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锋 张琼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88-1991,共4页
目的研究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输血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实施前在岐山县医院进行输血的10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实施后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056例... 目的研究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输血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实施前在岐山县医院进行输血的10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实施后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05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样标本平均送达时间、取血后输注等待时间、输血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流程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平均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样标本平均送达时间、取血后输注平均等待时间及医护人员平均护理工时分别为(19.26±10.71)min、(14.95±12.58)min、(13.84±1.8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43±18.62)min、(33.82±6.39)min、(27.95±3.5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备血对象采集错误发生率和标签登记错误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9%、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略低于对照组的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记录不规范发生率和核对流程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2.08%、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引导闭环管理措施应用于输血管理,有助于合理用血,保障用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管理 目标引导 闭环管理 效果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仪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建锋 张琼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5期800-801,共2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40)。对照组根据凝血功能指导...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40)。对照组根据凝血功能指导输血使用血制品和用量,观察组采用TEG输血使用血制品和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液制品的使用量的差异。结果输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T、aPTT、TT、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PT、aPTT、TT低于对照组,而Fb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血浆(313.4±34.8)ml、血小板(2.67±0.48)U、红悬液(5.4±1.6)U、冷沉淀(15.3±2.3)U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EG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制品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危重症创伤 凝血功能 输血量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梦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4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检测...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检测费用及阳性检测率。结果与酶联免疫法比较,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更短,检测费用更低(P<0.05);与胶体金法比较,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但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各有优缺点,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较酶联免疫法更短、费用少于酶联免疫法,但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测率略高于胶体金法。临床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下载PDF
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锋 张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抗凝血、促凝血)和处理方式(离心方式、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份待输血患者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比较孵育温度和时间(Ⅰ组~Ⅳ组)、离心转速(Ⅴ组和Ⅵ组)、红细胞悬液浓度...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抗凝血、促凝血)和处理方式(离心方式、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份待输血患者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比较孵育温度和时间(Ⅰ组~Ⅳ组)、离心转速(Ⅴ组和Ⅵ组)、红细胞悬液浓度(Ⅶ组和Ⅷ组)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Ⅰ、Ⅲ和Ⅳ组标本中分别有34、14和26份为阳性,能够从微柱凝胶上层挑出纤维蛋白凝块;Ⅱ组标本均为阴性。四组促凝血血清样本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Ⅳ组促凝血血清样本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经不同离心速度处理后以血浆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Ⅴ组和Ⅵ组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均为100.00%;两组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Ⅶ组中,0.5%和0.8%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所有红细胞均完全沉积于凝胶底部,随着红细胞浓度≥1.0%时,沉积于凝胶底部的红细胞高度逐渐增加。Ⅷ组中,0.5%、0.8%和1.0%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中所有红细胞均位于凝胶上,2.0%、3.0%和5.0%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有红细胞沉积于凝胶底部,随红细胞浓度增加,红细胞逐渐充斥在整个微柱凝胶中。结论不同的标本和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不当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假阳性结果;未抗凝血液标本中纤维蛋白短时间内无法析出,不应用于急诊快速配血;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宜过大,保持在0.5%~0.8%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式法 交叉配血 红细胞悬液 抗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