显著的教育现象。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的引导之下,近代大学积极投入社会教育运动。大夏大学创立的社会教育系,开创了依托大学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先河,其发展经历了初创... 近代以来,我国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是高等教育史、社会教育史中十分显著的教育现象。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的引导之下,近代大学积极投入社会教育运动。大夏大学创立的社会教育系,开创了依托大学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先河,其发展经历了初创、扩充、恢复与深化、调整四个阶段。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呈现出大学与社会教育互动的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设置、教学与实习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教育人才;设立社会教育研究部门、创办社会教育专门刊物,开展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丰富社会教育理论;开办大夏公社、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花溪农村改造区等社会教育实验区,直接参与社会教育实践。大夏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模式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对当今我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不乏宝贵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教育 大夏大学 社会教育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道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13
作者 赵国栋 石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46-51,共6页
中国的科学道德教育可追溯至先秦墨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学道德教育在不同阶段分别以爱国教育、科技伦理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等特征出现。长期以来,科学道德教育在理念上重视规范性科学道德价值,在内容上融入全球化科学语境,在路... 中国的科学道德教育可追溯至先秦墨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学道德教育在不同阶段分别以爱国教育、科技伦理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等特征出现。长期以来,科学道德教育在理念上重视规范性科学道德价值,在内容上融入全球化科学语境,在路径上注重科学与德育的互融,但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反思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道德困境,未来的科学道德教育应在框架设计上实现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并重;在教育实践上探索多样化路径,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潜在的伦理风险和道德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美德教育 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研究
14
作者 李艳莉 侯怀银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1901—1914年)、初创探索期(1915—1920年)、自由确定期(1921—1938年)及制度化期(1939—1949年)。总体来看,我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虽然有着鲜明的外国烙印,但是其...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1901—1914年)、初创探索期(1915—1920年)、自由确定期(1921—1938年)及制度化期(1939—1949年)。总体来看,我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虽然有着鲜明的外国烙印,但是其本土化特征日益凸显。国家政策要求、外国教育学的传播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等是影响教育系科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在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特征的基础上,当下大学教育系科课程设置应合理继承历史经验、重视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同时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体现院校特色,并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以推动课程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大学教育系科 课程设置 教育学史
下载PDF
更生之变:《大学》文本走进教育生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4期24-36,共13页
韩愈《原道》一文以仁义道德与《大学》之修齐治平为中心,构想儒家道统的学术尝试,实开宋明儒者以《大学》文本为切入点来建构新儒学体系的理论先河。宋明儒者借助对《大学》文本的结构调整与理学式诠释,形成了以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来... 韩愈《原道》一文以仁义道德与《大学》之修齐治平为中心,构想儒家道统的学术尝试,实开宋明儒者以《大学》文本为切入点来建构新儒学体系的理论先河。宋明儒者借助对《大学》文本的结构调整与理学式诠释,形成了以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来诠释《大学》文本的学术进路。以《大学章句》为经典基础的“即物穷理”学说,与以《大学》古本为经典依据的“致良知”学说,就是朱熹与王阳明以心性儒学进路来诠释《大学》文本的生动体现。《大学衍义》与《大学衍义补》则是以政治儒学进路来诠释《大学》文本的代表之作。通过诠释《大学》文本,宋明儒者建构了四书学及理学思想体系,并将其以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士人乃至帝王的日常学习与教育生活之中,进而内化为他们为学修身的自觉规范。这就是以《大学》为己工夫来建构明体达用之学的更生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人之学 帝王之学 修身为本 更生之变
下载PDF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侯怀银 梁林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创、初步发展、以俄为师、艰难探索、恢复与重建以及深入发展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在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期问题等方面获得...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创、初步发展、以俄为师、艰难探索、恢复与重建以及深入发展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在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期问题等方面获得了积极进展。新时代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科自主发展意识、优化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史料挖掘工作,加强学科的对外交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外国教育史 学科发展 学科自主发展 研究队伍 史料挖掘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研究
17
作者 王福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8,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7年)、初步发展阶段(1978-2000年)、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充分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当前,教材数量逐渐增加,教材内容体系逐渐丰富,教材类型增多,教材体例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7年)、初步发展阶段(1978-2000年)、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充分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当前,教材数量逐渐增加,教材内容体系逐渐丰富,教材类型增多,教材体例逐渐完善。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国家政策是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根本遵循,实践需求是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深厚土壤,学术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推手,学科建设是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有力保障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启示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学教材为目标,始终坚持加强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国际视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学前教育学教材 国家政策 实践需求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
18
作者 侯怀银 王耀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9
作者 侯怀银 岳蓉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F0003,共11页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其前提。认知型思维方式和筹划型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学知识”是中...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其前提。认知型思维方式和筹划型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学知识”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与从其出发的逻辑过程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宏观构成,其各自的要素和构成逻辑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微观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各自在整个体系中有独特的位置和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顺序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学科体系 教育学学术体系 教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论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20
作者 孙杰 李楚琪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最基本问题。在教育学科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出发,基于哲学层面进一步追寻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成人对自我的觉知”。对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进行追溯探源,寻找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最基本问题。在教育学科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出发,基于哲学层面进一步追寻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成人对自我的觉知”。对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进行追溯探源,寻找成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根”,梳理成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理论历程与理论共识。追寻成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可以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可以丰富教育学科体系内容,可以有力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学 逻辑起点 理论探源 学科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