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圣宫舞楼创建年代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阳 郭明明 高策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66-72,F0002,I0001,共7页
古戏台的创建年代对其价值的判断有重要影响。山西翼城四圣宫元代舞楼的断代一直未能精准判定。本文基于文献考证,辅以纪年法的规律分析,最终得出该舞楼精确的创建时间。研究表明,该舞楼东北角角柱柱础石铭文中的“石鼎”为石匠之笔误,... 古戏台的创建年代对其价值的判断有重要影响。山西翼城四圣宫元代舞楼的断代一直未能精准判定。本文基于文献考证,辅以纪年法的规律分析,最终得出该舞楼精确的创建时间。研究表明,该舞楼东北角角柱柱础石铭文中的“石鼎”为石匠之笔误,应为“石碇”,其意为柱础石,此铭文中的纪年是舞台断代之关键依据;铭文中“至正十一年(1351),岁次辛卯孟秋中旬七日”兼用了年号、干支纪年法,可说明舞楼创建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年)农历七月十七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台断代 柱础 古代纪年法
下载PDF
稷益庙明代戏台中的哈斯效应研究——兼议在古戏台上唱戏为何不用专职指挥?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阳 翟晓多 +1 位作者 高策 任世君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3,共11页
古戏台作为古代承载戏曲表演的声学建筑,其形制结构的设计与声学技术的演进和声学功能的进化密切相关。基于对全国历代古戏台声学的专项考察,本文发现明正德年间创建的新绛县稷益庙戏台的通面阔超过17.7m,其后建造的明代戏台最大尺寸也... 古戏台作为古代承载戏曲表演的声学建筑,其形制结构的设计与声学技术的演进和声学功能的进化密切相关。基于对全国历代古戏台声学的专项考察,本文发现明正德年间创建的新绛县稷益庙戏台的通面阔超过17.7m,其后建造的明代戏台最大尺寸也仅为其82%,即便是在场上演员数量达到鼎盛时期的清代也很少有超越他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在该戏台上演出时鼓师觉得文场乐器有时"拉不动",文场乐师觉得听鼓板的指挥也比较"费劲";演奏快速的乐曲时文武场的节奏不易对齐,演员也觉得咬字不清,口齿不利索。声学测量与分析结果证明,分坐在该戏台次间的武场鼓板与文场管弦因距离较远导致传声延迟约47ms,增大了文武场两声部的配合难度,还使声音的清晰度和平衡感变差;相距16.353m的两侧平行山墙可使舞台正中大声歌唱的演员感觉到清晰的回声。重要的是,早在明正德年间,哲匠们已通过营造这座戏台认识了哈斯效应(Haas Effect),发现通面阔太大是造成上述不良主观感受的"元凶",于是将其经验教训成功应用在其后营造的其他戏台上,科学消除了延迟和回声对戏曲表演的干扰,解决了鼓板兼职戏曲乐队指挥时文武场声部协调统一的问题,可谓中国最早的哈斯效应实验。与哈斯的实验结论相比,明代哲匠得出的临界阈值比哈斯少了3ms,却比他早了约4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戏台 延迟 回声 声学技术 哈斯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古戏台匾联的声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阳 冯楠舒 高策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9,共11页
古戏台作为中国古代承载戏曲演出的声学建筑,其匾联内容涉及对声效的描述。本文发现这些描述实际上表达的是声源经戏台声学构件作用后的综合效果,彰显了古人从音量和音质两个维度对戏台声效的希冀和追求,直接或间接"指引"了... 古戏台作为中国古代承载戏曲演出的声学建筑,其匾联内容涉及对声效的描述。本文发现这些描述实际上表达的是声源经戏台声学构件作用后的综合效果,彰显了古人从音量和音质两个维度对戏台声效的希冀和追求,直接或间接"指引"了古戏台声学技术的演进方向,为极其珍贵的古戏台声学文献。匾联中诸如"响彻云霄""遏云""金声玉振"等重复使用的词汇折射出古人对戏台助声功能和声效的认知已达一定的普遍性和一致性。需要强调的是,此类词汇明显具有夸张性,也正是此类夸张的声效描述深化了匾联乃至古戏台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活了古戏台由物质层面向意义、意境等精神层面的升华,使其具有"画龙点睛"的功用,成为古戏台"声境文心"的核心和解读古戏台声效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声学匾联 声境文心 特征 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