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俊梅 杨文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2311-2313,共3页
术后疼痛是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其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如果术后疼痛不能及时、有效的充分控制则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极大影响[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镇痛的重要性首当其冲[2]... 术后疼痛是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其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如果术后疼痛不能及时、有效的充分控制则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极大影响[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镇痛的重要性首当其冲[2]。强调它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即使已经采取了先进的镇痛理念和药物但一部分患者仍然因为疼痛影响恢复舒适性甚至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超过一半的术后患者只使用药物镇痛,并不能真正的缓解其疼痛。所以,增加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痛苦的减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护理经验,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外科患者 药物镇痛 术后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 急性疼痛 紧急处理
下载PDF
2011年山西省胃肠道间质瘤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振华 梁小波 +3 位作者 王毅 马国龙 曲永庆 田晓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2541-2544,共4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2011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分布规律、临床特征等信息。方法通过医保检索及医院调查的方法收集山西省2011年1月1Et至12月31日所有新诊断的及可疑GIST病例,所有病例石蜡切片后不经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由... 目的了解山西省2011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分布规律、临床特征等信息。方法通过医保检索及医院调查的方法收集山西省2011年1月1Et至12月31日所有新诊断的及可疑GIST病例,所有病例石蜡切片后不经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由山西省肿瘤医院两位病理科医师重新分析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GIST的发病率和地区及年龄分布情况等。数据采用计数资料描述。结果2011年山西省新发现GIST病例153例,发病率为4.3/100万(2011年山西省总人口35932786人),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3.6/100万,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8/100万。山西省各个地区发病人数不同,散在分布,太原和长治较多,均为25例。153例GIST患者中男83例(54.2%),女70例(45.8%),男女之比为1.19:1。山西省统计局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数18437500人,女性人口数17495200人,男性发病率4.5/100万,女性发病率4.0/100万,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9岁,高发年龄段为55—59岁(33例)。153例GIST中139例有病变部位的记载,其中发生在胃88例(63.3%),小肠21例(15.1%),大肠7例(5.0%),十二指肠6例(4.3%),食管3例(2.2%),胃肠道外14例(10.1%)。113例GIST有肿瘤最大径的记载,中位数(范围)为5.78(0.3~25.0)cm,≤2cm30例(26.5%),〉2—5cm 33例(29.2%),〉5~10cm36例(31.9%),〉10cm14例(12.4%)。141例有细胞类型的记载,其中梭形细胞112例(79.4%),上皮型11例(7.8%),混合型18例(12.8%)。结论山西省GIST是一种散在的、发病率低的疾病,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与长治发病例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及未来挑战 被引量:22
3
作者 史一楠 董剑宏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1994年Kitano等^([1])报告的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治疗早期胃癌是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的标志性学术成果。2004年日本胃癌协会已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Ⅰ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2])。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不仅... 1994年Kitano等^([1])报告的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治疗早期胃癌是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的标志性学术成果。2004年日本胃癌协会已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Ⅰ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2])。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不仅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良好的手术安全性^([3-5]),而且还有可以与开放手术相媲美的远期肿瘤学疗效^([6]),因此腹腔镜治疗远端早期胃癌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接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腔镜技术 远端胃大部 腔镜治疗 脾门淋巴结转移 局部进展期胃癌 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 消化道重建 根治术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宝清 孙俊宁 +3 位作者 李振华 苏文 黄秋晗 董剑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种细胞因子与胃癌之间,以及细胞因子间彼此相关性。方法运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对40例胃癌术前患者(胃癌组)和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h1(IFN-γ、TNF-α、IL-2)、T...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种细胞因子与胃癌之间,以及细胞因子间彼此相关性。方法运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对40例胃癌术前患者(胃癌组)和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h1(IFN-γ、TNF-α、IL-2)、Th2(IL-4、IL-6、IL-10)及Th17(IL-1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6、IL-10及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及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L-4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基于不同性别、术后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的亚临床分析中,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与IL-17、IL-2、TNF-α均有相关性,呈正的线性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胃癌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关系;胃癌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因子 血清CBA 相关性
下载PDF
中国外科医生对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的认知和治疗选择现况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治国 董剑宏 +3 位作者 黄庆兴 陶凯 马俊 张万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7-765,共9页
目的由于近端胃癌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对其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学术界争议颇多。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的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1)全国... 目的由于近端胃癌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对其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学术界争议颇多。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的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1)全国范围内具有胃癌诊疗资质的公立三级甲等(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2)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职称的外科医生。使用"问卷星"平台设计关于"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认知和治疗选择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医生基本信息,开展胃癌手术现况,对于近端胃癌手术方式及相关细节的选择和处理,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近端胃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监测等32个问题,并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2019年7月29日至8月25日,共发出问卷76份。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7家三甲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回收问卷及有效问卷所占比率均为100%。对于早中期、尤其<4 cm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72.37%(55/76)的医生优先考虑行近端胃切除术,而22.37%(17/76)的医生选择行全胃切除术;90.79%(69/76)的医生认为早期AEG可以考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者近端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T3以下、肿瘤在4 cm以下的AEG优先考虑近端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根治度较高的进展期AEG行近端胃切除术,残胃不小于1/2;若考虑抗反流效果、术后体质量恢复及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中国外科医生优先选择双通道重建;肿瘤专科医院的外科医生对施行近端胃切除术及认为Kamikawa吻合最不易被推广使用的认同率要高于省级及地市级综合三甲医院外科医生;年手术量在200例以上的外科医生对于早中期AEG选择近端胃切除术的比例高达8/9;认为"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而选择双通道重建比例较高的为年手术量在50~100例的外科医生(60.00%,15/25)。结论中国外科医生对于近端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总体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一般,期待未来"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可指导和优化近端胃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认知 治疗选择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保留胃功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治国 董剑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密切相关。AEG是指发生在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密切相关。AEG是指发生在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恶性肿瘤,EGJ是指食管与胃在解剖学上的分界而非组织学概念。AEG国际通用的分型为Siewert分型,SiewertⅠ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1~5 cm并侵犯EGJ,实为食管下段腺癌;SiewertⅡ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1 cm和下2 cm之间,并侵犯EGJ,是真正意义上的贲门癌;SiewertⅢ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下方2~5 cm之间,并侵犯EGJ,实为近端胃癌侵犯EGJ。日本国内使用Nishi分型,定义为肿瘤中心距EGJ近端或远侧2 cm内,而不考虑组织学类型,根据肿瘤中心与食管胃交界线的关系分为5型:E(主要位于食管侧)、EG(偏食管侧)、E=G(横跨食管-胃)、GE(偏胃侧)和G型(主要位于胃侧)。目前对于AEG的外科治疗在保证肿瘤根治度的前提下逐渐倾向于保留胃功能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患者术后长期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针对AEG外科保留胃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心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近端胃癌 组织学类型 胃功能 幽门螺杆菌 贲门癌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入路对手术范围及患者术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雷力强 董剑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618-620,共3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的多个研究显示,我国AEG就临床特点方面而言和西方国家相似,其中进展期病例占AEG总病例数的51%-66%,5年存活率为26.6%-38.5%,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AEG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常...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的多个研究显示,我国AEG就临床特点方面而言和西方国家相似,其中进展期病例占AEG总病例数的51%-66%,5年存活率为26.6%-38.5%,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AEG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常见的手术入路有三大类:经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 手术入路 腺癌 术后 患者 手术治疗 5年存活率 西方国家
下载PDF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鲍素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495-497,共3页
在胃癌患者中,晚期胃癌(包括Ⅲ期和Ⅳ期)约占50%,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6.3%。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然而,由于化疗的并发症较多,相比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近年来临终关怀护理在国内逐渐被采用。临... 在胃癌患者中,晚期胃癌(包括Ⅲ期和Ⅳ期)约占50%,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6.3%。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然而,由于化疗的并发症较多,相比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近年来临终关怀护理在国内逐渐被采用。临终关怀服务是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社会、心理和精神支持。以往研究表明,临终关怀可能会导致医疗行为的改变。本研究旨在评估临终关怀护理是否影响胃癌患者的医疗行为。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对照组 医疗行为 侵袭性 肠外营养 治疗方式 晚期胃癌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贺莉 师如意 +4 位作者 胡晓玲 杨斌 魏志刚 秦楠 董静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21-24,I0001,共5页
目的利用多种生物学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在增殖、周期、迁移、细胞凋亡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在一定时间下,将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ART)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利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利用多种生物学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在增殖、周期、迁移、细胞凋亡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在一定时间下,将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ART)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利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情况;利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变化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RT用药前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0 mg/L ART)HepG2细胞在增殖、迁移等方面的能力显著高于青蒿琥酯实验组;对照组静息期(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RT实验组;ART实验组细胞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RT是新的潜在的有效抗肝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阻滞细胞周期,提高细胞凋亡率等方面起到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凋亡 青蒿琥酯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文亮 董静逊 +3 位作者 白子豪 王欢欢 郝金锦 陈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6例G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利用t检验分析26例GC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6例G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利用t检验分析26例GC组织中微小RNA(miR)-30a-3p表达;然后对具有随访资料的182例GC患者, 进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33±0.15比0.28±0.13, t=3.746, P<0.01)。lncRNA PVT1表达水平与GC肿瘤大小(χ^(2)=8.610, P<0.01)、癌组织分化程度(χ^(2)=4.927, P<0.05)、浸润深度(χ^(2)=5.940, P<0.05)、pTNM分期(χ^(2)=4.675, P<0.05)及淋巴结转移(χ^(2)=4.712, P<0.05)呈现显著相关性。而GC组织中miR-30a-3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10±0.156比0.302±0.177, t=2.378, P<0.05)。生存分析显示:lncRNA PVT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短于低表达组[风险比(HR)=1.746, 95%可信区间(CI):1.154~2.642, P<0.01]。结论 lncRNA PVT1在GC组织中存在表达上调, miR-30a-3p在GC组织中表达下调, lncRNA PVT1的表达水平与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显相关, 并且与G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 预后
原文传递
自牵引后离断联合双重抗反流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凯 董剑宏 黄庆兴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54,共6页
随着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的变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其早期癌的诊断与治疗率逐年提高,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已成为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全胃切除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保功能理念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并开展系列近端胃... 随着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的变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其早期癌的诊断与治疗率逐年提高,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已成为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全胃切除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保功能理念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并开展系列近端胃切除、保留远端胃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探索,其主要研究指标是抗反流疗效和对营养预后的影响,间置空肠和双通道重建疗效确切,但其操作复杂,成为全腹腔镜手术的难点。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和改善营养状况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回溯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医学中心经验,对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吻合与双重抗反流双通道残胃-空肠吻合重建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双通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自牵引后离断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辅助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波 谢良军 +9 位作者 江波 杨牡丹 董剑宏 刘晓玲 康毅 侯生槐 王艳 赵彩虹 姚月娟 荆结线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在辅助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10月就诊的61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至Ⅳ期,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或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于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7.5 mL...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在辅助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10月就诊的61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至Ⅳ期,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或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于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7.5 mL,2 h内以免疫磁珠富集联合荧光染色法计数外周血CTC,分析CTC对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与CEA联合应用的优势。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2例结直肠癌患者因未进行全身影像学评估,无法进行病理分期,结直肠癌组早期(Ⅰ期至Ⅱ期)患者30例,晚期(Ⅲ期至Ⅳ期)患者29例。早期和晚期CEA水平比较[(3.3±1.1) μg/L比(20.4±3.3)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08)。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CTC的中位计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个(4个)和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1,P=0.007)。以0个/7.5 mL和5 μg/L分别作为CTC和CEA定量的截断值,CTC对结直肠癌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5.6%(40/61)和63.3%(19/30),CEA对结直肠癌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9.5%(18/61)和13.3%(4/30),若CTC和CEA联合应用,则对结直肠癌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提高至73.8%(45/61)和66.7%(20/30)。结论CTC计数对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与CEA联合应用,检出率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诊断
原文传递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凯 马俊 +7 位作者 张万红 王振华 马国龙 任一鹏 李林杰 高斐 董剑宏 黄庆兴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Ⅱ型)的...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Z=-4.05,χ^(2)=4.72,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7,-0.47,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χ^(2)=1.68,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05)。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双通道 近端胃切除 自牵引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粱小波 刘东博 +4 位作者 王立平 王振华 马国龙 王毅 田晓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评价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直线切割闭合... 目的评价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肿瘤两端结肠,将两结肠断端靠拢,在两切端各切开一个小口后将直线切割闭合器分别插入其中,然后在系膜对侧进行肠壁切割闭合,再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鸟嘴样共同开口闭合,完成腹腔镜下的?肖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学指标:手术时间、十字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距肿瘤距离、R0切除情况。(3)手术并发症:吻合口闭合不全、吻合口漏、狭窄、肠扭转、伤口液化感染。(4)术后康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卡氏评分评估身体状况、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无肿瘤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达。结果(1)手术学指标: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淋巴结D,清扫和十字吻合术。手术时间为(140±50)min,十字吻合时间为(43±26)min,术中出血量为(62±56)mL。全组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6)枚/例。切缘距肿瘤距离均≥8cm,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癌细胞残留。(3)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等相关并发症。(4)术后康复时间:9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8±0.9)d,肛门排气时间为(2.4±1.2)d,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6±1.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2.5)d。所有患者在术后12d出院,无因手术原因术后30d内再入院。(5)随访情况: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卡氏评分均〉190分。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结论十字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肠吻合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加强术后康复概念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作良 谢雪虹 +5 位作者 田洪鹏 李利发 侯华芳 张广军 周彤 梁小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强术后康复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给予加强术后康复措施;对照组74例,给予常规措施... 目的探讨加强术后康复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给予加强术后康复措施;对照组74例,给予常规措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1±11)、(62±11)h,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6±12)、(68±20)h,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3±12)、(70±16)h,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3.9±1.3)、(5.2±0.9),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8.5±2.6)、(10.1±3.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1,P=0.75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9±2.9)d、(11.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后康复措施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围手术期 腹腔镜 加强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直肠侧韧带解剖特点及其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东博 王毅 +2 位作者 陶凯 马俊 梁小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 明确直肠侧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并为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侧韧带的切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同一组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对16例健康人骨盆标本进行解剖.按照解剖学要求依次剔除相关结构后充分暴露直肠侧韧带及相关结构,并全程记录.结果 1... 目的 明确直肠侧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并为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侧韧带的切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同一组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对16例健康人骨盆标本进行解剖.按照解剖学要求依次剔除相关结构后充分暴露直肠侧韧带及相关结构,并全程记录.结果 16例标本中直肠侧韧带均存在,其呈一束连续栅栏样结构走行,且在不同层面走行位置不同.直肠侧韧带中可见神经与淋巴走行,其盆壁附着下方与盆丛关系密切.结论 直肠侧韧带切除需综合考虑神经保护与切除效果,根据患者个体条件选择适当切除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侧韧带 解剖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的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一楠 梁小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315,共3页
伊马替尼是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复发或转移性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性GIST,术前伊马替尼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提高R0切除率,保留器官功能;对于复发转移性 GIST ,虽然目前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推荐进行伊... 伊马替尼是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复发或转移性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性GIST,术前伊马替尼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提高R0切除率,保留器官功能;对于复发转移性 GIST ,虽然目前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推荐进行伊马替尼联合残余灶切除手术,但经过多学科充分讨论评估后,在伊马替尼疗效最大化且未发生疾病进展前进行手术,无疑对减轻肿瘤负荷、减少继发耐药之可能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关“指南”,分析术前伊马替尼的治疗价值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新辅助治疗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宝清(综述) 董剑宏(审校)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353-355,共3页
中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淋巴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淋巴结清扫已成为胃癌根治术研究的重点.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而腹腔镜下D... 中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淋巴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淋巴结清扫已成为胃癌根治术研究的重点.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目前亦在积极探索之中.就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应用中的现状、近期和远期疗效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淋巴结切除术 D2根治术 D3根治术
原文传递
盆腔植物神经解剖学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国龙 王毅 梁小波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3年第5期234-237,共4页
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对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会导致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障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永久性阳痿的发生率为40%[1],直肠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7%~70%[2]和40%~100%[3]。 Nagawa... 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对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会导致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障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永久性阳痿的发生率为40%[1],直肠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7%~70%[2]和40%~100%[3]。 Nagawa等[4]研究发现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92.3%。术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患者的排尿及性功能已成为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土屋周二[5]首次将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技术(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引入直肠癌根治术中,但盆腔植物神经走行位置较深,与盆腔脏器、筋膜、血管关系复杂,而目前详述其走行、分布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文献少之又少,术中有极高的损伤几率[6],到目前为止,泌尿生殖功能障碍仍为直肠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7]。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进行整理,为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外 韧带 植物神经 运动器官 直肠前壁 勃起神经 盆内脏神经 下腹下丛 盆丛 盆腔 骶前神经 上腹下丛 直肠系膜 骶前筋膜 腹主动脉丛 游离直肠
原文传递
Denonvilliers 筋膜解剖学研究及其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毅 马国龙 梁小波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 Denonvilliers 筋膜的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前方切除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月对16例健康成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全骨盆标本4例,男性3例、女性1例;纵行剖开半骨盆标本12例,男性10例、... 目的:探讨 Denonvilliers 筋膜的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前方切除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月对16例健康成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全骨盆标本4例,男性3例、女性1例;纵行剖开半骨盆标本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解剖观察Denonvilliers 筋膜头侧、尾侧及侧方附着点位置,Denonvilliers 筋膜与盆腔自主神经位置关系以及与周围筋膜毗邻关系等。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3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中影像资料完整、直肠癌侵犯直肠前方、Denonvilliers 筋膜完整的直肠切除标本4例,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Denonvilliers 筋膜的层次及结构。结果骨盆标本解剖可见 Denonvilliers 筋膜头侧起自腹膜反折,尾侧融入会阴体,两侧附着于盆壁筋膜2点、10点方向,并穿过盆壁筋膜附着于骨盆肌性结构。Denonvilliers 筋膜与盆壁筋膜附着处下方可见盆腔自主神经丛的泌尿生殖支向前穿行,并与泌尿生殖血管融合形成泌尿生殖神经血管束,在 Denonvilliers 筋膜表面可见盆腔自主神经丛的交通支。在Denonvilliers 筋膜后方0.5~0.8 cm 处可观察到栅栏样组织,连接直肠固有筋膜与盆壁筋膜。而Denonvilliers 筋膜与其余组织之间的关系在靠近会阴处也越发密切,难以游离。直肠癌患者直肠切除标本光镜下可见 Denonvilliers 筋膜主要由交错融合形成的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组成的略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可见神经、血管结构。结论 Denonvilliers 筋膜与泌尿生殖神经关系密切,直肠癌根治术中在确定直肠前方手术切除平面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充分考虑到 Denonvilliers 筋膜的屏障作用及其与盆丛的关系,以免选择错误的手术切除平面,在切除 Denonvilliers 筋膜时损伤到泌尿生殖神经,导致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Denonvilliers 筋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