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健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1,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56.7%和总有效率为87.5%(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平均每周发作(3.2±0.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3±0.4)min,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情况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志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92-93,共2页
我科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0例,均为首发病例,病程在6h至5 d,神经... 我科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0例,均为首发病例,病程在6h至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3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塞 首发病例 磁共振成像 临床资料 临床疗效评定 病残程度 心肺功能不全 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依折麦布对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车永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987-3989,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高压氧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其机体缺氧状态的主要手段[1];依折麦布属于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改善机体血... 急性脑梗死是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高压氧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其机体缺氧状态的主要手段[1];依折麦布属于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改善机体血清指标具有一定效果,但针对二者联合应用于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仍存在争议。本文将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特定区间内我院收治的78例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数字表法),探讨高压氧、依折麦布片联合治疗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神经功能、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针对此类病患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相关指标 神经内科疾病 机体缺氧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高压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
4
作者 贺晓玲 《中外医疗》 2010年第5期85-85,共1页
目的观察对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6.9%,死亡率23%。结论积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 肺心病 肺性脑病
下载PDF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3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动态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刚 董捷 +5 位作者 刘晓蕾 郭娟 杨龙平 薛峰峰 张慧芳 李新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及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急性发作复发缓解型MS患者(RRMS)组20例及对照组20名,分析Th17和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IL-17和IL-23水平,比较2组Th17、调节...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及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急性发作复发缓解型MS患者(RRMS)组20例及对照组20名,分析Th17和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IL-17和IL-23水平,比较2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23表达水平;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RMS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23水平,并结合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对RRMS组进行病情评估,采用IBM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RMS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RRMS组治疗前、治疗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RRMS组治疗前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RRMS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高于对照组[(2.10±0.45)%与(1.09±0.20)%;t=9.130,P<0.01],IL-17和IL-23高于对照组(IL-17:t=19.843,P<0.01;IL-23:t=22.747,P<0.01),RRMS组调节性T细胞低于对照组[(1.33±0.30)%与(2.52±0.30)%;t=12.422,P<0.01]。Th17、IL-17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Th17:r=0.458,P<0.05;IL-17:r=0.480,P<0.05),IL-23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68,P>0.05),Th17、IL-17、IL-23与头颅MRI增强数呈正相关(r=0.446,P<0.05;IL-17:r=0.544,P<0.05;IL-23:r=0.461,P<0.05)。给予甲泼尼龙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RRMS组Th17、IL-17、IL-23降低(Th17:t=5.747,P<0.01;IL-17:t=9.967,P<0.01;IL-23:t=14.697,P<0.01),调节性T细胞增高(t=10.050,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Th17、IL-17及IL-23仍高于对照组(Th17:t=6.889,P<0.01;IL-17:t=7.185,P<0.01;IL-23:t=13.284,P<0.01),调节性T细胞仍低于对照组(t=7.622,P<0.01)。RRMS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降低(t=6.190,P<0.01),头颅MRI增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05)。结论Th17/调节性T细胞表达失衡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高表达参与了MS的病理过程,可能作为治疗MS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 调节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82例恶性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晓玲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恶性胸腔积液病因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及乳腺、子宫附件肿瘤。结论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恶性胸腔积液病因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及乳腺、子宫附件肿瘤。结论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食管癌是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病因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