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保 刘卓敏 +6 位作者 李运乾 王绪太 邱龄 梁峰 温静霞 王慧仙 芦丽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对20例冠心病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四种不同类型的冠脉内支架。植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8枚、Gianturco-Rubin型支架8枚、Multi-Link型支架8枚、NIR-stent2枚。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无残留狭窄。2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 对20例冠心病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四种不同类型的冠脉内支架。植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8枚、Gianturco-Rubin型支架8枚、Multi-Link型支架8枚、NIR-stent2枚。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无残留狭窄。2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随访1~18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认为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是保证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环节,植入后用耐高压球囊进一步扩张可减少支架植入后的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 血管成形术 PTCA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2
作者 史世平 王治平 +3 位作者 王敬萍 柴晓红 薛树仁 王绪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70例 (单用阿司匹林 10 0~ 15 0mg/d) ,B组 6 8例 (阿司匹林 10 0mg/d加LMWH 75 0 0U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连用 7d) ,观...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70例 (单用阿司匹林 10 0~ 15 0mg/d) ,B组 6 8例 (阿司匹林 10 0mg/d加LMWH 75 0 0U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连用 7d) ,观察终点为 7d内发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管重建术、大出血、死亡及复合终点。结果 再发心绞痛B组(7 35 % )明显低于A组 (5 0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B组 (0 .0 0 % )亦明显低于A组 (5 .7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者死亡及需紧急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若将上述两项终点作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后 ,B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 ,B组无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研究显示LMWH治疗UAP的近期疗效满意 ,可降低UAP患者的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及需紧急血管重建的发生率 ,减少心绞痛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LDL-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韩慧媛 王建芳 房振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4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静脉采血化验心肌酶 (CPK MB) ,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Doppler超声测左室功能 (EF值 )。按低...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4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静脉采血化验心肌酶 (CPK MB) ,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Doppler超声测左室功能 (EF值 )。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水平分为正常LDL C组及高LDL C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为 0 .6 4± 0 .0 6 5明显高于高LDL C组 0 .5 5± 0 .0 47(P <0 .0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为 (143 .2 3± 81.48)U/L明显低于高LDL C组 (195 .82± 77.39)U/L(P <0 .0 5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LDL C以及CPK MBmax与LVEF间呈负相关 ,尤其是LDL C与LVEF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 预测 LDL-C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临床意义的探讨
4
作者 尚美生 韩清华 +3 位作者 赵秀芬 陈秀琳 梁峰 王忠明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18-220,共3页
采用信号叠加技术并结合临床探讨了晚电位在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人中的阳性发生率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晚电位主要发生于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塞后伴室速、室颤者(发生率75%);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 采用信号叠加技术并结合临床探讨了晚电位在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人中的阳性发生率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晚电位主要发生于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塞后伴室速、室颤者(发生率75%);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非缺血性心脏病人中的晚电位发生率较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晚电位有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普罗帕酮和Ⅲ类新药Am basilide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晋军 李运乾 高明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应用心外膜标测技术观察 类新药 Ambasilide对迷走性持续心房颤动 (房颤 )的影响 ,并与普罗帕酮比较 ,研究其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迷走神经性持续房颤模型 ,13只犬给予普罗帕酮 (2 m g/ kg) ,另 13只犬给予 Ambasilide(2 m... 目的 应用心外膜标测技术观察 类新药 Ambasilide对迷走性持续心房颤动 (房颤 )的影响 ,并与普罗帕酮比较 ,研究其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迷走神经性持续房颤模型 ,13只犬给予普罗帕酮 (2 m g/ kg) ,另 13只犬给予 Ambasilide(2 mg/ kg) ,观察两药对房颤的终止情况 ,同时在用药前后进行心房电活动实时心外膜标测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测量。结果 普罗帕酮 2 mg/ kg负荷量可转复房颤 11/ 13(84.6 % ) ,Ambasilide 2 m g/ kg负荷量可转复 13/ 13(10 0 % )。当 S1 S1 为 40 0 m s时普罗帕酮可使心房有效不应期从 (149± 6 ) ms增至 (181± 5 ) m s,增加率为 2 3%± 4% ,而 S1 S1 为 2 0 0 m s时 ,心房有效不应期从 (12 0± 6 ) ms增至 (192± 4) ms,增加率达 6 6 %± 8% ,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加为正向频率依赖性 (P<0 .0 1)。当 S1 S1 为 40 0 m s时 Ambasilide可使心房有效不应期从 (16 4± 3) ms增至 (2 14± 7) ms,增加率为 31%± 4% ,而 S1 S1 为 2 0 0 ms时 ,心房有效不应期从 (12 6± 5 ) ms增至 (15 6± 5 ) ms,增加率2 5 %± 6 % ,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加为非频率依赖性 (P>0 .0 5 )。普罗帕酮在 S1 S1 为 2 0 0 m s时可减慢心房传导速度达 34%± 4% ,而 Ambasilide对心房传导速度无影响。两药均可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Ambasilide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晋军 杨超慧 +1 位作者 张颖 李运乾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 12 8例CHD患者根据其年龄分 2组 ,老年组 6 7例 ,非老年组 6 1例。均详细询问有无CHD的危险因素并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危险因素...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 12 8例CHD患者根据其年龄分 2组 ,老年组 6 7例 ,非老年组 6 1例。均详细询问有无CHD的危险因素并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危险因素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大部分为多支病变 ,2支和 3支病变占 76 1% ,狭窄程度 99%以上者占 5 9 7% ;非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 ,占 5 4 1% ,狭窄程度轻重均匀分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有不同影响的是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和年龄 (均为P <0 0 1)。 结论 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 ,狭窄程度大多较重 ;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年龄、CHD家族史和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CH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