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志文 李慧玲 《山西地震》 2001年第4期11-12,15,共3页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共享的方式 ,指出用港震系统和泰德系统实现的资源共享方式可满足《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功能要求 ,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行之有效 。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遥测台网 网络系统 资源共享 山西 地震信号 拾震器
下载PDF
山西大同中心地震台水准测量数据变化特征
2
作者 郭卫星 李成柱 《山西地震》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对多年观测资料的分析 ,认为山西大同中心地震台水准测量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地壳的垂直形变 ,并说明断层活动是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测线跨越的断层垂直位移为2 .5 mm/ a,测量场地地面总体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结论。认为测量... 通过对多年观测资料的分析 ,认为山西大同中心地震台水准测量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地壳的垂直形变 ,并说明断层活动是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测线跨越的断层垂直位移为2 .5 mm/ a,测量场地地面总体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结论。认为测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台站周围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水准测量 垂直形变测量 口泉断裂 地壳 断层活动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前驱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振强 冯建琴 +4 位作者 张仰辉 荆红亮 李艳 罗振东 韩胜 《山西地震》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到的2008至2009年3月全球MS≥7.0、中国大陆MS≥6.0地震前前驱波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全球50%的大于7.0级地震震前有前驱波记录,而对于中国大陆大于6.0级地震震前也有前驱波记录;前驱波出现的... 文章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到的2008至2009年3月全球MS≥7.0、中国大陆MS≥6.0地震前前驱波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全球50%的大于7.0级地震震前有前驱波记录,而对于中国大陆大于6.0级地震震前也有前驱波记录;前驱波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几小时到7d左右,存在有形态和幅度的差异,且对应的地震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波 异常形态 石英摆倾斜仪
下载PDF
用平均可视分辨法估算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焱 赵淑珍 金文臣 《山西地震》 2001年第4期8-10,共3页
为对由近震震级公式反推出的地震监测范围进行验证 ,用平均可视分辨法对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用近震震级公式及平均可视分辨法确定的地震监测范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遥测台网 台网监测能力 地震监测范围 平均可视分辨法
下载PDF
大同中心地震台综合防雷改造效能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超 胡玉良 +4 位作者 闫美蓉 王鹏伟 张亚敏 杨顺达 于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87-192,共6页
对于大同中心地震台18套地震前兆观测设备和3套测震仪器,计算信号防雷器安装前后2个月内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各地震观测设备指标均符合学科规范要求,信号防雷器对观测数据无影响,防雷改造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 雷电危害 防雷效能 干扰 观测精度
下载PDF
大同中心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分析及运行质量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超 闫美蓉 +3 位作者 刘发 韩胜 彭丽娟 高存英 《山西地震》 2018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章通过对大同中心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近几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识别日常观测中的干扰因素。从自然环境、仪器自身、电源干扰、人为干扰、外界环境等方面引起的典型干扰动态特征分析,总结各种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通过对... 文章通过对大同中心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近几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识别日常观测中的干扰因素。从自然环境、仪器自身、电源干扰、人为干扰、外界环境等方面引起的典型干扰动态特征分析,总结各种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通过对体应变仪观测数据内精度的分析,对仪器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应变 干扰 运行质量
下载PDF
山西大同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振岳 赵淑珍 +1 位作者 武麟彪 李祝 《山西地震》 2000年第4期13-18,共6页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使用参数 ,运用反推方法 ,对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粗定了数字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 ,并对数字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大同数字台网的监控能力较模拟...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使用参数 ,运用反推方法 ,对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粗定了数字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 ,并对数字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大同数字台网的监控能力较模拟台网有了较大的提高 ,整个网内及网缘地震的监控能力为 2 .0级 ,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可达 1.5级 ;数字台网对网内最大的测定能力为 5 .0级 ,网内南部区域可达 5 .5级 ;对于网内更大震级的地震 ,记录将全部限幅 ,测定震级困难 ;对山西北部 5 .5级以上地震要靠山西台网中北部台站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遥感台网 台网监测能力
下载PDF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化宇 《山西地震》 2003年第3期52-55,共4页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震相特征 震相分析 震相识别 地震记录图
下载PDF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技术系统的建设
9
作者 薛振岳 李祝 +5 位作者 武麟彪 金文臣 薛志文 阎民正 贾巍 李媛媛 《山西地震》 2001年第3期9-17,共9页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 ,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 ,结果表明 ,大同数字遥...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 ,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 ,结果表明 ,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 ,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 1 .5级 ,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 1 0 min。得出该台网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地震台网性能 台风选址 遥测台网 山西 监测能力 技术指标
下载PDF
大同中心地震台地电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彭丽娟 闫美蓉 +4 位作者 韩胜 李文超 白伟利 刘发 张文慧 《山西地震》 2018年第2期16-19,27,共5页
文章运用大同中心地震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对大同台6个测道2014年以来的地电场预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作日志统计日变情况,对雨雪、雷电、大风等天气变化、周边环境改变、外空磁场环境变化以及观测系统本身变化等可能存在的影... 文章运用大同中心地震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对大同台6个测道2014年以来的地电场预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作日志统计日变情况,对雨雪、雷电、大风等天气变化、周边环境改变、外空磁场环境变化以及观测系统本身变化等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电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大同中心地震台 干扰分析
下载PDF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速报及地震信息服务
11
作者 王焱 赵淑珍 高存英 《山西地震》 2005年第B09期18-19,共2页
2004年,根据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速报责任分工,山西省地震局及时出台了《山西省地震局地震速报及地震参数发布实施细则》,规定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大同台网)在本地区及其附近发生速报地震时所承担的地震初报、正式... 2004年,根据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速报责任分工,山西省地震局及时出台了《山西省地震局地震速报及地震参数发布实施细则》,规定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大同台网)在本地区及其附近发生速报地震时所承担的地震初报、正式速报、有感地震及余震的速报任务。此次规定增加了震后“初报”地震信息(包括发震时间、大致的震中位置及震级)的内容,其目的是强化对速报地震“第一反应”的速度,为防震减灾争取时间上的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报 地震信息服务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下载PDF
1999年山西大同M_S5.6地震的震源断层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焱 刁桂苓 +4 位作者 张四昌 王勤彩 刘允清 朱振兴 张彦清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1,共6页
大同震区先后在 1989、1991和 1999年发生MS >5地震 ,利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进行比较精确的地震序列震源定位 ,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 ,详细地分析对比了 3次子序列的异同。结果显示 ,1999年MS5 .6地震的震源断... 大同震区先后在 1989、1991和 1999年发生MS >5地震 ,利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进行比较精确的地震序列震源定位 ,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 ,详细地分析对比了 3次子序列的异同。结果显示 ,1999年MS5 .6地震的震源断层是走向NWW、长 16km、宽12km、埋深 5km以下、倾角近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而前 2个子序列是NNE为主的右旋走滑断层活动所致 ,表明地震破裂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 2个以上方向先后出现、并且强弱有别的地震破裂是普遍存在的 ,表明震源环境的复杂程度与地震序列的类型有关。虽然震区存在NE向的大王村断裂和NW向的团堡断裂 ,但目前没有证据说明震源断层和 2条构造断层连通。 3次子序列的震源断层都是走滑断层 ,也和 2条构造正断层有别。 1999年的子序列可能属于新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 山西 大同地震 震源断层 交叉断层 宏观烈度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山西数字与模拟地震台网的资料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一萍 贾建喜 +4 位作者 薛锦明 刘国俊 孟小琴 王焱 宋乃波 《山西地震》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于 2 0 0 0年 1 0月 1日投入考核运行。为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时、空、强地震参数顺利接轨 ,尽快发挥数字资料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益 ,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于 2 0 0 0年 1 0月 1日投入考核运行。为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时、空、强地震参数顺利接轨 ,尽快发挥数字资料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益 ,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作了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结果表明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比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具有更高的拾震率。得出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资料相关性较好、定位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符合《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地震资料 地震基本参数 模拟台网 山西 拴震率 震级
下载PDF
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4.5级地震前形变潮汐因子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胜 李成柱 +1 位作者 苏燕红 高振强 《山西地震》 2012年第2期21-23,共3页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形变观测 潮汐因子 异常
下载PDF
山西地震台站地电场变化特征及映震能力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志刚 张彩艳 +2 位作者 马铭志 张文慧 张红秀 《山西地震》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从地质构造、日变形态、数据内在质量、干扰、映震能力方面对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电场数据普遍受到雨雪、雷电、电磁暴的干扰,部分台站还受大风、农田灌溉干扰;多数台站数据表现为弱日变,与电极... 从地质构造、日变形态、数据内在质量、干扰、映震能力方面对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电场数据普遍受到雨雪、雷电、电磁暴的干扰,部分台站还受大风、农田灌溉干扰;多数台站数据表现为弱日变,与电极的稳定性、背景噪声、地下电性结构、季节有密切关系;各地电场台站自观测以来映震能力普遍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干扰 弱日变
下载PDF
大同遥测地震台网小震群活动与大同—阳高中强地震预报讨论
16
作者 李祝 薛振岳 +2 位作者 赵淑珍 金文臣 秦保燕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7-22,共6页
根据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群资料,用组合模式理论[1]对本区的小震群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10月18日在本区发生的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利用震前小震群资料得出的预报震中与实际震中... 根据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群资料,用组合模式理论[1]对本区的小震群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10月18日在本区发生的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利用震前小震群资料得出的预报震中与实际震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震群与外因相关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组合模式 小震群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
17
作者 贾巍 阎民正 +2 位作者 薛振岳 金文臣 薛志文 《山西地震》 2001年第3期33-35,共3页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 ,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 ,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 ,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 ,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 ,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 ,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遥测台网 地震数据处理 山西 数据传输 地震信号 无线直传信道
下载PDF
大同地震台远震波形走时残差的计算和应用
18
作者 白伟利 郝雪景 +2 位作者 高存英 苏燕红 彭丽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5期30-35,共6页
选取大同地震台记录的2010—2019年531个M_(S)≥5.0地震事件,根据发震区域的不同对其波形走时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发震区域地震波形的平均走时残差。结果表明,日本、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波形的走时残差总体为负值,平均残差分别为-1.51 s... 选取大同地震台记录的2010—2019年531个M_(S)≥5.0地震事件,根据发震区域的不同对其波形走时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发震区域地震波形的平均走时残差。结果表明,日本、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波形的走时残差总体为负值,平均残差分别为-1.51 s、-0.70 s;斐济、中国台湾地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大多为正值,平均残差为0.79 s、1.83 s、1.86 s。同时发现,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参考不同区域平均走时残差计算结果,通过判断实际初至震相与理论初至震相的位置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初至波震相识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走时 走时残差
下载PDF
大同震区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靳玉科 梁向军 +3 位作者 靳玉贞 宋美琴 王焱 张玲 《山西地震》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对大同震区1989年6.1级、1991年5.8级、1999年5.6级3次地震地震序列进行了震源位置和震源区速度结构反演,以确定3次地震序列的分布和震源区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3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为NNE向的... 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对大同震区1989年6.1级、1991年5.8级、1999年5.6级3次地震地震序列进行了震源位置和震源区速度结构反演,以确定3次地震序列的分布和震源区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3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为NNE向的大王村断裂和NWW向的团堡断裂,两条断裂表现为交替发震;3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平均为10.06 km,其中以6~15 km为发震优势层;研究区速度结构与大的地貌特征相符,沿大同盆地第四纪沉积层表现的不间断低速带,从大同县一直延伸到阳高、天镇等地。在中部山自皂台附近出现了一高速区位置与大同火山群分布区相近。大同—阳高3次地震序列分布在相对高速区上,表明这一区域为应力集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地震序列 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大同震区 速度结构
下载PDF
山西临汾盆地及其周缘现今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瑞春 韩胜 《山西地震》 2013年第1期1-3,8,共4页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洪洞—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峨眉台地。其中,洪洞—临汾凹陷为1303年洪洞8.0级地震的破裂区,现今应力水平仍然较高,其中深部出现的小震活动稀疏段可能表明其正处于破裂区的恢复阶段;侯马凹陷至峨嵋台地北缘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记录到M6以上地震,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显示其处于较高应力水平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属于未来强震的危险区段;灵石隆起、辛置凸起和襄汾凸起现今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强震危险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断裂带 地震活动参数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