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荧光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中国动力煤大分子芳香层片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叶翠平 冯杰 李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79-1983,共5页
煤中大分子芳香骨架结构决定着煤焦及其气化反应活性。为实现煤的高效转化,对煤大分子骨架结构的认识非常关键,以硅胶为固定相,乙腈、四氢呋喃、吡啶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对来自平朔和黑岱沟两种中国典型动力煤进行分级抽提,经凝胶色... 煤中大分子芳香骨架结构决定着煤焦及其气化反应活性。为实现煤的高效转化,对煤大分子骨架结构的认识非常关键,以硅胶为固定相,乙腈、四氢呋喃、吡啶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对来自平朔和黑岱沟两种中国典型动力煤进行分级抽提,经凝胶色谱对所得到的大分子样品的分子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对大分子芳香层片结构进行解析,利用同步荧光对芳香结构的缩合程度分析,获得两种煤结构中大分子结构单元、芳香核和芳香层片大小。结果表明,两种煤大分子芳香层片的尺寸为3~3.95nm,堆积高度为0.8~1.2nm。分子量分布范围在400~1 130amu之间,结构单元的缩合芳香环数为3~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力煤 芳香层片 大分子网络特征 同步荧光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低阶煤直接液化油中酚-芳烃-环烷烃的分离
2
作者 樊文俊 陈鹏举 +1 位作者 冯杰 李文英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获得煤直接液化油品中典型组分的分离方法并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选用含酚、芳烃、环烷烃化合物典型组分的褐煤直接液化油180~200℃馏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后的三甘醇、环丁砜2种萃取剂进行液化油组分的萃取精馏。根据所得试验数据在A... 为获得煤直接液化油品中典型组分的分离方法并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选用含酚、芳烃、环烷烃化合物典型组分的褐煤直接液化油180~200℃馏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后的三甘醇、环丁砜2种萃取剂进行液化油组分的萃取精馏。根据所得试验数据在Aspen Plus中构建了萃取精馏-萃取两步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可以分离得到纯度(质量分数)为79.94%芳烃、81.15%烷烃、95.75%粗酚,油品的收率为99.23%。能耗分析表明:脱酚工艺耗能最多,占总能耗的68.66%;预精馏工艺通过选择分离54.82%的原料可节能70.53%,产品单位能耗降低了46.67%。通过简化工艺可大幅减少萃取剂吸热能耗,进而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分离 萃取精馏 萃取剂 萃取
下载PDF
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方舟 李文英 冯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6-1144,共9页
为揭示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褐煤工艺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建立了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模型。模型包括球型颗粒的一维非稳态导热方程和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的动力学模块,分别采用有限容积法与Matlab... 为揭示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褐煤工艺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建立了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模型。模型包括球型颗粒的一维非稳态导热方程和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的动力学模块,分别采用有限容积法与Matlab软件中遗传算法工具箱对二者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呼伦贝尔褐煤热重实验数据与温度测定实验数据分别验证了预测的动力学参数及颗粒传热模型结果。研究发现,热、质变化在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工艺中呈现复杂的耦合特性。此外,考察了在不同初始温度、热载体进料比与煤颗粒半径条件下,褐煤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温度场在径向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产物释放速率与温度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热历程改变是工艺条件对热解产物分布造成影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热载体 褐煤热解 传热 传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溶剂结晶法用于蒽渣精制高纯咔唑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翠平 郑环 +3 位作者 毋亭亭 樊明明 冯杰 李文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利用物性估算的方法估算了蒽、咔唑、二甲苯及氯苯间的范德华引力能,并测定了相应的溶解度.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原料蒽渣中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以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对工艺过程中每一步所得产品中蒽、菲、咔唑和芴的含量进行了... 利用物性估算的方法估算了蒽、咔唑、二甲苯及氯苯间的范德华引力能,并测定了相应的溶解度.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原料蒽渣中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以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对工艺过程中每一步所得产品中蒽、菲、咔唑和芴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苯与蒽和咔唑间的引力能均大于二甲苯,与溶解度相一致.采用二甲苯两步溶解结晶后,菲和芴的去除率分别为96%和91%.以氯苯为溶剂精制咔唑,可得到含量为98.68%的高纯咔唑,咔唑的单程回收率在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结晶法 蒽渣 咔唑 物性估算
下载PDF
Insight into MgO promoter with low concentration for the carbon-deposition resistance of Ni-based catalysts in the CO_2 reforming of CH_4 被引量:3
5
作者 Xiangdong Feng Jie Feng Wenyi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8,共11页
The CO2reforming of CH4is studied over MgO‐promoted Ni catalysts,which were supported on alumina prepared from hydrotalcite.This presents an improved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non‐promoted catalysts.The introduction o... The CO2reforming of CH4is studied over MgO‐promoted Ni catalysts,which were supported on alumina prepared from hydrotalcite.This presents an improved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non‐promoted catalysts.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gO promoter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memory effect’’of the Ni‐Al hydrotalcite structure,and ICP‐MS confirmed that only0.42wt.%of Mg2+ions were added into the Ni‐Mg/Al catalyst.Although no differences in the Ni particle size and basicity strength were observed,the Ni‐Mg/Al catalyst showed a higher catalytic stability than the Ni/Al catalyst.A series of surface react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and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 MgO promoter with low concentration can promote CO2dissociation to form active surface oxygen arising from the formation of the Ni‐MgO interface sites.Therefore,the carbon‐resistance promotion by nature was suggested to contribute to an oxidative environment around Ni particles,which would increase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residues from CH4cracking to yield CO on the Ni metal surface.?2018,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ublished by 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reforming of CH4 Carbon‐deposition resistant Activation of CO2 Ni‐based catalyst Low concentration MgO promoter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对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贾永 张国杰 +1 位作者 苏爱廷 郝兰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3,39,共7页
使用一系列试剂分别采用浸渍法与浸渍-焙烧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Boehm酸碱滴定法与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表面基团和形貌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盐酸、磷酸、过氧乙酸、次氯... 使用一系列试剂分别采用浸渍法与浸渍-焙烧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Boehm酸碱滴定法与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表面基团和形貌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盐酸、磷酸、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呈酸性,催化活性降低;而经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硝酸、高锰酸钾溶液改性后活性炭表面为碱性,催化活性提高。改性活性炭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_2H_4O_3-AC<NaClO-AC<H_3PO_4-AC<HCl-AC<AC<NaHCO_3-AC<Na_2CO_3-AC<NaOH-AC<KMnO_4-AC<HNO_3-AC。硝酸与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催化活性较高,主要是由于经其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含量增加,为CH_4-CO_2重整反应提供了活性位;同时经过改性后活性炭发育的孔结构,对CH_4与CO_2分子进行了吸附活化,产生能量较高的过渡态中间体,加快了重整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合成气
下载PDF
焦化废水中苯酚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春 李文英 +1 位作者 吴静文 李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2-1656,共5页
焦化废水中苯酚类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率高低是焦化废水COD是否达标排放的关键.采用不同培养基和菌种驯化方法,从焦化废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A1为球杆菌属Sphaerobacter,C1为鲍曼不动杆... 焦化废水中苯酚类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率高低是焦化废水COD是否达标排放的关键.采用不同培养基和菌种驯化方法,从焦化废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A1为球杆菌属Sphaerobacter,C1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D2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e;D3为Novosphingobiumnaphthalenivorans.4株降酚菌均具有较高的苯酚耐受力和降解效率,是生物法处理酚类污染废水优质的种质资源.菌株D2不仅对苯酚具较高耐受力达到2 000 mg.L-1、且在48 h内可将初始浓度为1 000 mg.L-1的苯酚完全降解.环境因子考察研究表明,pH为7.5~8.5,温度为30~40℃范围内,转速为150 r.min-1,是菌株D2的最优降解条件,本研究结果为构建高效处理焦化废水基因工程菌提供了微生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苯酚 降酚菌 筛选 降酚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