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9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笔谈)
1
作者 王春林 杨玉梅 王士强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文艺评论家 文学走向 王士 湖南少数民族 梁书 回族作家 笑泉
下载PDF
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优化路径研究
2
作者 卫才华 孙钰洁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共8页
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提升乡村新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文化艺术发展新业态、提振村民乡村振兴信心、追求更高质量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新动能。通过聚焦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动力,对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提升乡村新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文化艺术发展新业态、提振村民乡村振兴信心、追求更高质量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新动能。通过聚焦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动力,对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发掘民间艺术活动,塑造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提升乡村经济新增长;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产业集群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数字经济引领乡村文化产业新质发展,为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村建设 文化艺术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处边缘的疼痛与文学--关于阿莲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哈达图》
3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构的,就是独属于叙述者少年“我”(也即“王猫猫”或者“李三连”)的一个哈达图世界。充斥于其间的,既有充满着生命疼痛感的乡村各种隐秘情事,更有作家对那一特定时段中国社会历史类似于海明威冰山一般的内敛式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莲 《一个人的哈达图》 自传色彩 抒情气质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数字化实践
4
作者 卫才华 徐照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共7页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息分析的视角;另一方面,层级化保护的数字化实践中,不同数据主体存在着交互性联系。数据的利用需要统筹信息存储的科学性,更要注重潜在的文化逻辑,保持自身独有的“数据”特征和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实践 非遗数据 系统性保护
下载PDF
《文心雕龙》“传神写照”论发覆
5
作者 石钟月 郭鹏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在本体论中,《原道》篇指出“神理”是文学产生的根源,在对“文”的本体追问中呈现出了“神”的审美意蕴;在创作论中,从审美想象的过程出发,与“传神写照”中的“迁想妙得”相似,但不同的是,刘勰将“想”更为具体化,融入了“志气”和“辞令”,认为二者是传递“神思”的关键机枢;在作品论中,《风骨》篇中“风骨”(“情”“志”“理”“神明”)和“采”(“文辞”“词采”)对举,“采”就是为传达出“风骨”的精神内蕴而服务的;《隐秀》篇更加侧重于对意象的描写,类似于“传神写照”的审美途径,即以“隐”写“秀”;在接受论中,通过对“神明”“神异奇伟”和“精诚忠信”的心理感受来感知“神明”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传神写照 “神”
下载PDF
“前经典时代”的文献积累与经典意识
6
作者 王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6-61,72,共7页
上古三代文明的“前经典时代”是历史文献积累阶段,是文化经典孕育期。中国早期文献传承经历从言传向书写转变,口语与笔语的“言文一致”问题是理解东周文言变革与语类文献普遍生成的重要视角。早期典册制度从仪式性书写转向记录性书写... 上古三代文明的“前经典时代”是历史文献积累阶段,是文化经典孕育期。中国早期文献传承经历从言传向书写转变,口语与笔语的“言文一致”问题是理解东周文言变革与语类文献普遍生成的重要视角。早期典册制度从仪式性书写转向记录性书写,从权力象征转变为普通文本。六艺旧典构建周代贵族的公共知识谱系,贵族、君子在礼乐教化与引证实践中确立经典意识,历史文献从书面记录转化为思想权威。典册书写经历了由仪式文本到历史文本再到思想文本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经典时代 经典意识 典册书写 思想权威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文艺大众化实践考论——以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为中心
7
作者 张润 刘芳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评奖活动是文艺大众化实践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有三个突出特点:具有直观性的作品获奖比例更大,工农兵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创作颇为普遍。文艺评奖活动推动了文艺大众化从理论走向...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评奖活动是文艺大众化实践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有三个突出特点:具有直观性的作品获奖比例更大,工农兵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创作颇为普遍。文艺评奖活动推动了文艺大众化从理论走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文艺 文艺评奖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间文化非遗化的困境与路径
8
作者 郭永平 刘一霖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要区域之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民间文化与非遗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要区域之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民间文化与非遗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重要趋势。然而,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实践仍面临着民间文化传播空间的封闭性、主体传承的失衡性以及口头传承的局限性等困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以空间赋能、主体赋能、科技赋能推进民间文化非遗化,不仅是全面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构建黄河学的重要路径,也是民间文化非遗化赋能区域振兴,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非遗化 系统性保护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系统思维视域下习近平文艺观四维阐释
9
作者 牛宏程 王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局,在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和把握文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习近平文艺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性,在协调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局,在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和把握文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习近平文艺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性,在协调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中汇聚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强大合力;注重全面性,在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中谋划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整体布局;注重动态性,在抓好当前和谋划长远的有机统一中布局擘画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方向;注重开放性,在统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中推动新时代文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艺观中所蕴含的系统思维,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观 系统性思维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地理边界与心理边界的并提与互文——电影《燃冬》的边界书写及其创作策略
10
作者 曹伟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边界既是重要的地理学概念,同时也是重要的哲学与文化学概念。于地理空间而言,边界地区以其地缘性特征,呈现为奇观化的自然空间、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与封闭式的生活空间;于心理空间而言,边界是人的“底线”“防线”以及试图突破却不易突... 边界既是重要的地理学概念,同时也是重要的哲学与文化学概念。于地理空间而言,边界地区以其地缘性特征,呈现为奇观化的自然空间、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与封闭式的生活空间;于心理空间而言,边界是人的“底线”“防线”以及试图突破却不易突破的“界限”。在艺术作品中,二者往往以“并提”的形式展现,并产生“互文”的艺术效果。陈哲艺导演电影《燃冬》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延吉,突出强调了“冰雪”“长白山”“朝鲜民族文化”等地缘文化符号。来自不同地区且生活经历相差甚远的娜娜、浩丰和韩萧相遇并相识,但是他们都长期被各自封闭的心理所压抑与役使。由此,雪封的地理空间与封闭的心理空间交互映衬,生成了其独具艺术特色的边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书写 《燃冬》 地缘空间 创作策略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促进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邯郸文化为例
11
作者 刘宏伟 刘熠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限于聚焦宏大的国家层面,还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该研究聚焦邯郸十大文化脉系这一文化教学资源,立足来邯留学生的中文课堂教学,使来邯留学生在任务环和阶梯式教学中...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限于聚焦宏大的国家层面,还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该研究聚焦邯郸十大文化脉系这一文化教学资源,立足来邯留学生的中文课堂教学,使来邯留学生在任务环和阶梯式教学中具身感知邯郸文化并实现跨文化共情,从而形成兼具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表明,以国际中文课堂搭建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以地方文化教学活动和来华留学生的“他者”叙事传播地方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和推介中国文化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国际传播 来华留学生 国际中文教学
下载PDF
山西柳林方言指示代词研究
12
作者 孙乐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柳林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常以“这”及其变读、“那”及其变读、“兀”及其变读形式出现,分别用来表示近指、远指、更远指。指代对象不同,其表现形式和用法也随之变化。柳林方言中指示代词存在连用现象,前词重在指示,后词重在替代。指示代... 柳林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常以“这”及其变读、“那”及其变读、“兀”及其变读形式出现,分别用来表示近指、远指、更远指。指代对象不同,其表现形式和用法也随之变化。柳林方言中指示代词存在连用现象,前词重在指示,后词重在替代。指示代词连用以后,句子的意义没有变化,只是在语气上具有了强调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柳林方言 吕梁 指示代词
下载PDF
狐突传说信仰与山西区域社会文化变迁考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友文 杨洁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16-26,共11页
晋国士大夫狐突生前有勇有谋,忠心不二,死后逐渐被神化,成为民众信仰的神灵。狐突信仰主要分布在山西交城、清徐交界的狐爷山一带及周边地区,形成一个辐射多县市的狐突信仰圈;这些地区流传着大量关于狐突的民间传说,又构成一个狐突传说... 晋国士大夫狐突生前有勇有谋,忠心不二,死后逐渐被神化,成为民众信仰的神灵。狐突信仰主要分布在山西交城、清徐交界的狐爷山一带及周边地区,形成一个辐射多县市的狐突信仰圈;这些地区流传着大量关于狐突的民间传说,又构成一个狐突传说圈,但狐突传说圈与信仰圈并不完全重合。狐突传说信仰的发展与山西的地理环境、地方社会以及民众文化心理的变化关系密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区域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突 传说圈 信仰圈 社会文化变迁
下载PDF
高校院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山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菊萍 朱丽 张晓燕 《晋图学刊》 2015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结合多年从事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具体阐述了院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方法,以及应用于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院系本科教学档案 模式 构建 实践
下载PDF
金代山西文学论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正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3,共6页
金代山西文学是山西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中州集》所收诗人中,山西诗人占三分之二。山西忻州诗人元好问,是公认的金元诗坛领袖。活跃在汾河流域的"河汾诸老",对元诗有重要影响。金代山西作家的词、赋、散文、小说等,也有... 金代山西文学是山西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中州集》所收诗人中,山西诗人占三分之二。山西忻州诗人元好问,是公认的金元诗坛领袖。活跃在汾河流域的"河汾诸老",对元诗有重要影响。金代山西作家的词、赋、散文、小说等,也有很高成就。山西文学家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金代文派,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山西诗词 国朝文派 元好问 山西文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地方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的定位研究——以山西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姝慧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3期83-91,共9页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者是民间文学宝库的发掘者、保护者。通过他们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让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见诸文字得以保存并广泛传播,使文化间的沟通得以实现。同时,他们从事了几十年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民...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者是民间文学宝库的发掘者、保护者。通过他们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让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见诸文字得以保存并广泛传播,使文化间的沟通得以实现。同时,他们从事了几十年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知识,成为地方口头文学的集大成者,有的工作者还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研究能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地方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的定位却出现了制度性的尴尬。他们既不是现有理论框架中的传承人,也不算是学者。这种尴尬令他们无所适从。在非遗保护语境下他们是否能够有制度性的保障,成为当下地方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 民间文艺采录家 传承人
下载PDF
明清时期晋商妇女的精神家园——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红 《晋图学刊》 2011年第3期70-73,共4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揭示了一个晋商研究的重要问题,即家眷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晋商研究中从未涉及过。本文就晋商家眷文化群体和尼庵文化群体之产生互动的原因及其目的进行了探讨,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揭示了一个晋商研究的重要问题,即家眷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晋商研究中从未涉及过。本文就晋商家眷文化群体和尼庵文化群体之产生互动的原因及其目的进行了探讨,并对晋商家眷文化群体所涉及的精神家园实质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阐释。通过这样的探讨和阐释,以期对明清晋商妇女方面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宝卷说唱 尼庵文化 家眷文化
下载PDF
“主旋律”文艺创新与山西文化建设——从话剧《立秋》的成功看山西文化事业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燕筠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立秋》 中国话剧 文化建设 山西省 “主旋律” 成功 文化事业 文艺创新 经济发达地区 文化市场
下载PDF
山西古上党地区炎帝信仰与地域文化生成——以高平炎帝庙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卫才华 李文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本文整体考察了高平地区的炎帝庙,在现存约84通炎帝庙碑刻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和其他相关资料,展现了明清以来炎帝庙的概况与特点,并试图勾勒山西古上党地区炎帝信仰与地域文化生成的社会关系及其历史脉络。
关键词 上党 碑刻 高平 炎帝庙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民间记忆——兼论山西高平旅游文化开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卫才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8-52,共5页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特定区域内地方文化体系和民间记忆呈现着多元互动的组合模式。高平是中国上古文明发生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而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审视民间记忆的历史框架,更便于在长久的历史轨迹中寻检民间文...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特定区域内地方文化体系和民间记忆呈现着多元互动的组合模式。高平是中国上古文明发生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而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审视民间记忆的历史框架,更便于在长久的历史轨迹中寻检民间文化对于小区域社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 民间传说 地方性知识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