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构造-岩浆-矿集区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邢集善
杨巍然
邢作云
刘建华
-
机构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70-1583,共14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0733802
12120113012500
1212011220529)
-
文摘
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同位素示踪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加以综合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中国东部近2亿年来的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可以存留至今,且能区分出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矿集区:(1)中生代金属矿:(a)克拉通区,软流圈沿柱身上涌,其柱头上方形成幔壳混熔花岗质岩及相应Au、Cu、Mo、Pb-Zn等矿集区,并于柱身与岩石圈块体陡接触带,形成中基性杂岩及相应富Fe矿集区;(b)褶皱带区,在软流圈上涌柱上方形成近幔源型花岗质岩,相应为Cu、Au、Pb-Zn、Mo、Ag矿集区;(c)南岭带,软流圈层在适当深度、热量充足、较大范围内"平卧",因热传导而致使地壳内物质部分重熔,形成壳源型花岗质岩及相应的W、Sn、稀有元素矿集区;(2)新生代油气田:(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出露玄武岩,形成较大型油田;(b)与裂陷盆地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形成大型油田,也有中小型油田.软流圈上涌与大地构造:中生代J-K时期,通过构造力特征等的综合分析,阐明燕山运动的根源及其影响;新生代侧重剖析大陆裂谷相关特征.总之,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减薄,以及中、新生代构造-岩浆-矿集区形成的根源.
-
关键词
深部构造
软流圈上涌
软流圈平卧
柱身和柱头
金属矿集区
构造造山
构造地质
-
Keywords
deep structure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recumbent
plume body and head
metal mineralization region
tectonic orogen
tectonics
-
分类号
P3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