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汪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给予常规的子宫按摩、宫腔填塞、应用缩宫素等常规治疗无效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或宫颈注射,重复使用可间隔15 min,比较用药前后出血量情况。结果(1)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无差异。(2)56例患者中,50例患者在用药后疗效显著,显效率为89.28%;有4例患者应用两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注射后效果轻微,总有效率为96.42%。有2例患者多次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没有任何效果。(3)56例产后出血病例中肝功能异常组产后出血量高于肝功能正常组。结论(1)肝功能异常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好,特别是对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孕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乙肝病毒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将就诊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宫颈环扎术+保守疗法)40例和对照组(保守疗法)23例,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果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晚期流产3例、早产8例... 目的:研究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将就诊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宫颈环扎术+保守疗法)40例和对照组(保守疗法)23例,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果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晚期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产29例,对照组发生晚期流产9例、早产9例、足月产5例,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妊娠10~16周行宫颈环扎术20例,发生晚期流产0例、早产6例、足月产14例,妊娠17~25周行宫颈环扎术20例,发生晚期流产6例、早产9例、足月产5例,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孕期尽早实施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
3
作者 靳红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牟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3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就医指导,观察组进行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心理指导等护...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牟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3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就医指导,观察组进行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心理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出院时餐后2h血糖及HbAlc比入院时显著降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围产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将产妇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证胎儿的顺利生产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 糖尿病 围产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珍 魏俊妮 +3 位作者 冯丽萍 汪波 赵楠 王素萍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V宫内感染组343例,进而分析HBsAg阳性孕妇的一般情况、家人感染HBV史、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及HBIG注射史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组与非HBV宫内感染组的HBsAg阳性孕妇年龄、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sAg阳性孕妇文化程度、家人HBV感染史和HBIG注射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OR=0.398,95%CI0.159~0.996)与HBeAg和HBV DNA双阳性(OR=2.539,95%CI 1.233~5.227)被引入回归方程。同时分析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分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3,P=0.004),且进行趋势卡方分析后,显示HBV DNA拷贝数在>106时,HBV宫内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年龄(>30岁)是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和HBVDNA拷贝数>106时,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HBSAG 宫内感染 孕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乙肝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玥 魏俊妮 +3 位作者 郭珍 冯丽萍 汪波 王素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方式等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方式等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结果新生儿HBsAg阳性者101例,HBV DNA阳性者30例,二者任一项阳性者113例,宫内感染率为9.5%(113/1 191);孕妇分娩时选择阴道产582例,剖宫产609例,2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8.563,P=0.001);孕妇血清HBeAg和HBV DNA均阴性、HBeAg阳性而HBV DNA阴性、HBeAg和HBV DNA均阳性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为7.382、4.919、5.364,均P〈0.05);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103和105~107cop ies/mL时的分娩方式与宫内感染均有关(χ2值分别为10.777、8.450,均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有关,HBsAg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可能有利于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分娩方式 乙肝病毒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怡 郭健 +5 位作者 付振东 郝海燕 刘明慧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7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7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10.57±2.25)%和(1.67±0.37)%,均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产妇HBV DNA载量增加,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增加,CD4+CD25+Treg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均与产妇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430、0.409,P<0.05)。结论 Treg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影响乙肝病毒清除,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可能与Treg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HBV) 宫内感染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婷 高怡 +4 位作者 温海秀 郭健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5-768,786,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其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选择98对HBsA...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其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选择98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足月分娩新生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分别检测母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L-10、IL-12水平。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随访至12月龄,检测血清抗-HBs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32.65%。单因素分析,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有关(均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母亲HBeAg、母亲HBVDNA、新生儿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antigen,HBeAg)等因素,新生儿外周血IL-10水平〈174.05pg/ml者易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应答(OR=8.35,95%CI:1.83-38.14)。分级分析,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随IL-10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2趋势=4.41,P=0.036)。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应答可能与其新生儿期外周血IL-10水平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肝炎 乙型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活化TLR3对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郝海燕 郭珍 +4 位作者 高怡 刘明慧 郭健 汪波 王素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0-83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新生儿脐血及股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以进行体外培养,经HBV与Poly I:C刺激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CBMCs的TLR3蛋白含量及DCs细胞、B细胞的百分比。结果:HBV非宫内感染的TLR3蛋白含量在经HBV以及PolyI:C+HBV后呈现下降趋势。而HBV宫内感染组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HBV非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感染组CBMCs经PolyI:C+HBV刺激活化后,两组TLR3蛋白含量、mDC、pDC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1;t=0.46,P=0.64;t=0.21,P=0.23);而两组B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HBV宫内感染组经Poly I:C+HBV刺激后与非宫内感染组经HBV刺激后的B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结论:Poly I:C作为免疫佐剂一定程度上提高HBV宫内感染者的TLR3蛋白水平,使宫内感染组的TLR3蛋白水平逐渐接近于非宫内感染组,进而改变CBMCs中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含量,为改善HBV宫内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使其接近非宫内感染者水平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3 CBMCs HBV PolyI:C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HBV核心启动子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武佳欣 杨志清 +7 位作者 张睿君 李雁笛 赵甜静 扆琳珠 冯永亮 丰淑英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2-907,共6页
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的22例为宫内传播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播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播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vs.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aOR=0.065,95%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核心启动子 HBs抗原 HBe抗原 A1762T/G1764A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PBMC HBV cccDNA对新生儿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扆琳珠 史晓红 +6 位作者 王丹丹 武丽娜 武佳欣 张睿君 汪波 冯永亮 王素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对新生儿辅助性T细胞1(T help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 cell 2,Th2)型细胞因子及Th1/Th2比值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real-time PCR-TaqMan探针法检测母亲PBMC HBV cccDNA,ProcartaPlex多因子分析技术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ɑ)以及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阴性组相比,母亲PBMC HBV cccDNA阳性组IL-2、IL-6和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降低(P=0.034;P=0.007;P=0.048;P=0.029);经阴道分娩新生儿IL-6和IL-10明显高于剖宫产新生儿,Th1/Th2比值低于剖宫产组(均有P<0.001);新生儿HBsAg阳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TNF-α水平以及Th1/Th2比值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1;P<0.001;P=0.027)。以Th1/Th2比值反映新生儿Th2优势应答程度,分析母亲PBMC HBV复制对新生儿Th2优势应答的影响,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PBMC HBV cccDNA阳性新生儿发生Th2强优势应答的风险是母亲PBMC HBV cccDNA阴性新生儿的2.42倍(OR=2.42,95%CI:1.16~5.04,P=0.018),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Th2强优势应答的风险是剖宫产新生儿的5.06倍(OR=5.06,95%CI:2.95-8.67,P<0.001)。结论 HBsAg阳性母亲PBMC HBV复制和阴道产可能加重新生儿Th2优势应答程度,提示需注重母亲PBMC HBV复制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共价闭合环状DNA 新生儿 细胞因子 TH1/TH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