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影 崔花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704-705,共2页
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发现近一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而据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约75%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高Hcy血症,目前认为血浆Hcy水平... 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发现近一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而据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约75%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高Hcy血症,目前认为血浆Hcy水平≥10μmol/L的高血压病为H型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严重程度 HOMOCYSTEINE 单纯高血压组 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分析 血症 数据显示 不稳定型心绞痛 复杂病变 狭窄程度
下载PDF
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对比分析及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潘三葱 秦中胜 +2 位作者 崔花花 张卫玲 孙玉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HF)和舒张性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收缩性HF 104例,舒张性HF 98例,...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HF)和舒张性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收缩性HF 104例,舒张性HF 9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HF的症状、体征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02例患者初次入院后判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院后初始测定血浆NT-proBNP,比较其在收缩性与舒张性HF中的差别,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组、不同年龄组血浆NT-proBNP的差异,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收缩性HF、舒张性HF组血浆NT-proBN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收缩性HF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舒张性HF组(P<0.05)。在任何年龄组,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NT-proBNP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性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舒张性HF患者,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T-proBNP浓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收缩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年龄
下载PDF
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法对临床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抗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芹 崔花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332-1333,共2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3月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5例,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分析抗栓治疗后出现血...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3月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5例,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分析抗栓治疗后出现血栓及出血事件等并发症。结果 CHADS2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发生缺血性脑栓塞、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组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ADS2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出现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ADS2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出现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均无致命性的缺血性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及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CHADS2发现高危患者且降低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CHADS2评分 CHA2DS2-VASc评分 出血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军 李炎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1期1895-1898,共4页
心脏永久性起搏是唯一的治疗非可逆的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可以满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需求,但RVAP为非生理性起搏,起搏QRS波时限明显延长,对于完全/部分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长期RVAP可引起心室电和机械收缩的... 心脏永久性起搏是唯一的治疗非可逆的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可以满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需求,但RVAP为非生理性起搏,起搏QRS波时限明显延长,对于完全/部分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长期RVAP可引起心室电和机械收缩的不同步,增加心力衰竭、二尖瓣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的风险[1]。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P)较RVAP有利于保持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心室舒缩协调顺序,较RVAP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起搏 左束支 右室心尖部起搏 永久性起搏 心房颤动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 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玉霞 王亚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2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2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2例,进行时间窗12~24 h的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132例,进行时间窗>24 h的介入治疗.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支架置入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支架数目、直径、长度及最大扩张压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在发病的12 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只要尽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同时配合合理的药物干预,则可以获得同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三葱 秦中胜 +2 位作者 张卫玲 韩麦丰 崔花花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2例CHF患者初次入院后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进行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后初始和治疗14d后...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2例CHF患者初次入院后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进行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后初始和治疗14d后两次测定血浆NT-proBNP,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所有CHF患者至少随访1年。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HF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91pg/ml和40pg/ml(P〈0.01)。随着NYHA心功能级别的升高NT—proBNP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VEF值的下降NT—proBNP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NT.proBNP持续≥5000pg/ml组年病死率为14.9%,NT—proBNP〈5000pg/ml组年病死率为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靠方法,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并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