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肺癌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血压水平分析
1
作者 韩瑞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37-0140,共4页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肺癌并高血压效果。方法 于2020.01-2023.01,选择120例肺癌并高血压患者。参照护理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评估护理3天后临床护理满意率,...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肺癌并高血压效果。方法 于2020.01-2023.01,选择120例肺癌并高血压患者。参照护理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评估护理3天后临床护理满意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组的更高(p<0.05)。护理3天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并发症发生例数更少(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肺癌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血压控制水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术后并发症 血压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协助护理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庞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55-0159,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由护士在临床层面进行的多学科团队协助护理模式对新诊断为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类、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个具有疾病特异性的多学科团队被随机分配到为期10周的干预组或经过培训的常规护理组。在基线和... 本研究旨在评估由护士在临床层面进行的多学科团队协助护理模式对新诊断为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类、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个具有疾病特异性的多学科团队被随机分配到为期10周的干预组或经过培训的常规护理组。在基线和1个月和3个月收集患者的主要结果(症状、健康困扰、抑郁、功能状态、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并在基线后1个月和3个月收集次要结果。一般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采用协方差结构来检验干预的效果。结果 该样本包括146名新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基线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主要报告结果无差异;然而,两组的身体和情绪症状保持稳定或较基线有显著改善。总体而言,次要结果在两组内保持稳定。结论 多学科团队协助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协助 护理模式 肺癌
下载PDF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赵晓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43-0147,共5页
营养不良在食管癌患者中很常见,营养不良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随机研究纳入了40例接受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免疫... 营养不良在食管癌患者中很常见,营养不良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随机研究纳入了40例接受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免疫调节肠内营养,术前7天和术后7天连续接受免疫调节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没有显著差异。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一种快速周转蛋白,观察组在术后第一日、第七日、第十四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p=0.004和p=0.02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显著降低(p=0.048和p=0.012)。两组患者术后ICU、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调节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和64%(p=0.188),总生存率分别为68%和55%(p=0.187)。 结论 围手术期免疫营养可改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营养 食管癌 感染性并发症 术后营养状况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
4
作者 郭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76-0180,共5页
肺癌患者在肺切除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很高。接受围手术期心肺康复的患者预后较好。术前心肺运动试验中测量的峰值耗氧量、通气阈值以及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对肺切除术后的患者具有预后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心肺康... 肺癌患者在肺切除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很高。接受围手术期心肺康复的患者预后较好。术前心肺运动试验中测量的峰值耗氧量、通气阈值以及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对肺切除术后的患者具有预后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心肺康复舒适护理对不同术前风险接受视频辅助胸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至2022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患者风险水平,分别根据二氧化钒峰值、通气阈值和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定义的个体风险水平进行心肺康复舒适护理。主要结果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胸管插管时间。次要结果是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气胸、胸腔积液、肺不张、感染和脓胸。结果 根据峰值二氧化碳(3组)、二氧化碳的通气阈值(2组)和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3组)进行三次组间比较。所有的比较都显示在主要和次要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p=0.061–0.910)。结论 在心肺运动试验引导下进行心肺康复护理的不同风险水平的患者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相当。对于接受视频辅助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应鼓励使用围手术期心肺康复舒适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舒适护理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PICC置管化疗肺癌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郭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从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作为癌症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在需要两路或者以上静脉通路进行药物急救和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法,已经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信赖。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该装置引起的静脉血流感染以及相关的... 从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作为癌症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在需要两路或者以上静脉通路进行药物急救和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法,已经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信赖。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该装置引起的静脉血流感染以及相关的静脉血栓、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也开始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文献回顾的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们对接受化疗的PICC插入的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超声诊断为有症状的PICC相关性血栓。评估化疗药物暴露与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患者、导管和插入相关因素,以确定肺癌患者中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例(5.2%)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00049天。在多变量逻辑分析中,晚期疾病显示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优势比[OR]: 4.9;95%可信区间[CI]: 1.4-16.7;P¼.011)。接受依托泊苷治疗的患者发生PICC相关UEVT的风险更高(OR:3.6;95% CI1.1-12.1;P¼.042)。患者在切除PICC后进行随访,中位持续时间为246天。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结论:病情晚期或使用依托泊苷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PICC-UEVT的风险较高。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对肺癌患者更有效,它可显著减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肺癌 化疗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