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卫星稳定/错配修复完整型结直肠癌的免疫联合治疗进展
1
作者 张晓玲 范文轩 +4 位作者 杜云毅 张岩 苏霏 胡文庆 赵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5-736,共12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实体肿瘤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然而,在结直肠癌(CRC)中,ICIs仅对占少数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失型转移性CRC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占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转移...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实体肿瘤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然而,在结直肠癌(CRC)中,ICIs仅对占少数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失型转移性CRC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占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转移性CRC几乎不能从ICIs单药治疗中获益,免疫联合治疗成为破解这一临床难题的关键。文章介绍了MSS/pMMR型CRC免疫联合治疗的常见模式和可能机制,总结归纳了MSS/pMMR型CRC免疫联合治疗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能预测标志物,对ICIs在MSS/pMMR型CR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稳定 错配修复完整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6 位作者 张晋杰 赵祖琦 徐俊文 刘学敏 王杰 牛瑞龙 刘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2-936,共5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织即可完成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以心下囊为标识,可以提高下纵隔完整清扫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食管胃结合部的全系膜切除,可整体清扫下纵隔淋巴结,符合肿瘤学安全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手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启升 刘勇 +5 位作者 梅相煌 王杰 秦小卫 张晋杰 胡文庆 宗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2,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原文传递
相位角用于构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估预测模型的探索
4
作者 张晓玲 赵文琪 +5 位作者 杜云毅 张莹 李玮玲 胡文庆 路静 赵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76-1384,共9页
目的探讨相位角(PA)在构建肿瘤患者营养评估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1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患者身体6个部位的PA值,6个部位分别为左上肢(LA)... 目的探讨相位角(PA)在构建肿瘤患者营养评估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1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患者身体6个部位的PA值,6个部位分别为左上肢(LA)、右上肢(RA)、左下肢(LL)、右下肢(RL)、躯干(TR)、全身(WB)。计算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比较身体6个部位PA值的差异,并结合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类型分析PA与BMI和PG-SGA的相关性。分别对BMI及PG-SGA进行二分类,依次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stepAkaike信息准则以及广义似然比检验选择合适变量,并用logit逻辑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模型预测准确率判断logit逻辑回归模型的效能。结果LA和RA、LL和RL、TR和WB的PA值成线性相关且系数约为1(P<0.001)。BMI以18.5 kg/m^(2)为分界点,PG-SGA评分以4和9分为分界点,得到模型A、B、C。使用PA-LA、PA-TR及肿瘤疾病类型为变量拟合BMI分类模型(模型A),使用BMI、PA-LA以及年龄为变量拟合PG-SGA以9分为分界点的模型(模型B),使用PA-LA、PA-TR、BMI、年龄与肿瘤疾病类型为变量拟合PG-SGA以4分为分界点的模型(模型C)。ROC曲线显示,模型A、B、C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155、0.793和0.295。模型A推荐当概率>0.155时归为BMI<18.5 kg/m^(2)组,模型B推荐当概率>0.793时归为PG-SGA<9分组,模型C推荐当概率>0.295时归为PG-SGA<4分组。结论PG-SGA分组预测模型操作简单,可以将患者的营养状况大致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正常或可疑营养不良组(PG-SGA<4分)、中度营养不良组(4分≤PG-SGA<9分)和重度营养不良组(PG-SGA≥9分),可以更加高效地预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简化营养评估流程,更好地指导临床营养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相位角 肿瘤营养评估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 体质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