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合并相关疾病治疗决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丽娟 成涛 +5 位作者 水新俊 岳东启 秦劭晨 刘晓玲 王佳丽 傅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30-438,共9页
脑微出血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皮质下或深部脑组织微小血管,属于脑小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抗栓药物的广泛应用,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尽管目前脑微出血大多被视为无症状性的,但其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出血... 脑微出血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皮质下或深部脑组织微小血管,属于脑小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抗栓药物的广泛应用,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尽管目前脑微出血大多被视为无症状性的,但其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脑出血等的风险。总结脑微出血的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ApoEε4基因(OR=2.54)、NOTCH3基因突变、HTRA1基因的纯合突变、法布里病]、高龄和男性(P=0.043)、吸烟(OR=5.791)及饮酒(OR=7.306)、高血压(OR=1.049)、糖尿病(P=0.005)、血脂异常(P<0.05)、脑淀粉样血管病(OR=2.2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5)、高尿酸血症(OR:1.98)、肾功能减退及透析(P=0.0041)、危重症[60%的患者在应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后存在脑微出血],其他罕见危险因素包括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烟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颅脑放射治疗以及创伤性脑损伤。目前,年龄、高血压病和ApoE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脑微出血比较肯定的危险因素,其余诸多危险因素是否为脑微出血明确的危险因素,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脑微出血不需要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脑梗死或房颤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时,需慎重考虑治疗选择。对于合并脑微出血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来说,抗血小板治疗仍然是有益的,脑微出血也不应成为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或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的禁忌,但对于合并高负荷(>10个)的脑微出血患者,即便符合IVT/EVT治疗适应证,也应该根据情况权衡利弊。对于合并脑微出血的房颤患者,脑微出血数量较多或位于皮质区域,并且脑出血风险较高,建议采用更安全的新型抗凝药。目前关于脑微出血危险因素以及合并脑微出血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和个体化干预方面,国内外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抗栓治疗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容 蒯东 +2 位作者 王玉峰 水新俊 韩仰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因颅内动脉壁局灶性病变、损伤或病理性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脑血管动脉壁异常凸起的瘤样改变,起病隐匿,发病率较高,发生破裂出血后病死率、致残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因颅内动脉壁局灶性病变、损伤或病理性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脑血管动脉壁异常凸起的瘤样改变,起病隐匿,发病率较高,发生破裂出血后病死率、致残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显微开颅夹闭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但该手段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可更好的保证手术安全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78例为主体开展项目研究,重点分析显微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局灶性病变 并发症发生率 影像学技术 手术安全性 破裂出血 动脉壁
下载PDF
全员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4398-4399,共2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若出院后不能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出院医嘱进行服药和功能锻炼,将影响其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将护理服务活动...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若出院后不能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出院医嘱进行服药和功能锻炼,将影响其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将护理服务活动延续到患者家庭中,重在解决患者出院后的保健需求和疾病问题[1].本研究将患者及参与患者居家护理的全部照顾者纳入延续性护理的服务对象,探讨全员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患者 保健需求 神经功能障碍 居家护理 功能锻炼 高复发率 身体康复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峰 蒯东 +7 位作者 水新俊 成涛 任瑞林 郗磊 赵容 韩仰军 张磊 柴开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行CE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为症状性狭窄,伴有溃疡斑块。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狭窄明显解除,血流通畅...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行CE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为症状性狭窄,伴有溃疡斑块。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狭窄明显解除,血流通畅,术中阻断时间为20~30 min;术后有并发症,其中颈部切口周围轻度肿胀青紫5例,血肿形成3例,声音嘶哑4例,耳后皮肤麻木5例,同侧症状性脑梗死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3例,过度灌注脑出血1例,局部血栓导致颈动脉闭塞2例,无严重致残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再狭窄3例,1例行球囊扩张术,其他2例继续随访中。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的、有效的、可靠的手术方式,也是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能完全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
5
作者 解坤 蒯东 +1 位作者 鲍荔枝 李渊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步长脑心通。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0.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1.97%(P<0.05);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心酶异常及ST-T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致脑心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后循环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步长脑心通 脑心同治
下载PDF
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
6
作者 水新俊 赵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6期70-70,共1页
对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间收治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进行治疗,对比临床... 对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间收治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进行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对照组仅为55.56%,两者差异明显(p<0.05)。讨论:从当前临床治疗来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机械性取栓结合颅内外动脉支架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机械性取栓 支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观察
7
作者 杨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98-198,共1页
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纳入35例,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纳入35例,提供护理干预),对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 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纳入35例,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纳入35例,提供护理干预),对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便秘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1)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便秘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31.43%),P<0.05。结论: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减少便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血管病 护理要点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在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华 梁婕 +3 位作者 王芳 王巧云 任洁 贾亮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33期2568-2572,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在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链式管理方案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颅脑损伤仰卧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在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链式管理方案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 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管理方案, 202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 采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统计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判断率、风险评估/判断准确率、干预措施执行率、干预记录合格率、高危风险患者上报率;调查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判断率、风险评估/判断准确率、干预措施执行率、干预记录合格率、高危风险患者上报率分别为100.00%(124/124)、96.77%(120/124)、92.74%(115/124)、93.55%(116/124)、100.00%(29/29), 高于对照组的77.59%(90/116)、72.41%(84/116)、68.97%(80/116)、68.97%(80/116)、83.33%(30/3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24~31.17, 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52%(18/116)、3.23%(4/12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 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费用为(144.94 ± 47.28)元, 低于对照组的(194.21 ± 55.7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 P<0.05)。2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可降低颅脑损伤仰卧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改善服务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