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1
作者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分析哲学 ( Analytic Philosophy)的研究 ,从“教育研究中的哲学”与“作为教育研究的哲学”两个角度对西方分析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西方分析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做了... 本文通过对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分析哲学 ( Analytic Philosophy)的研究 ,从“教育研究中的哲学”与“作为教育研究的哲学”两个角度对西方分析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西方分析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分析哲学 后哲学文化 中国文化 教育
下载PDF
关于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思考
2
作者 张迎春 《沧桑》 2005年第5期104-105,共2页
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特征与现状及制约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因素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教学能力的手段: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方面的待遇;创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特征与现状及制约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因素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教学能力的手段: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方面的待遇;创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掌握和拥有一定的创造教学的意识和创造教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 创新教育 手段
下载PDF
谈谈对《诗经·卫风·氓》中“布”的理解
3
作者 杨晓 《写作》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三册)》开篇《诗经·卫风·氓》中“抱布贸丝”的注释是“拿布来换丝”,似乎把“布”解释为“布匹”成定论。当然,这种解释确有一定渊源和出处。因为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三册)》开篇《诗经·卫风·氓》中“抱布贸丝”的注释是“拿布来换丝”,似乎把“布”解释为“布匹”成定论。当然,这种解释确有一定渊源和出处。因为在《说文解字》、《辞源》、《汉语大字典》中对“布”均有“织物通称”之谓。《说文解字》:“布,臬织也。从巾,父声”。《辞源》:“布为棉、麻、芋、葛等织物的通称。段玉裁注:‘古者无今之木绵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 诗经 《说文解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 中学语文 《辞源》 中学教科书
下载PDF
教育主体间性之意义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英 刘宪俊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76,共4页
教育视阈中的主体间性研究是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文章以教育主体间... 教育视阈中的主体间性研究是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文章以教育主体间性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基础,结合教育主体间性所提倡的复数主体和所奉行的主主关系,分析了教育主体间性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从而揭示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间性 概念辨析 教育哲学
原文传递
寇谦之的教育思想
5
作者 张迎春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寇谦之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北天师道的创始人,他在对原始道教改造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思想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进程等方面寇谦之均有自己的理论与独到的见解,为他清整道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本... 寇谦之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北天师道的创始人,他在对原始道教改造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思想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进程等方面寇谦之均有自己的理论与独到的见解,为他清整道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他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谦之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道教 北魏时期 北天师道
原文传递
美国PDS教育模式与我国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简析
6
作者 张海珠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11年第11期55-57,共3页
一、美国PDS教育模式 (一)PDS教育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每况愈下,公众对教育现状严重不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6年、1990年、1995年由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组成的霍姆斯研究小组相继发表了三个教师教... 一、美国PDS教育模式 (一)PDS教育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每况愈下,公众对教育现状严重不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6年、1990年、1995年由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组成的霍姆斯研究小组相继发表了三个教师教育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模式 美国教育 PDS 实习模式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研究型大学 支教 顶岗
原文传递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耿新锁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取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复杂关系浓缩到一个简单的塔武图解中表示,有助于人们选择和组合适应于特定对象和课题的教学媒体,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递教育信息,促进学生的经验升华...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取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复杂关系浓缩到一个简单的塔武图解中表示,有助于人们选择和组合适应于特定对象和课题的教学媒体,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递教育信息,促进学生的经验升华为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尔 美国 “经验之塔”理论 现实意义 学习效率 电化教育 视听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