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太原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周茂玉 +5 位作者 李晓燕 候立明 党冲 师素丽 王艳 员红娟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作为一项贴近实效的创新监督模式,自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首次有效突破了公检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监督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符合权力制衡理论,体现了人权... 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作为一项贴近实效的创新监督模式,自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首次有效突破了公检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监督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符合权力制衡理论,体现了人权保障价值,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要明确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构建完善的侦查监督驻公安检察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监督 驻公安检察室 机制
原文传递
基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工作面临的困扰与对策
2
作者 孙向荣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机构整合和职能优化的重塑变革相继展开,与全面落实张军检察长'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机构整合和职能优化的重塑变革相继展开,与全面落实张军检察长'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尚面临着许多困扰,严重制约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全面充分发展,急需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为银行职员高息揽储索取好处费并帮助隐瞒挪用资金事实该如何处理
3
作者 路效国 张天虹 +6 位作者 邢曼媛 刘建林 田建涛 王渊 路红梅 郭超美 李文涛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39,共7页
高息揽储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利率政策,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危害极大。对于那些介绍高息存款给银行职员从中收取好处费并帮助银行职员隐瞒挪用高息存款事实的中间人,其行为该如何评价?是否构成犯罪?日前,本刊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 高息揽储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利率政策,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危害极大。对于那些介绍高息存款给银行职员从中收取好处费并帮助银行职员隐瞒挪用高息存款事实的中间人,其行为该如何评价?是否构成犯罪?日前,本刊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职员 高息揽储 挪用资金 人民检察院 利率政策 恶性竞争 专家学者 杏花岭区
原文传递
审慎研判骗取贷款案件复杂情形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韶琛 刘莎莎 《人民检察》 2020年第12期79-80,共2页
近年来,骗取贷款案的无罪判决呈上升趋势,无罪裁判理由集中体现在:行为人虽然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但立案后判决前已偿还贷款,或者贷款时向银行提供了真实、足额的物权性担保,且未利用贷款进行非法活动,故法院认为认定行为人的行为... 近年来,骗取贷款案的无罪判决呈上升趋势,无罪裁判理由集中体现在:行为人虽然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但立案后判决前已偿还贷款,或者贷款时向银行提供了真实、足额的物权性担保,且未利用贷款进行非法活动,故法院认为认定行为人的行为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或给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实际危害的证据不足。但是,基于不同裁判理由的有罪判决亦大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管理秩序 有罪判决 无罪判决 骗取贷款 裁判理由 实际损失 欺骗手段 物权性
原文传递
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向荣 王秀梅 籍红娟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9年第4期7-1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金融业务对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网络金融业务也出现了犯罪案件频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网络金融犯罪案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控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 网络金融犯罪 互联网金融平台 网络借贷 防控措施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6
作者 韩晋丽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24期73-73,共1页
[案情]个体运输户刘某与甲运输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后,以甲运输公司名义承担为某煤气化公司运输焦炭的工作(甲公司与煤气化公司之间订立有书面运输合同)。2009年1月至7月期间,刘某多次利用从某煤气化公司给某国有炼铁厂运送焦炭之机,雇... [案情]个体运输户刘某与甲运输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后,以甲运输公司名义承担为某煤气化公司运输焦炭的工作(甲公司与煤气化公司之间订立有书面运输合同)。2009年1月至7月期间,刘某多次利用从某煤气化公司给某国有炼铁厂运送焦炭之机,雇佣李某、张某等14人将部分焦炭卸至事先租用的院内,并用事前准备的焦粉掺入剩余焦炭中补足份量,以假充真交付给炼铁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运输公司 行为 2009年 煤气化 口头协议 个体运输 运输合同
原文传递
以敲诈钱财为目的实施盗窃的行为定性
7
作者 韩晋丽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14期78-78,共1页
[案情]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裴某以奔驰、宝马等高档、进口汽车为作案目标,用刀片、剪刀将他人停放在外的车辆后视镜镜片割下后藏匿,并在车上贴上留有其电话和银行账户信息的字条,以不给钱就不归还后视镜镜片的方式先后多次... [案情]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裴某以奔驰、宝马等高档、进口汽车为作案目标,用刀片、剪刀将他人停放在外的车辆后视镜镜片割下后藏匿,并在车上贴上留有其电话和银行账户信息的字条,以不给钱就不归还后视镜镜片的方式先后多次向多名车主勒索钱财.案发后,经侦查对案,犯罪嫌疑人裴某以此方式先后偷窃12辆车的后视镜镜片,其中6次成功从车主处勒索财物共计人民币4000余元.因涉案车辆均为高档车辆,后视镜镜片鉴定价值高达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定性 车辆 定罪处罚 后视镜 盗窃罪 侵犯财产罪 镜片
原文传递
挪用公款罪共犯认定可从三方面着手
8
作者 路效国 王秀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1-62,共2页
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一种,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这是针对挪用公款罪的单独犯罪而言。而非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构成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是由... 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一种,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这是针对挪用公款罪的单独犯罪而言。而非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构成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是由我国刑法总则中共同犯罪的理论决定的。然而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虽然明确“使用人”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但同时又让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范围更加模糊,导致对非使用人及单位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共犯 非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犯罪 特殊主体 犯罪主体 单独犯罪 人员构成
原文传递
协助盗卡人取款的行为应定何罪
9
作者 路红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48,共2页
案情简介 2010年12月23日中午,成某陪同刘某用银行借记卡取钱时,记下了刘某输入的密码,起意盗窃。当日下午,二人在某网吧上网,成某的男友栗某等人也随后来到网吧。成某趁刘某离开时,秘密窃取其包内银行卡后与栗某一起离开网吧。
关键词 行为 取款 协助 2010年 银行借记卡 案情简介 网吧 银行卡
原文传递
泄私愤删减单位电脑软件文档如何定性
10
作者 路效国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8年第5期22-23,共2页
一、基本案情2017年12月,负责2017版《山西××年鉴》部分排版、修改、录入工作的山西省某史志档案中心职工孙某,因不满单位改制遣散自己和补偿安置等情况,在准备交接工作时为泄私愤,将其用方正软件排版的年鉴中的13个FBD文档... 一、基本案情2017年12月,负责2017版《山西××年鉴》部分排版、修改、录入工作的山西省某史志档案中心职工孙某,因不满单位改制遣散自己和补偿安置等情况,在准备交接工作时为泄私愤,将其用方正软件排版的年鉴中的13个FBD文档随机性删减,并对删减文档进行了备份,存储在U盘中。2018年6月,山西省某史志档案中心发现年鉴被删减,报案至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调查中,孙某承认了其删除年鉴中FBD文档的行为,并提交了备份文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系统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不批准逮捕 FB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