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0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现状、问题与建议
1
作者 曹克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3-1817,共5页
在梳理山西省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经济形势,提出新时期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家庭成员赋能减负,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服务 老龄化 家庭照顾者 赡养义务
下载PDF
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以山西大学为例
2
作者 马婧 朱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44-45,共2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特点、内容及其作用,决定了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加强德育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经费投入、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 研究教学型大学 研究生教育 创新
下载PDF
涂尔干的社会学法学观
3
作者 安乐峰 《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1年第3期172-172,共1页
涂尔干是早期研究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不同社会,由于分工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连带关系,并作了分类;以社会学的分析为工具,研究了法律的演变,提出了法律演变的基本观点,有力揭示了法律的内因和外因,奠定了现代社会... 涂尔干是早期研究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不同社会,由于分工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连带关系,并作了分类;以社会学的分析为工具,研究了法律的演变,提出了法律演变的基本观点,有力揭示了法律的内因和外因,奠定了现代社会法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社会学法学观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定位反思与规范重构
4
作者 李冰强 张小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70,共9页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资源存续补偿 耕地生态保护补偿 耕地发展权 生态价值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的困境检视与法治保障
5
作者 李冰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重要的“碳库”。然而,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存在因法治化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健全且位阶低而造成的法律困境,以及因存在产权、资金、技...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重要的“碳库”。然而,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存在因法治化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健全且位阶低而造成的法律困境,以及因存在产权、资金、技术、风险障碍而造成的事理积弊。因应之策在于: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推进森林碳汇相关法律修订与制定、加强森林碳汇司法保障以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另一方面要明晰森林碳汇的产权与收益归属,建立健全森林碳汇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森林碳汇项目技术实现能力、发展森林碳汇项目风险分散机制以消弭森林碳汇功能实现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森林资源 森林碳汇 法治保障
下载PDF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要素论析
6
作者 原美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为确保司法解释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而构建的一种系统的方法理论,它关系到刑事诉讼法能否得到遵守。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要素可以为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规范。...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为确保司法解释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而构建的一种系统的方法理论,它关系到刑事诉讼法能否得到遵守。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要素可以为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规范。这些要素中,司法解释理念决定司法解释的基本方向和思维方式;司法解释目标是司法解释活动的目的和追求的结果;司法解释原则是在司法解释理念的指导下具体操作的准则;司法解释程序是实现司法解释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法律论证是司法解释程序中确保司法解释严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环节。这五大构建要素提高了司法解释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刑事诉讼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解释方法论 构建要素
下载PDF
涉侨政策承诺不作为的法律识别与司法救济
7
作者 汪渊智 张雅宁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外商投资法》的出台使政策承诺完成了由政策向法律的转化过程并为定居国外的华侨留有适用空间。从学理上讲,政策承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行政管理目标,而依职权向不特定外商投资者或华侨作出单方书面承诺,若承诺条件成立则由其妥... 《外商投资法》的出台使政策承诺完成了由政策向法律的转化过程并为定居国外的华侨留有适用空间。从学理上讲,政策承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行政管理目标,而依职权向不特定外商投资者或华侨作出单方书面承诺,若承诺条件成立则由其妥善履行承诺义务的行政行为。其内涵呈现出由抽象到具体的双层逻辑结构,并贯穿于不作为认定与司法救济的全部过程。其中,涉侨政策承诺不作为的成立需满足行政主体对华侨负有履诺义务、行政主体对华侨具有履诺能力、行政主体未对华侨妥当履诺三大要件。当华侨以不同诉请寻求救济时,法院应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妥善分配举证责任,并结合要件内容依次对政策承诺的作出行为、华侨对此的“响应行为”和行政主体的履诺行为进行审查,最终依审查结果作出履行判决、确认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或驳回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承诺 华侨 不作为 司法救济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惯例适用
8
作者 史永丽 郭英俊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跨境贸易取得长足进步,而与此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多国(地区)多法律体系多元文化环境,许多商事纠纷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在理论上,国际商事仲裁适用惯例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跨境贸易取得长足进步,而与此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多国(地区)多法律体系多元文化环境,许多商事纠纷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在理论上,国际商事仲裁适用惯例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效率高等优势,而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却因为存在着惯例界定不明确、适用机制不健全以及仲裁员经验不足等短板,造成了其适用比例低、解决纠纷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我国应通过夯实理论基础、完善适用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发挥惯例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优势,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商事仲裁 惯例适用
下载PDF
我国《反外国制裁法》追偿诉讼条款的适用研究
9
作者 黄晓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追偿诉讼是一国阻断法的私人实施路径,其主要功能在于阻却外国法律及相关判决的域外适用,从我国《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的性质、目的和功能上判断,该条规定属于阻断性质的追偿诉讼条款。在借鉴域外阻断立法追偿诉讼条款适用经验的基础... 追偿诉讼是一国阻断法的私人实施路径,其主要功能在于阻却外国法律及相关判决的域外适用,从我国《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的性质、目的和功能上判断,该条规定属于阻断性质的追偿诉讼条款。在借鉴域外阻断立法追偿诉讼条款适用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在谦抑性原则的理念下对《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我国公民、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歧视性限制措施”等用语进行谨慎的界定,同时应积极制定后续实施细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保障条款,以明确第十二条追偿诉讼条款的请求权基础、管辖权依据、判决的执行途径等适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保障《反外国制裁法》追偿诉讼条款的真正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偿诉讼 歧视性限制措施 反外国制裁法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都文霞 卢莉 +2 位作者 糜静 梁执群 李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5期548-550,共3页
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为在校大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构建... 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为在校大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构建多维立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教育探索
下载PDF
民国山西警察杂志——《警民》的基本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原喜泽 陈晋胜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民国时期山西警察杂志《警民》,当时属于"中华邮政特准挂号国家新闻纸类"出版物,是抗战结束后阎锡山政府根据政治需要创办的,反映了民国后期山西警政建设情况,为我们了解阎锡山政府警政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子。已发现的第1期与第... 民国时期山西警察杂志《警民》,当时属于"中华邮政特准挂号国家新闻纸类"出版物,是抗战结束后阎锡山政府根据政治需要创办的,反映了民国后期山西警政建设情况,为我们了解阎锡山政府警政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子。已发现的第1期与第2期《警民》杂志主要包括警政理论和一些相关的警政常识,通过对《警民》杂志的内容设置与当时大量的史料对比分析,发现该刊两大基本办刊特色:"控民"与"用众",揭示了其"与人民打成一片"的虚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山西警察 杂志 警民
下载PDF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有效衔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中庆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122,共8页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能源转型示范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深化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探索能源转型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发展...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能源转型示范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深化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探索能源转型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统筹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关系,并成为山西能源革命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引。两者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存在密切关联。积极稳妥推进山西能源革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在理念维度上价值转向,在体系维度上规范协同,在机制维度上融合引领,在保障维度上倾斜支持,以实现两者在方向、进程与效果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方法在国际法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晓燕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所阐述的国际法思想不但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当代国际法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法、批判的方法来看待国际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跨国资产阶级 低层阶级 国际法
下载PDF
研究性理念与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继军 李麒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引入研究性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博专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理念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正确认识法学本科教学中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实践...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引入研究性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博专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理念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正确认识法学本科教学中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性理念指导下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理念 法学本科 教育模式 创新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量刑偏轻的成因与对策——基于山西省121个样本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冰强 潘婷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突出了生态环境本身的独立价值,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具有深远意义。污染环境罪的刑罚方式包括自由刑与罚金刑。山西省司法实践中,污染环境罪的量刑偏轻:罚金数额...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突出了生态环境本身的独立价值,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具有深远意义。污染环境罪的刑罚方式包括自由刑与罚金刑。山西省司法实践中,污染环境罪的量刑偏轻:罚金数额较低,自由刑刑期较短、缓刑适用较多。观念认知方面,各方主体对环境利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方面,环境污染所损害的法益不易衡量;配套机制方面,环境行政部门进行损害鉴定的范围过窄,鉴定费用过高。倡行义务本位论的环保理念;引进虚拟治理成本计算方法,全面合理地评估损害;扩大社会性鉴定机构的参与;强化罚金刑的经济威慑功能成为必要的进路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偏轻 义务本位 法益保护
下载PDF
山西境内抗日民主政权土地法规的立法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子良 赵芮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境内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等三大抗日根据地,并在抗日根据地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土地法规。这些土地立法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主导思想,具体表现为重视经济建设,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境内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等三大抗日根据地,并在抗日根据地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土地法规。这些土地立法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主导思想,具体表现为重视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土地法规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主政权 土地法规 立法思想
下载PDF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17
作者 张轩诚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但目前对个人信息保护没有统一的立法,法律责任存在有效性缺位,而其中的知情同意规则也存在适用的异化.此时应立足《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从其缔约方的法律体系中探讨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但目前对个人信息保护没有统一的立法,法律责任存在有效性缺位,而其中的知情同意规则也存在适用的异化.此时应立足《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从其缔约方的法律体系中探讨个人信息保护的知情同意规则与经济责任等内容,在区分我国知情同意规则的基础上,在我国与新西兰法律的基础上明确“5要素”通知规则的内容,提高知情同意规则的适用可能.在经济责任方面提高适用赔偿数额,并以刑事处罚为切入点明确相关犯罪行为,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知同意规则 个人信息 刑事责任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理念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凤林 张志远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2-74,89,共4页
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势在必行。目前国家的机关运行保障立法项目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在积极推进。山西省通过一年的先行先试,总结地方机关运行保障改革创新经验,于2020年9月30... 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势在必行。目前国家的机关运行保障立法项目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在积极推进。山西省通过一年的先行先试,总结地方机关运行保障改革创新经验,于2020年9月30日正式颁布《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彰显了服务为本、提高效能、绿色节约、创新发展的立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运行保障立法 服务为本 高效政府 绿色节约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民法典》认领制度的适用疑难及解决
19
作者 游文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认领是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地位的法律途径,与亲子关系推定、婚生否认、准正等制度共同构成完整的亲子关系法律系统。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认领制度作出的是一般性规定,对于任意认领、强制认领、认领否认、准正等制度的... 认领是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地位的法律途径,与亲子关系推定、婚生否认、准正等制度共同构成完整的亲子关系法律系统。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认领制度作出的是一般性规定,对于任意认领、强制认领、认领否认、准正等制度的实际操作规范未加明确。德国和瑞士的认领法律体系,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认领的适用细则有借鉴意义。认领制度的解释适用,应当以血缘关系为必要,兼顾维护非婚生子女的身份安定性,且不得与子女最佳利益相冲突,以确保非婚生子女的亲属权益。因此,需要加强理论支撑,结合实务经验,从而对认领制度加以准确理解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亲子关系 非婚生子女 任意认领 强制认领 婚生否认 准正
下载PDF
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基于《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凤林 陈姿燕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86-92,共7页
从机关事务管理立法到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不仅是立法名称的变化,而且是立法实质的创新。国家的机关运行保障立法项目已经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在积极推进。目前,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探索,《山西机关运行保障条例》正式... 从机关事务管理立法到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不仅是立法名称的变化,而且是立法实质的创新。国家的机关运行保障立法项目已经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在积极推进。目前,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探索,《山西机关运行保障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作为山西转型发展中先行先试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走在全国地方立法的前列,也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制度借鉴。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不仅具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元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具备推进、引领和提升等多方面的实践价值,其在未来的实践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机关运行保障立法 理论基础 实践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