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特的“麻辣X”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永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近年来,“麻辣杂谈、麻辣时评、麻辣讲课、麻辣教师、麻辣女友、麻辣黑板报、麻辣博文”等“麻辣X”结构流行于网络、电视、报刊诸媒体。这里的“麻辣”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名“麻辣豆腐、麻辣火锅”等中的“麻辣”不同,它并不是... 近年来,“麻辣杂谈、麻辣时评、麻辣讲课、麻辣教师、麻辣女友、麻辣黑板报、麻辣博文”等“麻辣X”结构流行于网络、电视、报刊诸媒体。这里的“麻辣”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名“麻辣豆腐、麻辣火锅”等中的“麻辣”不同,它并不是指“味觉的麻感和辣感”,而是有了新的意义。新义既由其原义“味觉的麻和辣”引申而来,又由日剧《麻辣教师GTO》的影响衍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黑板报 教师 味觉 讲课 原义
下载PDF
虎年重温“虎寓言”
2
作者 王建堂 《学习月刊》 2010年第5期54-55,共2页
"虎寓言"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原始内在蕴涵,更具深邃的美学思想、特征及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寓言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思想 艺术魅力 虎文化 深邃
下载PDF
浅论民族电影的生存
3
作者 杨华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6X期183-183,共1页
面对“全球化”,各国电影都在寻找适合本国电影的生存之路,而民族电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重点探讨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电影的生存之路。
关键词 全球化 后殖民主义 民族电影 华语电影
下载PDF
中国形象的传播:启蒙时代西方文化的“中国潮”
4
作者 靳继华 《南方论刊》 2021年第9期83-85,共3页
西方社会在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掀起了启蒙时代西方文化的“中国潮”。这种热情从最初对中国器物、中国文化艺术、中国制度的崇拜,到最后对中国儒家文明的崇拜,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在“中国潮”中... 西方社会在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掀起了启蒙时代西方文化的“中国潮”。这种热情从最初对中国器物、中国文化艺术、中国制度的崇拜,到最后对中国儒家文明的崇拜,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在“中国潮”中,西方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颂华和贬华,无论是崇拜还是贬低,都源于西方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动机而产生的想象。启蒙时代的中国形象在西方是作为文化他者存在的,但中国形象作为参与者在西方现代文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小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启蒙时代 “中国潮”
下载PDF
地之子的苦难与新生——赵树理小说的农村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卫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地之子"是新文化运动时创作者创造出来地表达方式,用来指称与土地有着精神血脉联系的乡土文学作家,农民是最亲近的大地之子,赵树理的小说以讲述农民的故事为主,讲述大地之子的深重苦难,并将新政权下的新生希望提供给农村人,... "地之子"是新文化运动时创作者创造出来地表达方式,用来指称与土地有着精神血脉联系的乡土文学作家,农民是最亲近的大地之子,赵树理的小说以讲述农民的故事为主,讲述大地之子的深重苦难,并将新政权下的新生希望提供给农村人,引导他们走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之子 苦难 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