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转运在小儿急救网络实践中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政 姚建宏 +1 位作者 孙平莲 张言圣 《小儿急救医学》 2004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院前转运 急救网络 实践 儿童
下载PDF
胃肠道外营养在新生儿NICU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政 姚建宏 张言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胃肠道外营养 山西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NICU
全文增补中
早产儿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春芳 刘政 于雁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8-109,122,共3页
35例早产儿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并以未应用IVIG的3O例早产儿和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同时进行血清lgA、lgG和IgM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表明,早产儿血清l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静注IVIG可以增加早产儿血清... 35例早产儿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并以未应用IVIG的3O例早产儿和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同时进行血清lgA、lgG和IgM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表明,早产儿血清l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静注IVIG可以增加早产儿血清IgG.对早产儿感染起预防和治疗作用。早产儿CD4细胞减少,应用IVIG未见免疫抑制现象,而可提高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免疫效果
下载PDF
婴儿心力衰竭时心功能分级与心肌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政 胡先明 雷雪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55,共2页
心力衰竭是PICU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婴儿不同程度心力衰竭与心肌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1998年1月~2002年9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和无心力衰竭婴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婴儿 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心肌酶活性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静 魏光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0.01μmol/L丁苯酞组、0.1μmol/L丁苯酞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0.01μmol/L丁苯酞组、0.1μmol/L丁苯酞组、1.0μmol/L丁苯酞组。各组细胞进行相应的干预并孵育后,用CCK-8比色法观察神经元细胞活力,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有荧光染料Fluo-3/AM的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丁苯酞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丁苯酞还可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丁苯酞0.01,0.1,1.0μmol/L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可部分拮抗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钙超载,可能是丁苯酞对神经毒作用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钙离子 皮层神经元
下载PDF
胃肠全外营养在新生儿N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先明 刘政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营养 (TPN)在新生儿危重症疾病中的使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12 7例危重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治疗组 6 8例 ,使用TPN的时间均 >7d ,对照组 5 9例 ,未使用TPN或使用TPN <7d。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BUN、肌... 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营养 (TPN)在新生儿危重症疾病中的使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12 7例危重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治疗组 6 8例 ,使用TPN的时间均 >7d ,对照组 5 9例 ,未使用TPN或使用TPN <7d。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BUN、肌酐、电解质 ,监测体重。结果 治疗组死亡 6例 (8 82 % ) ,放弃治疗 4例 (5 88% ) ,对照组死亡 12例 (2 0 34% ) ,放弃治疗 6例 (10 17% ) ,死亡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χ2 =3 92 ,P <0 0 5 )。治疗组平均体重日增加 (12 32± 7 3) g ,对照组平均增加 (8 79± 5 2 ) g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3 376 ,P <0 0 1)。所有使用TPN的患儿均未发生与静脉营养有关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 TPN能够为生活能力低下的新生儿或生后一段时间内因某些疾病不能经口喂养或摄入不足者提供营养素 ,满足机体的营养和热能的需要 ,保证各损伤组织器官功能的修复和生长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 危重症疾病 全胃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 TPN NICU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40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冀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814-281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6年10月收治40例PPHN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窒息、先天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代谢性疾...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6年10月收治40例PPHN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窒息、先天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等可致肺血管持续痉挛,心肌泵血功能障碍,使体循环压力低于肺动脉压力。结论:PPHN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仍不明确,但已知治疗应从三方面着手,即维持体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治疗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8
作者 姚建宏 《健康向导》 2011年第4期24-25,共2页
新生儿溶血病是危害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是由于孕母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母血中抗体进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并进而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导致发生溶血性贫血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者... 新生儿溶血病是危害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是由于孕母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母血中抗体进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并进而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导致发生溶血性贫血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水肿、贫血。我国所见的主要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也有少数Rh血型和其他少见血型不合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 同族免疫性 血液循环 皮肤黄疸 主要表现
下载PDF
NICU婴儿培养箱集中管理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程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71-373,共3页
婴儿培养箱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清洁消毒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NlCU婴儿培养箱的集中管理,探索出一条针对临床行之有效的策略。临床工程的介入,使婴儿培养箱在维修、维护、保养、清洁、培训等方面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可... 婴儿培养箱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清洁消毒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NlCU婴儿培养箱的集中管理,探索出一条针对临床行之有效的策略。临床工程的介入,使婴儿培养箱在维修、维护、保养、清洁、培训等方面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可优质服务于患儿,取得真正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培养箱 医学工程 早产儿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政 孙平莲 张言圣 《新生儿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实践情况。方法将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192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救治情况与同期住院的未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917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对照组)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结果虽然...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实践情况。方法将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192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救治情况与同期住院的未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917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对照组)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结果虽然两组在好转率、未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x2=1.68,x2=0.09(P>0.05),但是在院前转运组的痊愈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6.15,x2=4.11(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死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运转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院前急救 实践分析 救治 转运网络 基层医务人员 统计学差异 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分析 早产儿 网络系统 比较分析 院前转运 急救技术 对照组 病死率 好转率 痊愈率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成虎 翟颖如 +1 位作者 曹移民 许春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重症NRDS患儿经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比较其在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重症NRDS患儿经CMV治疗失败,改...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重症NRDS患儿经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比较其在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重症NRDS患儿经CMV治疗失败,改用HFOV后,19例病情明显改善,11例治疗失败,成功率为63.3%;19例患儿采用HFOV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主要呼吸机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Fi02(0h:0.87±0.09vs3h:0.67±0.10、6h:0.54±0.08、12h:0.44±0.08)、MAP[0h:(14.47±1.17)mbarvs3h:(13.79±1.03)mbar、6h:(13.26±1.05)mbar、12h:(12.37±0.83)mbar]、f[0h:(7.26±0.56)HzVS3h:(7.89±0.57)Hz、6h:(8.42±0.51)Hz、12h:(9.26±0.45)Hz]、PaCO2[0h:(9.69±0.86)kPavs3h:(6.00±0.55)kPa、6h:(5.62±1.03)kPa、12h:(5.47±0.55)kPa]下降,pH(0h:7.21±0.06vs3h:7.35±0.07、6h:7.39±0.07、12h:7.40±0.06)、PaO2[0h:(5.46±0.82)kPavs3h:(7.92±1.13)kPa、6h:(9.25±0.99)kPa、12h:(9.20±0.96)kPa]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NRDS患儿经常CMV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治疗,部分患儿仍可获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通气/方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治疗
原文传递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朝海 魏光宇 马荣伟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2周的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33例随机分入2组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拔管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s—N组...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2周的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33例随机分入2组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拔管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s—N组)16例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s—M组)17例。比较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通气时间,以及其他相关临床特征。结果生后7d时,s—N组有1例(6.25%)接受机械通气,s—M组有8例(47.00%)仍不能脱离呼吸机。s-M组与s—N组相比较,用氧时间[(11.4±4.6)d与(7.0±1.9)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6.5±2.9)d与(3.5±2.3)d)]、机械通气时间[(5.9±3.3)d与(2.2±1.2)d]、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9.9±8.0)d与(21.7±10.1)d]、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率[(12.5%,2/16)与(53.0%,9/17)],s-M组均显著高于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不同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明明 张言圣 +1 位作者 刘政 卫建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高压氧(HBO)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治疗疗效,分析其机制。方法32只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n=12)、HBO早治组(n=12)、HBO晚治组(n=8),并设假手术组(n=12)。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分别于...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高压氧(HBO)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治疗疗效,分析其机制。方法32只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n=12)、HBO早治组(n=12)、HBO晚治组(n=8),并设假手术组(n=12)。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分别于造模后4 h1、4 d应用HBO。各组动物(除HBO晚治组)于14日龄治疗结束后各处死6只,余同HBO晚治组喂养至28日龄,避暗法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后于30日龄处死。以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及学习记忆能力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HE染色:HIBD组各时间点左侧大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疏松,层次不清,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明显;HBO晚治组与HIBD组相似,但神经元数目较之多。(2)微管相关蛋白(MAP-2)灰度值免疫组化定量:HIBD组不同时间点MAP-2阳性表达不同程度下降,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显著(P<0.01);HBO晚治组也较假手术组及早治组下降(P<0.01),但较HIBD组表达多(P<0.05)。(3)学习记忆能力测试:HIBD组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均高于HIBD组。结论不论早期或晚期应用HBO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HIBD所致的海马CA1区组织学损伤,改善由HIBD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早期治疗明显优于晚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大鼠 高压氧 微管相关蛋白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