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城市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不同重现期气温估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俊杰 高艳平 李智才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6期49-53,共5页
利用运城市1961—2020年逐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分布、耿贝尔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3种方法分别计算,得到运城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各重现期下的极值,并采用拟合标准差、拟合相对偏差和柯尔莫洛夫检验对3种拟合进行优... 利用运城市1961—2020年逐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分布、耿贝尔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3种方法分别计算,得到运城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各重现期下的极值,并采用拟合标准差、拟合相对偏差和柯尔莫洛夫检验对3种拟合进行优度检验,结果表明:近60年,运城市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且低温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高温;年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主要集中在6—7月和12月下旬—次年2月上旬;运城市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优,而用耿贝尔分布拟合的极端最高气温偏大,用耿贝尔分布拟合的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重现期 拟合优度检验
下载PDF
汾渭平原东部运城市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涛 周青 +4 位作者 张勇 张传江 李津 赵华 张茜茹 《气象科技》 2022年第4期574-583,共10页
本文综合利用2015—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东部运城市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期间运城市PM_(2.5)、PM_(10)、SO_(2... 本文综合利用2015—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东部运城市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期间运城市PM_(2.5)、PM_(10)、SO_(2)、NO_(2)、CO 5种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而O_(3)浓度呈上升趋势;(2)冬季和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首要污染物分别是PM_(2.5)和O_(3),边界层高度的变化与近地层风向风速、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密切,冬季(夏季)PM_(2.5)(O_(3))污染较重时边界层高度较低(较高),以东北风(东南风)为主,风速偏小(偏大);(3)最后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算法分别对冬夏925 hPa位势高度场进行天气分型并开展不同天气形势下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比研究,发现冬季污染时以静稳天气为主,低层弱东北风将污染物输送至运城市,而夏季O_(3)污染较重时受热低压形势控制,利于O_(3)前体物汇合,太阳辐射较强时O_(3)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市 PM_(2.5) O_(3) 污染 气象因素 天气分型 SOM
下载PDF
山西省运城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亚春 谢纪民 王宗仁 《山西气象》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利用山西省运城市1976年至2000年25 a 13县(市)的冰雹资料,分析了运城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20年来频率及强度的变化,为冰雹预报及人工防雹工作提供天气气候依据。
关键词 山西 运城市 冰雹 气候特征 人工防雹 频率 强度 路径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山西运城市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雪珍 《山西气象》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利用有关气象及森林火灾资料,分析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火源条件及森林含水率的关系,计算了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方程,经试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山西 运城市 森林火险 等级预报 气象条件 火源条件 森林含水率
下载PDF
山西省运城市防雹高炮设置体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纪民 李培仁 赵丽萍 《山西气象》 2002年第4期24-25,共2页
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冰雹源及路径的研究,分析了运城市现有的75门高炮的设置特点,并提出了调整意见。
关键词 山西 运城市 冰雹 高炮 设置 防雹工作 路径
下载PDF
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霞 蔡琳 +2 位作者 李亚军 王咏梅 栾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1-127,134,共8页
根据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并统计了1983─2020年该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站次。结果表... 根据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并统计了1983─2020年该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站次。结果表明: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为4.5 d/10 a,极端低温日数的倾向率为-5.7 d/10 a,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极端低温日数的下降趋势比极端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极端高温日数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极端低温日数在1999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小幅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81年,暴雨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79和1997年;在空间分布上,山西北部28个气象站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都在3 d/10 a以上,大部分站点的信度检验达到了0.001水平;山西北部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日数的线性趋势达到了α=0.001的信度检验;极端降水阈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盆地小的特征;山西省北部地区由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灾害导致的受灾站次均在2010年之后明显增加;从地域分布来看,暴雨洪涝灾害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大同市受灾站次最多,21世纪10年代以后忻州市受灾站次明显多于大同市;低温冷害灾害大同市受灾站次最多,忻州市次之;在3个地级市中,朔州市2种灾害的受灾站次均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北部 极端气候事件 时空分布 突变 农业气象灾害
下载PDF
运城市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婉莉 顾松山 +1 位作者 贾朝阳 李冬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6,共7页
利用运城市1971~2000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的气候特征、地域特征.结果表明,大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盆地及河槽地较多,山区及台地少;运城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冬季(11~12月)发生频率最高,雾日最少月为6月和7月;运城年雾日数呈... 利用运城市1971~2000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的气候特征、地域特征.结果表明,大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盆地及河槽地较多,山区及台地少;运城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冬季(11~12月)发生频率最高,雾日最少月为6月和7月;运城年雾日数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显著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和3.6年的振荡周期;60~80年代大雾呈明显增加趋势,90年代略有下降;分析了雾的环流形势,并研究了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预报
下载PDF
近40年运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裴秀苗 周运丽 +3 位作者 许云 谭江瑞 姜惠民 白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3-227,234,共6页
本文以运城市1971—2010年间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运城市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40年来,运城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冬、春季升温明显,夏、秋季升温幅度较小;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 本文以运城市1971—2010年间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运城市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40年来,运城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冬、春季升温明显,夏、秋季升温幅度较小;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趋势,除冬季降水略呈增长趋势外,其它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春秋季下降幅度较大;运城市春季日照时数略呈上升趋势,冬、夏和秋季均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夏秋季下降趋势明显,冬季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运城市 气温 降水 日照时数
下载PDF
运城市一次致灾飑线的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海茹 李冬梅 乔春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本文应用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和遥感资料,并重点应用运城市周围的临汾CINAR—CC雷达、河南三门峡CINAR—SB雷达,实时获取两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分析了2006年5月26日影响山西南部的一次强飑线过程,揭示了山脉地形及中... 本文应用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和遥感资料,并重点应用运城市周围的临汾CINAR—CC雷达、河南三门峡CINAR—SB雷达,实时获取两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分析了2006年5月26日影响山西南部的一次强飑线过程,揭示了山脉地形及中尺度辐合线在飑线的组织化、加强、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与强风暴单体的紧密关系.掌握这些有助于今后的监测及临近预报,并为地面灾害性大风、冰雹等该类天气过程的认识、预报提供诊断依据,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弓形回波 后侧入流急流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运城市农业气候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裴秀苗 《山西气象》 2002年第3期17-20,31,共5页
对运城市的农业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针对各种气象灾害,提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防卸措施和生产建议,为地方部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运城市 气候条件 积温 热量 干旱 霜冻 气象灾害 农业气候
下载PDF
运城市2008年度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江瑞 卫徐刚 +2 位作者 裴秀苗 李霞 王转霞 《山西气象》 2009年第1期16-17,共2页
运城是山西的小麦主产区,2008年是小麦腥黑穗病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市约5300hmz小麦发生了腥黑穗病。原因主要有:一是与小麦的品种抗病性有关,二是与2007年小麦播期的低温连阴天气有关,三是与2007年的小麦播期偏晚有关。从总体... 运城是山西的小麦主产区,2008年是小麦腥黑穗病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市约5300hmz小麦发生了腥黑穗病。原因主要有:一是与小麦的品种抗病性有关,二是与2007年小麦播期的低温连阴天气有关,三是与2007年的小麦播期偏晚有关。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由于2007年小麦播期的不良气候条件诱发了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使得2008年发病小麦产量严重下降,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腥黑穗病 气候分析
下载PDF
运城市粮食产量综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秀苗 张高斌 褚红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583-5586,5641,共5页
基手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 基手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各种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综合预报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运城市 综合预报模型
下载PDF
运城市冬小麦晚霜冻预报服务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秀苗 王咏梅 +2 位作者 李冬梅 谭江瑞 魏海茹 《山西气象》 2007年第3期25-26,28,共3页
春季霜冻在运城市出现的范围比较广泛,危害机遇为2 a~3 a 一遇,重灾区多在汾河、涑水河两岸及平川地区的低凹地带,峨嵋岭南部及中条山的沿山坡岭地区较轻。运城市的晚霜冻主要影响小麦、苹果、蔬菜等,晚霜冻严重的年份可能造成小麦、... 春季霜冻在运城市出现的范围比较广泛,危害机遇为2 a~3 a 一遇,重灾区多在汾河、涑水河两岸及平川地区的低凹地带,峨嵋岭南部及中条山的沿山坡岭地区较轻。运城市的晚霜冻主要影响小麦、苹果、蔬菜等,晚霜冻严重的年份可能造成小麦、苹果大幅减产,本文主要就运城市的春季霜冻对小麦的影响做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预报 防御
下载PDF
运城市7.29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婉莉 陈雪珍 +1 位作者 李冬梅 魏海茹 《山西气象》 2008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7年7月29日运城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西风槽后的冷空气与强经向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造成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低空...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7年7月29日运城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西风槽后的冷空气与强经向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造成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低空急流和中低层风向切变,低空急流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表现出强的水汽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Ose、K指数和研指数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对短时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切变线 副高 物理量场
下载PDF
运城市极端旱涝灾害成因初探
15
作者 魏海茹 李冬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436-439,共4页
采用运城市统计局、民政局近50年来灾害统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通过对运城市极端旱涝的气候分析,揭示了影响运城极端旱涝的气候因子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季风及中纬度环流形势,指出ENSO是影响运城极端洪... 采用运城市统计局、民政局近50年来灾害统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通过对运城市极端旱涝的气候分析,揭示了影响运城极端旱涝的气候因子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季风及中纬度环流形势,指出ENSO是影响运城极端洪涝的主要气候因子,并对引起极端旱涝的环流形势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旱涝 气候因子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环流形势
下载PDF
运城市终霜冻预报方法
16
作者 王咏梅 《山西气象》 2003年第1期15-15,36,共2页
对运城市终霜冻资料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再利用基于预测误差平方和(PRESS)准则的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方法建立运城市终霜冻预报模型,预测终霜冻出现的日期,经检验和试报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运城市 终霜冻预报 预报方法 时间序列 周期分析
下载PDF
运城市高温灾害气候特征与预报
17
作者 李冬梅 刘慧丽 +2 位作者 邵宝霞 刘婉莉 褚红瑞 《山西气象》 2010年第4期18-20,31,共4页
分析运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及环流特点,找出运城市高温天气预报指标,建立高温预报方法。采用模式误差订正、气候值消空订正、预报指标补漏订正相结合对中央台指导产品的极端最高气温作出订正。
关键词 高温气候特征 环流特点 分型预报 指导产品订正
下载PDF
运城市夏季降水的前期500h Pa环流特征及降水预测
18
作者 贾朝阳 王咏梅 《山西气象》 2004年第4期3-4,13,共3页
应用局地型相似系数(local pattem analogue coefficient,LPAC)图及较差图分析了运城市夏季(6月~8月)降水量与前期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性,并尝试使用LPAC图显示的关键区制作夏季降水预报,效果较好。
关键词 局地型相似系数 环流形势 降水预测
下载PDF
运城市2010年4月13日强霜冻过程分析
19
作者 邵宝霞 李冬梅 +1 位作者 褚红瑞 魏海茹 《山西气象》 2011年第1期23-25,46,共4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13日运城市出现的近40年最严重的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与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前期升温明显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及贝...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13日运城市出现的近40年最严重的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与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前期升温明显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此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为横槽转竖促使冷空气向南爆发;冷空气爆发后,本地上空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由于每次强降温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所以造成的降温幅度和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强霜冻预报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霜冻 天气分析 预报着眼点
下载PDF
运城市持续高温极端事件诊断分析
20
作者 魏海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10期340-341,344,共3页
2017年7月运城市出现了三次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极端事件,针对这几次高温过程,本文从天气分析的角度探讨运城高温酷热天气形成的环流背景,并分析高温日的各种气象要素特征,得出大陆高压是影响运城出现长时间高温的主要环流背景场;河套高... 2017年7月运城市出现了三次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极端事件,针对这几次高温过程,本文从天气分析的角度探讨运城高温酷热天气形成的环流背景,并分析高温日的各种气象要素特征,得出大陆高压是影响运城出现长时间高温的主要环流背景场;河套高压及副热带高压强度强是影响运城市出现强度强、范围广的高温主要影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极端事件 特征分析 河套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