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从书出”与“金石之趣”——论篆刻与书法的融通性
1
作者 曲斌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0-152,共3页
"印从书出"与"金石之趣"是体现印章与书法之间融通的两面。印风来源于书风,而印章的趣味(尤其是金石趣味)又对书法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特有的艺术品味。元明以来,士人讲求"诗书画印四绝",而"金... "印从书出"与"金石之趣"是体现印章与书法之间融通的两面。印风来源于书风,而印章的趣味(尤其是金石趣味)又对书法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特有的艺术品味。元明以来,士人讲求"诗书画印四绝",而"金石气""篆籀气"和"书卷气"等共同构成了书画印章重要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从书出 金石之韵 审美内涵
原文传递
引琴入书 束茅代笔——陈献章的琴韵修养与书法融通
2
作者 曲斌 《广州文艺》 2016年第3期82-88,共7页
陈献章(1428—1500),出生于广东新会都会村,后因迁至白沙村居住,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岭南唯一一位从祀孔... 陈献章(1428—1500),出生于广东新会都会村,后因迁至白沙村居住,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岭南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有"广东第一大儒"、"岭南第一人"的荣誉。作为对岭南文化首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白沙心学向中华文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陈献章主张生动活泼地做学问,不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广东新会 岭南文化 琴韵 茅龙笔 公甫 书风 从祀 复古派 玉台
原文传递
素心写墨
3
作者 丘仕坤 《中国钢笔书法》 2014年第6期7-10,共4页
年少之时,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撞进了我的视野,美的享受受使我神奇地迷上了这黑白世界。
关键词 书法艺术 钢笔书法 繁简体字 字笔画
原文传递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特色
4
作者 曲斌 《广州文艺》 2016年第4期82-88,共7页
中国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印章发展而来,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2003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诞生,隐喻着中国的信誉和沉稳。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表现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如果单从文字释意,"印"就是符节... 中国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印章发展而来,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2003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诞生,隐喻着中国的信誉和沉稳。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表现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如果单从文字释意,"印"就是符节,是凭证。最早的中国印是印玺,与货物、私有财产的奴隶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篆刻学 古玺 白石老人 释意 汉印 天发神谶碑 印面 诗文书画 章法布局
原文传递
道法自然,虚静忘我 陶瓷没骨画法的实践与创新
5
作者 操驰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3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没骨画,按《梦溪笔谈》中的定义是"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是中国画的一种体裁,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其他两种为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
关键词 没骨 虚静 道法自然 徐崇嗣 赵无极 凹凸花 似与不似之间 颜色釉 郭若虚 画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