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与尿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妍 王素萍 +4 位作者 罗宏 周继华 王建武 饶华祥 柴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探讨氟中毒与尿氟之间的关系,为当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中病区和非病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和离子选择... 目的了解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探讨氟中毒与尿氟之间的关系,为当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中病区和非病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氟斑牙和尿氟检查,对病区30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前臂正位X线(包括肘与腕)拍片,进行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结果3个地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明显不同(χ^2=410.945,P〈0.01),其中,中病区、重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2.34%(253/274)、90.09%(291/323),明显高于非病区[23.27%(64/275),χ^2值分别为274.927、268.287,P均〈0.01]。重病区氟骨症检出率[59.75%(141/236)]明显高于中病区[24.76%(52/210),χ^2=183.578,P〈0.01]。3个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1.197,P〈0.01),其中重病区为(4.69±0.17)mg/L、中病区为(4.86±0.13)mg/L、非病区为(1.75±0.04)mg/L;而氟骨症患病程度与人群尿氟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508,P〈0.01)。结论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严重,氟骨症患病程度与尿氟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氟中毒 氟骨症 尿
原文传递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5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刘荣丽 贾宝华 张振福 王国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393,共20页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早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聚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剥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入,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入,在较局限的区域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入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昆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禆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二叠纪 岩相特征 构造古地理 多岛洋盆 盆山转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翔 王素萍 +3 位作者 冯永亮 罗宏 周继华 王建武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山西省大同地区3个病村的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依据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组、非病例(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血样和尿样;血清谷丙转氨酶(...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山西省大同地区3个病村的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依据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组、非病例(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血样和尿样;血清谷丙转氨酶(ALJ)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以血清ALT评价肝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别用终点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以尿mAlb、NAG评价肾功能。结果共调查661人,其中砷中毒患者144例。在砷中毒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10-42%(15/144);在对照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5.22%(27/517),砷中毒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07,P〈0.05;比值比(OR)=2.11,95%可信区间为1.09。4.081。对照组、砷中毒组尿mAlb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16、2.31mg/gCr,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对照组、砷中毒组尿NAG几何均数分别为2.22、2.43U/gCr,砷中毒组尿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P〈0.05)。结论肝肾功能损伤与地方性砷中毒有关,尿NAG可能作为砷中毒致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