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志利 卢成达 孙常青 《山西科技》 2010年第2期14-15,22,共3页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和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山西省亟待建立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加大对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作物栽培生理科研队伍和机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正确评价相关成果,以加强山西省...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和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山西省亟待建立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加大对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作物栽培生理科研队伍和机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正确评价相关成果,以加强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作物 栽培生理
下载PDF
指纹图谱与山西省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2
作者 白建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作物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它蕴藏于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野生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而指纹图谱是鉴别品种、品系的有力工具。鉴于... 作物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它蕴藏于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野生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而指纹图谱是鉴别品种、品系的有力工具。鉴于此介绍了山西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当前国际、国内及山西省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指纹图谱方面对山西省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种质资源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2 位作者 程天灵 李生海 贾雍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5,共6页
本文选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项指标,根据山西省62个气象站20年资料,采用二元回归、相关分析的数学方法,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运算,建立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年平均气温及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1月份平均气温... 本文选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项指标,根据山西省62个气象站20年资料,采用二元回归、相关分析的数学方法,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运算,建立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年平均气温及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1月份平均气温的二元回归方程,将山西省小麦区划分为春麦区、强冬麦区、冬麦区、弱冬麦区4个大区。根据4大麦区在各行政区内的分布,将山西省小麦区划分为8个类型:北部春麦区,春麦、强冬麦兼种区,春麦、强冬麦、冬麦兼种区,春麦、强冬麦、冬麦、弱冬麦兼种区,强冬麦区,强冬麦、冬麦兼种区,强冬麦、冬麦、弱冬麦兼种区,冬麦、弱冬麦兼种区。本研究对山西省小麦育种、引种、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划 小麦 山西省 地理纬度 海拔高度 平均气温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地区水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2 位作者 李生海 程天灵 郭明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山西省中部地区光热资源种植小麦、玉米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现状 ,开展了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选用太原 61 0、长 5 0 2 2、京核941 0、京核 931等早熟、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太特早 3号、太特早 ... 针对山西省中部地区光热资源种植小麦、玉米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现状 ,开展了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选用太原 61 0、长 5 0 2 2、京核941 0、京核 931等早熟、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太特早 3号、太特早 4号特早熟以及晋单 32号、晋单 2 2号等中熟玉米品种 ,配之以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技术 ,可以实现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 ,并获得“亩产吨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一年两熟 山西 中部地区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栽培体系 机械化带状种植
下载PDF
山西省谷子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温琪汾 刘润堂 +3 位作者 王纶 孙贵臣 畅建武 王星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对山西省的3761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一级和二级)500余份。采用田间抗旱鉴定和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对所选抗旱材料进行了抗旱性、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丰产性好的抗旱种质58份,丰产...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对山西省的3761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一级和二级)500余份。采用田间抗旱鉴定和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对所选抗旱材料进行了抗旱性、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丰产性好的抗旱种质58份,丰产、抗旱品种3份。这对促进山西省谷子的生产和抗旱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谷子 品种资源 抗旱性 丰产性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温辉芹 张立生 +2 位作者 李生海 程天灵 郭明慧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0-13,共4页
通过多元相关、多元回归方法 ,分析了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提出山西中部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要素组成。小麦生产要达到 6 0 0 0kg/hm2 以上的高产水平 ,其产量要素的组成必须按照基本苗 375万~ 4 50... 通过多元相关、多元回归方法 ,分析了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提出山西中部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要素组成。小麦生产要达到 6 0 0 0kg/hm2 以上的高产水平 ,其产量要素的组成必须按照基本苗 375万~ 4 50万株 /hm2 ,穗数 6 70万~ 750万穗 /hm2 ,穗粒数 2 5~ 2 8粒 ,千粒重 35~ 4 5g的指标进行鉴定和选育 ;小麦产量在 4 50 0~ 6 0 0 0kg/hm2 水平上 ,有多种增产途径 ,但都不能显著增加或减少某一因素 ,以保证足够的穗数为基础 ,稳定穗粒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肥条件 产量因素 育种 山西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态布局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温辉芹 张立生 +1 位作者 李生海 程天灵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3-7,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态型的分析研究,以山西省复杂的生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和布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全省强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偏小,而且强冬性小麦品种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②应处理好优质与高产的关系;③充分注意各...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态型的分析研究,以山西省复杂的生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和布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全省强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偏小,而且强冬性小麦品种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②应处理好优质与高产的关系;③充分注意各种病害问题;④不同生态区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品种;⑤各生态区小麦品种过于杂乱,不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根据以上问题,围绕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②加强生态型品种的选育及推广;③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等,对山西省优质小麦及普通小麦今后的生产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生态区划 生态型 品种布局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静 李生海 杨盘洪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农业专家系统通过模拟领域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过程来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指导生产实践。根据山西省的自然生态和小麦种植特点,研究开发出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介绍了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详细论述了知识库的构建与推... 农业专家系统通过模拟领域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过程来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指导生产实践。根据山西省的自然生态和小麦种植特点,研究开发出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介绍了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详细论述了知识库的构建与推理机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小麦 知识库 推理机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世平 许钢垣 +2 位作者 王美玲 靖金莲 郭志利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 抗性品种
下载PDF
山西省农田能量产投规律研究
10
作者 高志强 尹钧 +1 位作者 周乃健 董民堂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84-88,共5页
研究了山西省农田能量的产投规律,分析了小麦、玉米两大作物水地与旱地条件下各类能源投入水平、投入结构、产出能及产投比。为今后发展持续农业,逐步改善农田投入结构。
关键词 农田 能量投入 能量产出 山西
下载PDF
加强山西省农作物种质创新的意义和建议
11
作者 郭志利 张名昌 畅志坚 《山西科技》 2007年第6期1-2,12,共3页
粮食作物生产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0%左右。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新品种选育工作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有必要在继续抢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 粮食作物生产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0%左右。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新品种选育工作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有必要在继续抢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上建成山西省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以拓宽山西农作物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创新 遗传改良实验室
下载PDF
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芬 蔚富生 郝志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山西十年九旱,干旱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农业灌溉又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从山西农田供水不足的严峻形势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任务出发,提出了山西省农业灌溉的发展必须适应山西省的实际,调整作物布局... 山西十年九旱,干旱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农业灌溉又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从山西农田供水不足的严峻形势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任务出发,提出了山西省农业灌溉的发展必须适应山西省的实际,调整作物布局,采用科学的灌溉制度,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技术,达到农业灌溉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灌溉 节水 农业
下载PDF
山西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SSR核心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陆军 白建荣 +3 位作者 王艳梅 王燕 赵文博 苏亮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选用10对SSR核心引物对18份山西省玉米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并综合考虑多态性和杂合率,认为umc1590和umc1196这2对引物可鉴定17个品种纯度,phi402893,phi102228,phi233376,p-phi072,umc1066和phi022也可作为纯度鉴定的引物。建议采用u... 选用10对SSR核心引物对18份山西省玉米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并综合考虑多态性和杂合率,认为umc1590和umc1196这2对引物可鉴定17个品种纯度,phi402893,phi102228,phi233376,p-phi072,umc1066和phi022也可作为纯度鉴定的引物。建议采用umc1590,phi402893,phi233376,phi022这4对引物对18个杂交种纯度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 纯度鉴定 核心引物
下载PDF
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文博 白建荣 +2 位作者 王陆军 王艳梅 王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0期19-22,共4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9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2对引物在35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5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变异3~8个,平均4.4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9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2对引物在35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5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变异3~8个,平均4.4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307~0.881,平均0.6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研究结果为山西省玉米进一步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玉米 自交系 多态性信息量 聚类分析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冬小麦品种Waxy蛋白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萍 唐朝晖 +2 位作者 刘少翔 张兰萍 逯成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2,共5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5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扩增出1条327 bp的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A,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分别扩增出1条265 bp和1条204 bp的特异带,在缺失Wx-A1和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这3个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WAXY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TS标记 SSR标记
下载PDF
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3 位作者 程天灵 李生海 郭明慧 贾雍恕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8-12,共5页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大都品质不稳定,农艺性状差,生产上不能形成规模;③山西省优质小麦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④山西省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及审定工作不完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优质小麦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温辉芹 张立生 +6 位作者 李生海 侯流沙 姚先玲 姚宏亮 李竹梅 张志军 李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采用多元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 ,山西省旱地小麦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肥力条件下 ,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南部中熟冬麦区 ,肥旱地和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穗数 ;而中... 采用多元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 ,山西省旱地小麦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肥力条件下 ,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南部中熟冬麦区 ,肥旱地和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穗数 ;而中部晚熟冬麦区 ,肥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粒数 ,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和穗粒数。同时对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山西省旱地小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多元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裴自友 温辉芹 王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0-25,共6页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的基因组成特点,对于进一步选育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10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组成,并利用5个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了其矮秆基...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的基因组成特点,对于进一步选育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10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组成,并利用5个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了其矮秆基因、硬度、多酚氧化酶等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HMW-GS存在4种组合类型,其中晋太9923亚基组合为1,7+8和5+10,评分为10分;根据醇溶蛋白和黑麦专化标记分析说明4个品种含有T1RS·1BL易位;3个品种含Rht2,7个品种含Rht8,1个品种为Rht2+Rht8组合;4个品种扩增出Pinb-D1b位点,5个品种具有Pinb-D1a位点,1个品种为杂合型;利用多酚氧化酶基因标记在10个品种检测出3个不同位点,表明该基因在品种间存在多样性,其中4个品种含有长度为876bp的低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农艺性状 标记分析
下载PDF
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成达 郭志利 张丽娜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山西省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青贮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目前的储备和生产量不足。针对这种现状阐述了在山西省进行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的必要性。
关键词 山西省 粮饲兼用型玉米 畜牧养殖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演变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生海 赵怀生 畅志坚 《山西农业科学》 1991年第1期9-11,共3页
从1983—1986年通过35个推广品种的调查研究表明:株高、穗下节、旗叶长/旗叶宽、二叶长/二叶宽等性状,随着品种的演变,数值由大变小;而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穗下节长/株高、粒重/生物学产量等性状则由小变大。研究指出:四个不同... 从1983—1986年通过35个推广品种的调查研究表明:株高、穗下节、旗叶长/旗叶宽、二叶长/二叶宽等性状,随着品种的演变,数值由大变小;而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穗下节长/株高、粒重/生物学产量等性状则由小变大。研究指出:四个不同时期的品种属于两种类型。我们认为,在选育新类型品种时,以提高穗粒重为中心,同时应兼顾与其相匹配的营养器官;类型内的进展以提高穗粒重为主要选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品种 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