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等位基因缺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光 张海峰 +1 位作者 徐妙生 王全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了解膀胱癌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过程中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利用4个位于染色体9p21区和17p13区上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物,分析了18位膀胱癌病人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等位基因的缺失或保留方式。利用显微切割技术在保存... 目的了解膀胱癌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过程中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利用4个位于染色体9p21区和17p13区上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物,分析了18位膀胱癌病人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等位基因的缺失或保留方式。利用显微切割技术在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获取基因组DNA。结果在原发癌和转移灶中总的等位基因缺失频率均为89%(16/18),而在原发癌中D9S161的缺失频率为86%,D9S171为67%,IFNA71%,TP5380%;在转移灶中各位点缺失频率分别为100%(D9S161),67%(D9S171),71%(IFNA),80%(TP53)。18例病例中,16例(89%)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相同的等位基因缺失或保留模式,而另外2例(11%)则显示不一致的等位基因缺失。这2例在原发癌灶表现为等位基因保留而在相应转移灶则为缺失。结论膀胱癌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遗传组成上有相当一致性;当转移癌的原发癌不能确定来源时,这些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可作为膀胱癌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转移 显微切割 肿瘤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