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秋珍 刘建东 +2 位作者 韩丽芳 孙海霞 李海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714-715,共2页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因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目前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息肉已成为常规微创治疗手段。我科于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等离子射频仪,...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因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目前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息肉已成为常规微创治疗手段。我科于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等离子射频仪,经内镜治疗112例消化道广基息肉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广基息肉 内镜治疗技术 射频治疗 临床研究 等离子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不同上消化道异物182例取出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霞 王雅丽 +1 位作者 王奕平 李海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2201-2203,共3页
上消化道异物是近年来逐渐上升的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特别是尖锐性异物常嵌顿于食管狭窄处,胃窦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处理,内镜下取异物对消化科内镜医师来说不是一件常规工作,而对于儿... 上消化道异物是近年来逐渐上升的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特别是尖锐性异物常嵌顿于食管狭窄处,胃窦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处理,内镜下取异物对消化科内镜医师来说不是一件常规工作,而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上消化道异物是公认的禁忌证和死亡率都高的突发事件,同时也对内镜医师提出了挑战[1],本研究总结了182例各种不同形状的异物,顺利取出179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 上消化道异物 食管狭窄 内镜医师 禁忌证 前区 嵌顿 内镜下
下载PDF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术后腹部症状的影响
3
作者 刘建东 王雅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术后腹部症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41例在我院进行结直肠ESD治疗的患者。在ESD前和ESD后2周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进行评估。比较ESD前后GSRS中15个项目及5个维度评分。结果与ESD前相比,ES...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术后腹部症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41例在我院进行结直肠ESD治疗的患者。在ESD前和ESD后2周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进行评估。比较ESD前后GSRS中15个项目及5个维度评分。结果与ESD前相比,ESD后所有GSRS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15个项目和5个维度总评分平均值、排气增加、排便不尽感、消化不良综合征和便秘综合征评分在统计学上有改善(所有P<0.05)。但绝大多数上述评分<3,在GSRS中评分≥3通常被视为具有临床意义评分。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SD前、后GSRS评分没有临床意义差异。结论结直肠ESD不影响术后腹部症状,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病变45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秋珍 李海玲 +1 位作者 韩丽芳 孙海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9期1203-1204,共2页
近来年,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开展及应用.对回肠末端病变的关注与研究也与日俱增。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消化内科行单人操作结肠镜检出45例回肠末端病变患者的结果和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结... 近来年,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开展及应用.对回肠末端病变的关注与研究也与日俱增。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消化内科行单人操作结肠镜检出45例回肠末端病变患者的结果和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在回肠末端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回肠末端病变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以右下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排除急性阑尾炎、排除异位妊娠,排除腹主动脉破裂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末端病变 结肠镜检查 单人操作 腹主动脉破裂 平均年龄 2009年 急性阑尾炎 病变诊断
下载PDF
四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建东 彭志锋 王雅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854-856,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主要寄生在胃,全球超过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主要通过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问题是幽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主要寄生在胃,全球超过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主要通过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问题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救治疗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铋剂 主要致病因素 标准三联疗法 根除率 依从性 尿素呼气试验 非甾体抗炎药物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建国 吴秋珍 李海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7期973-974,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和常见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和常见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1]。资料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正逐年升高,社会因素、心身疾病是重要发病因素[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临床研究 常规治疗 疗效 胃内容物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心身疾病
下载PDF
急性中毒956例的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秋珍 刘建东 +2 位作者 李海玲 郭美莲 何战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63-864,共2页
本文对近5年因急性中毒来我院就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各类急性中毒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关键词 急性中毒 临床诊治 诊治水平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建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3期2316-2318,共3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往临床主要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该药物具有抑制肠壁炎症作用。但有学者提出[1],美沙拉嗪在调和血气、收敛升举等方面存在不足,单独使用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中医认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往临床主要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该药物具有抑制肠壁炎症作用。但有学者提出[1],美沙拉嗪在调和血气、收敛升举等方面存在不足,单独使用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中医认为[2],可归为“肠癖”以及“滞下”疾病,与脾虚肾衰、气血瘀滞、肠湿蕴积有关,复方甘草酸苷中的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补气益脾、抗炎、护肝的作用,将其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达到标本兼治效果。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美沙拉嗪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气血瘀滞 美沙拉嗪 滞下 肠道炎症性疾病 非特异性 肠癖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姚建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713-714,共2页
肠内营养(EN)是重症胰腺炎、胃癌、食管癌、胃肠功能紊乱等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因其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性,并发症少,既提高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又减少了误吸等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关键词 空肠营养 置入术 营养管 胃镜 头端 置管 鼠齿钳 引导钢丝 复尔凯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并大黄蛰虫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秋珍 王霞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3期57-57,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了我科2000年-2003年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以下简称促肝素)并大黄蛰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18例,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2003年采用促肝素并大黄蛰虫丸治疗的各类型肝硬化18例,分别与... 目的:总结分析了我科2000年-2003年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以下简称促肝素)并大黄蛰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18例,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2003年采用促肝素并大黄蛰虫丸治疗的各类型肝硬化18例,分别与同期16例常规综合治疗住院肝硬化患者做回顾性对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促肝素并大黄蛰虫丸治疗组(A)1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3.3%(15/18),死亡率11.1%(2/18)。而对照组(B)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6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62.5%(10/16),死亡率31.3%(5/16)。两组之间有效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肝硬化基础上加用促肝素并大黄蛰虫丸,不仅可保持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DNA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从而达到有效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吸收,是一临床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 大黄蛰虫丸 药物治疗 活动性肝硬化
下载PDF
66例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结果分析
11
作者 吴秋珍 尉进宏 +2 位作者 王霞 樊蓉淑 孙海霞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0期81-8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了我科2000年—2002年收住急性胰腺炎66例患者,对其相关病因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病因认识及治疗转归和愈后的评价。方法:对2000年—2002年收住我科急性胰腺炎66例患者,对其发病因素及综合治疗转归结... 目的:总结分析了我科2000年—2002年收住急性胰腺炎66例患者,对其相关病因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病因认识及治疗转归和愈后的评价。方法:对2000年—2002年收住我科急性胰腺炎66例患者,对其发病因素及综合治疗转归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胆道疾病36例占54.4%,饮酒后患胰腺炎10例占15.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8例占12.9%,暴食大量脂餐5例占7.5%,糖尿病3例占4.5%,高脂血症2例占3%,不明原因2例占3%,66例胰腺炎患者中,轻型45例,经内科治疗全部痊愈出院,21例重症胰腺炎(SAP)中除3例转外科手术后死亡,2例经内科治疗后死亡之外其余1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5例死亡患者均为SAPⅡ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急性胰腺炎相关因素很多,但胆道疾病引起者居首,与文献相符^[1]酒糟性胰腺炎次之,有上升趋势,治疗愈后结局取决于胰腺炎分型的轻重,轻型胰腺炎治疗效果好,重症胰腺炎SAPⅡ型愈后差,积极预防治疗胆道疾病及戒除饮酒不良习惯可避免胰腺炎的发生,及早内科规范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发病原因 胰腺休息疗法 抗生素 中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的补救治疗经验总结
12
作者 王雅丽 王志文 赵云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789-790,共2页
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除HP是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环节,目前共识为HP根除后,上述病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大为降低[1]... 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除HP是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环节,目前共识为HP根除后,上述病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大为降低[1],而且萎缩性胃炎也大多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根除 补救治疗 失败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萎缩性胃炎 根除HP 消化性溃疡 胃淋巴瘤
下载PDF
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霞 吴秋珍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6期108-108,共1页
目的 总结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3年采用金双歧杆菌片(简称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门诊患者103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997年-2003年门诊治疗的103例腹泻型IBS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片4片/次,... 目的 总结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3年采用金双歧杆菌片(简称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门诊患者103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997年-2003年门诊治疗的103例腹泻型IBS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片4片/次,3次/目,连用2周,治疗期间禁用抗生素及生冷食物。结果 103例患者腹痛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3例患者腹痛腹泻均消失者:67例(65.1%),腹泻消失者:94例,(91.3%)。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排气次数,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细菌,避免与青霉素等抗生素同服,达到最佳有效浓度,有效改善腹泻IBS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谷维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吴秋珍 刘晓琴 韩丽芳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为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及早认识及预防,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为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及早认识及预防,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分析 治疗 回顾性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发病率 临床表现 上升 应用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琴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果胶铋,对照组同样给予雷贝拉唑、奥硝唑及...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果胶铋,对照组同样给予雷贝拉唑、奥硝唑及果胶铋治疗,同时使用克拉霉素,两周均连续治疗两周为1疗程。在停药后4周进行胃镜复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后疗程症状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腹胀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反酸嗳气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现肝肾功损伤、全身乏力及恶心呕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雷贝拉唑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大黄及芒硝联合治疗18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秋珍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共2页
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临床治疗棘手,病死率高达40%以上[1].我们对185例SAP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大黄胃管或直肠灌注、芒硝外敷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原文传递
膀胱破裂一例误诊原因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建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年第5期74-75,共2页
患者,男,38岁,主因“腹痛、腹胀3 d”入院。患者于3d前饮酒后出现下腹部拧绞样疼痛,呈阵发性,伴有腹部憋胀,感恶心,未呕吐,无发热、心慌、气短,就诊于宁武县医院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胀进行性加... 患者,男,38岁,主因“腹痛、腹胀3 d”入院。患者于3d前饮酒后出现下腹部拧绞样疼痛,呈阵发性,伴有腹部憋胀,感恶心,未呕吐,无发热、心慌、气短,就诊于宁武县医院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胀进行性加重,尿量明显减少,转诊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消化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未进食,尿少,每日约200~300 ml,大便量少,无肛门停止排气。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长期饮酒20余年,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50 g以上。入院时查体:T 36.4℃,P 84次/min,R 19次/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心率84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腹壁柔韧,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入院前急诊化验血淀粉酶62 U/L;血常规:白细胞9.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9.9%,血红蛋白157 g/L;腹部B超:大量腹水、胆囊炎,胆囊内沉积物、胰管扩张。入院诊断:腹水原因待查: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胆囊炎。入院后化验肝功大致正常;肾功能:尿素氮17.6 mmol/L、肌酐409μmol/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4~6个/高倍视野、白细胞8~10个/高倍视野;诊断性腹腔穿刺化验腹水常规提示为漏出液。给予静点“左氧氟沙星”、“法莫替丁”、“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B6”、“速尿”及补液治疗,患者腹胀稍好转,尿量增加,入院后24 h排尿约1000 ml。入院第2天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9.52 mmol/L,肌酐464μmol/L,CO2结合力15 mmol/L。尿常规:蛋白++,潜血+,红细胞0~2个/高倍视野。请肾内科会诊考虑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于入院后第2天转肾内科。转肾内科后给予静点“头孢哌酮舒巴坦”、“灯盏花素”及补液治疗,入院后第4天查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充盈差,前列腺中心部可见一强光斑,后无声影。于入院第7天行血液透析1次,后患者尿量增加,每日约2000~3000 ml,双下肢水肿逐渐消退,但仍诉腹胀明显。复查肾功能:CO2结合力12 mmol/L,尿素氮18.8 mmol/L,肌酐291μmol/L,钾4.79 mmol/L,钠128 mmol/L,氯100 mmol/L;肝功能:总蛋白71 g/L,白蛋白40 g/L。入院后第13天请消化科会诊,以“腹水原因待查:腹腔内肿瘤不除外”转回消化科。转回消化科后当天下午腹腔穿刺放腹水约2000 ml,送查腹水常规:比重1.010,蛋白14 g/L,李瓦特试验阴性,细胞数0.3×109/L,淋巴细胞46%,中性粒细胞54%,腹水淀粉酶451 U/L。刚放完腹水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精神好转,查体腹部平软。但5h后患者再次诉腹胀明显,难以平卧及入眠,查体:腹部膨隆明显如初,腹壁紧张,压痛不明显。追问病史:患者平素体健,于发病当天曾饮大量白酒(约0.5 kg),饮酒后患者意识欠清,到宁武县医院就诊前经过记忆不清,否认有明确外伤史。据家属回忆:患者发病当天因下腹部拧绞样疼痛,伴尿痛、血尿及会阴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查血常规、血淀粉酶、腹部CT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尿潴留”,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对症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但腹胀进行性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结合病史体征,其腹水原因高度怀疑为饮酒后膀胱破裂尿漏所致腹腔积液,继发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转回消化科后第2天(入院后第14天)请泌尿外科会诊,建议导尿,留置导尿后见尿液持续流出,流至2000 ml时夹闭尿管,予盐水500 ml+亚甲蓝1.5 ml注入膀胱,注入50 ml时腹穿抽出淡黄色微蓝腹水,注入150 ml时再次腹穿抽出淡蓝色腹水,证实膀胱腔与腹腔相通,予持续导尿,转外科治疗。转泌尿外科后第3天(入院后第16天)行膀胱破裂修补术,术后10 d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