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中药卷柏研究动态及前沿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钟文婷 曹长鸿 +4 位作者 高枫 吴孟华 马志国 曹晖 张英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4期265-274,共10页
目的:分析中药卷柏(Selaginella Herb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检索词“卷柏”和“垫状卷柏”“Selaginella Herba”“Selaginella tamariscina”和“Selaginella pulvinata”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 目的:分析中药卷柏(Selaginella Herb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检索词“卷柏”和“垫状卷柏”“Selaginella Herba”“Selaginella tamariscina”和“Selaginella pulvinata”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进行文献检索。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卷柏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发文被引频次等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60篇文献,包括70篇中文文献和190篇英文文献。截至2023年12月29日,在CNKI数据库中卷柏的发文量高峰集中在2006—2011年,而在WOS数据库的高峰期集中在2017—2021年,主要的文献来源涵盖了14个国家,其中以中国、韩国等为多。此外,在中文文献研究方向从成分初步研究和实验设计阶段,逐渐演变为代谢组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而英文文献的研究方向则从其成分的生物活性逐渐转向对药理作用和分子作用机制。结论:将中、英文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卷柏热点研究进展,且其现有研究正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未来,可着重关注卷柏成分鉴定与结构优化、药理学应用、代谢组学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 Selaginella Herba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的阿胶和驴骨胶鉴别研究
2
作者 张金聚 马恩耀 +4 位作者 周劲松 马志国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海峡药学》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 研究阿胶和驴骨胶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差异,寻找可鉴别阿胶和驴骨胶的特征性指标。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对阿胶、驴骨胶、混合胶中的Ca、P、Mg、Zn、Fe、Cu、Al、Sr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及Mann-Whitne... 目的 研究阿胶和驴骨胶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差异,寻找可鉴别阿胶和驴骨胶的特征性指标。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对阿胶、驴骨胶、混合胶中的Ca、P、Mg、Zn、Fe、Cu、Al、Sr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及Mann-Whitney检验对阿胶和驴骨胶中元素含量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阿胶和驴骨胶明显区分;Ca、Cu、Sr、P、Mg、Fe是造成阿胶和驴骨胶差异的主要元素;驴骨胶和混合胶中P元素和Cu元素含量的比值(P/Cu)高于阿胶。结论 P/Cu值可作为鉴别阿胶和驴骨胶的特征性指标,本研究可为阿胶中驴源性杂质的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驴骨胶 无机元素 ICP-MS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荆芥穗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研究
3
作者 彭双鑫 何仕伟 +1 位作者 邢若彤 刘信丹 《海峡药学》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荆芥穗药材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而利用优化的提取工艺提取、测定荆芥穗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完善荆芥穗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 目的研究荆芥穗药材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而利用优化的提取工艺提取、测定荆芥穗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完善荆芥穗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每个因素的3个较优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并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提取工艺,最后以最优提取工艺对10批荆芥穗药材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含量测定。结果荆芥穗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20 min、浸提温度80℃。10批荆芥穗药材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5.82 mg·g^(-1)。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荆芥穗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分析了10批荆芥穗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初步拟定荆芥穗药材总黄酮含量的限度标准为不得少于4.0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限度标准
下载PDF
古今药汁制法演变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史辑 许枬 +2 位作者 曹晖 杨明 贾天柱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3期224-239,共16页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药汁制炮制工艺的发展脉络、炮制作用,提炼药汁制炮制理论;综述了药汁制代表性中药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作用机制变化等现代研究进展,厘清药汁制中药炮制原理解析的研究思路,为药汁制工艺及传统炮制理论的继承...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药汁制炮制工艺的发展脉络、炮制作用,提炼药汁制炮制理论;综述了药汁制代表性中药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作用机制变化等现代研究进展,厘清药汁制中药炮制原理解析的研究思路,为药汁制工艺及传统炮制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解析炮制机理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汁制 炮制沿革 炮制作用 炮制理论 研究思路 姜汁炙 甘草汁炙 吴茱萸汁炙 黑豆汁炙 胆汁炙
下载PDF
烧烫伤类中药制剂的历史沿革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子韩 张英 +3 位作者 马志国 吴孟华 曹晖 陈锋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2期34-38,共5页
烧烫伤是一种频发的日常生活意外伤害,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创面不愈、瘢痕增生甚至全身炎症。中药制剂用于烧烫伤治疗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从古至今历经了组方成分与剂型等方面的演变。该文通过查阅古籍与近年文献,考证了... 烧烫伤是一种频发的日常生活意外伤害,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创面不愈、瘢痕增生甚至全身炎症。中药制剂用于烧烫伤治疗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从古至今历经了组方成分与剂型等方面的演变。该文通过查阅古籍与近年文献,考证了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古今应用异同,并从促进皮肤组织生长、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调控胶原蛋白代谢等方面阐述了中药制剂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目前,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制剂种类较少,期望本文研究可为新的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烧烫伤 历史沿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静 叶梦倩 +5 位作者 彭杰 吴孟华 马志国 张睿蕊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13-3717,共5页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朝才出现净制的要求,桃仁炮制的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辅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广泛,如酒、米浆、蜂蜜等。这些炮制方法历代传承,成为桃仁炮制品的主流加工方法,是现代收录的桃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根源所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桃仁连皮尖、去皮尖、生用、炒用的功效区别。现代研究也表明不同的炮制工艺对桃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桃仁主流药用规格的探讨表明,临床以净桃仁捣碎生用为佳。桃仁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对其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考证结果可为桃仁的临床应用及桃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霞 叶丽芳 +3 位作者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牡丹皮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分布迁移变化和物性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55℃干燥时,牡丹皮饮片具有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需干燥5 h。LF-NMR/MRI结果显示,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散失;水分相态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水比例先大幅度增长后小幅度下降;干燥2 h后,检测不到牡丹皮水分成像信息。各物性指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前2 h内随干燥时间变化不明显,2 h后变化显著。干燥5 h内,牡丹皮饮片芍药苷、丹皮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干燥动力学、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干燥 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仪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物性分析研究黄芪软化机理
8
作者 彭杰 马志国 +5 位作者 吴孟华 钟淑梅 骆维 廖鹏程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测定黄芪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软化时间、吸水率、LF-NMR参数、质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软化过程中黄芪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决定系数大于97.7%。同档次下,软化温度越高,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同温度下,药材档次越小,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在30℃下,大、中、小档黄芪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分别为14、12、8 h,润透时的吸水率分别为46.83%、42.03%、35.54%。润透前驰豫时间T 2大多为0.1~10 ms,润透后大多为10~1000 ms,磁共振成像能观察到水分由外而内扩散,12 h时可观察到黄芪内部大部分都被水分浸润。黄芪软化前8 h,硬度、压缩循环功、粘力、黏性、胶着性分别下降了67.7%、68.6%、86.3%、89.3%、73.3%;在12~24 h各质构特性趋于稳定,即润透后的药材内外硬度一致,符合传统经验判断标准。同时,软化过程中黄芪黄酮类成分不稳定,黄酮苷可能会水解为对应的黄酮苷元。结论吸水动力学模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质构仪等客观手段可为阐明黄芪的软化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软化 吸水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质构仪
下载PDF
不同基原枳实中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9
作者 张戴英 吴梦玫 +4 位作者 庄冬苗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2期20-25,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基原枳实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进行评价。方法采用GC-MS建立枳实中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判... 目的建立不同基原枳实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进行评价。方法采用GC-MS建立枳实中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判别分析酸橙枳实与甜橙枳实中的挥发油差异。结果建立了枳实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酸橙枳实中确认了12个共有峰,甜橙枳实中确认了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2个共有峰。不同批次酸橙枳实的相似度在0.93以上,不同批次甜橙枳实的相似度在0.98以上。CA、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两种枳实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可被明显区分,综合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和载荷散点图,共筛选出7个差异性成分。结论GC-M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模式识别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不同基原枳实挥发油的质量特征,为枳实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挥发油 GC-MS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草豆蔻与小草蔻的比较鉴别研究
10
作者 邓静 吴婷芬 +4 位作者 叶梦倩 马志国 曹晖 张英 吴孟华 《海峡药学》 2023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草豆蔻和小草蔻生药学方面的特征,为二者的准确区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以及GC-MS分析方法对草豆蔻与小草蔻进行比较。结果草豆蔻种子团明显大于小草蔻,每室种子数远大于小草蔻;... 目的通过比较草豆蔻和小草蔻生药学方面的特征,为二者的准确区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以及GC-MS分析方法对草豆蔻与小草蔻进行比较。结果草豆蔻种子团明显大于小草蔻,每室种子数远大于小草蔻;种子横切面观察可见草豆蔻色素层占种皮厚度的比值大于小草蔻,可作为二者性状及显微特征的区别点;草豆蔻与小草蔻成分差异显著,草豆蔻中主要活性成分小豆蔻明、桤木酮、山姜素以及乔松素等均未在小草蔻中检测到;草豆蔻挥发油含量在1.0%~1.8%,而小草蔻挥发油含量≤0.2%,且二者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亦有区别。结论该研究可为草豆蔻与小草蔻的鉴定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小草蔻 鉴别 高效液相特征图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不同基原车前草的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
11
作者 肖小春 马志国 《海峡药学》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利用HPLC特征图谱法比较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化学成分差异,为中药车前草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安捷伦T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 目的利用HPLC特征图谱法比较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化学成分差异,为中药车前草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安捷伦T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 nm。分别建立车前和平车前的HPLC特征图谱,对18批样品进行检测并利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2种车前草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两种车前的HPLC指纹图谱,9批车前的相似度均大于0.933,9批平车前的相似度均大于0.987,两种车前草的特征图谱差异明显,车前中共检测到5个共有峰,1号峰大车前苷为最主要的特征峰;从平车前中可检测到11个共有峰,其中毛蕊花糖苷(5号峰)为最主要的特征峰;特征性成分木通苯乙醇苷B可用于区分两种车前草。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两种车前草的区分和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HPLC 特征图谱 鉴别
下载PDF
市售鱼鳔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分析
12
作者 张金聚 卢一泓 +4 位作者 何倾 吴孟华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6,共8页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鱼鳔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并采用蛋白质组学法鉴定鱼鳔中的蛋白质。结果 17种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62%~109.6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5%。16批鱼鳔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总含量介于468.31~620.05 mg/g;从16批鱼鳔中共鉴定688种蛋白质,包括Ⅰ型在内的胶原蛋白多达11种,此外,鱼鳔中还含有较多分子质量52~95 kDa的低丰度蛋白。结论 该研究可为鱼鳔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 氨基酸 蛋白质 高效液相色谱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岭南红脚艾与传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邓静 吴婷芬 +5 位作者 钟楚楚 马志国 曹晖 林泽斌 张英 吴孟华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334-6346,共13页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采用内标法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6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红脚艾,且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多为沸点较低的组分,而红脚艾中多为沸点较高的组分。红脚艾和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均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艾叶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红脚艾中则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同时艾叶中的含氧衍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红脚艾。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表明,HCA和OPLS-DA均能将红脚艾和艾叶区分开,二者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红脚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红脚艾作为岭南地方习用药材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脚艾 艾叶 GC-MS 层次聚类分析(H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肉苁蓉与伪品沙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渐崧 李秀枝 +3 位作者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马志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建立肉苁蓉与伪品沙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 目的:建立肉苁蓉与伪品沙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建立的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指纹图谱分别含有9、6、6个共有峰。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32,沙苁蓉与管花肉苁蓉、肉苁蓉的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070、0.045。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将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区分开。结论: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肉苁蓉与伪品沙苁蓉的种间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 沙苁蓉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茵陈饮片与茵陈标准汤剂的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芳 阮群珈 +4 位作者 石星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马志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比较茵陈饮片与茵陈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按照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12批茵陈饮片标准汤剂,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茵陈饮片与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比较茵陈饮片与茵陈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按照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12批茵陈饮片标准汤剂,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茵陈饮片与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12批茵陈饮片标准汤剂的绿原酸转移率为31.0%~62.4%,出膏率21.2%~30.1%,茵陈饮片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6,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结论:该研究中茵陈饮片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规范,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其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茵陈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标准汤剂 绿原酸 指纹图谱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广地龙古今入药品种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洁 魏劭恒 +4 位作者 毛润乾 李志武 曹晖 乐智勇 马志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对中药广地龙进行品种考证,并对市售广地龙商品进行品种鉴别,借此判断广地龙古今入药品种的异同。方法: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并整理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分析广地龙药材品种的收载情况。采用性状鉴别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市... 目的:对中药广地龙进行品种考证,并对市售广地龙商品进行品种鉴别,借此判断广地龙古今入药品种的异同。方法: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并整理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分析广地龙药材品种的收载情况。采用性状鉴别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市售广地龙进行品种鉴别。结果:本草中所记载的"白颈蚯蚓"与现今国家与地方标准收载的钜蚓科环毛蚓属参环毛蚓等多种蚯蚓特征基本一致。目前市售广地龙药材伪品较多,大腔蚓和暗孔远盲蚓为最常见的2种伪品。结论:该研究可为广地龙药材的开发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地龙 品种考证 参环毛蚓 真伪鉴别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吸水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当归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杰 吴孟华 +5 位作者 马志国 彭璐 沈华 黄天赐 曹晖 张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99,I0041-I0043,共7页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分布状态的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当归润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不同润制时间的阿魏酸含量变化。结果当归润制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COD)大于98.1%,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个头的增大而减小。LF-NMR/MRI结果表明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渗入,不同相态水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前4 h内自由水由4.02%增加为95.75%,结合水由95.98%减少为4.25%。除弹性外,当归润制时硬度、压缩功循环等物性指标在8 h内均明显下降,8 h后趋于平稳,符合传统“药透水尽”的判断标准。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在润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吸水动力学结合磁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为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润制 吸水动力学 LF-NMR/MRI 质构仪 HPLC 阿魏酸
下载PDF
麸炒枳壳标准汤剂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梓君 田芳 +4 位作者 何小芳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马志国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1... 目的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转移率分别是21.1%~37.1%、25.2%~40.9%,出膏率为19.0%~30.5%。特征图谱中标定了6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分别为新北美圣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枳属苷,对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特征图谱相似度高,可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枳壳 标准汤剂 柚皮苷 新橙皮苷 特征图谱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量化表征的厚朴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丽芳 马志国 +5 位作者 张英 廖鹏程 黄天赐 付伟 曹晖 吴孟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46-1754,共9页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揭示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采用吸水率变化曲线评价吸水过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分析水的相态及分布状态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质构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厚朴重量和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逐渐渗入,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断变化,8 h内结合水比例由92.82%减少到56.00%,自由水比例由7.180%增加到44.00%;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表明润制8 h后水分已均匀分布整个药材,此时内部已无干心;质构特性分析发现,硬度和压缩功随着润制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小,从0 h至8 h,硬度由2859 g减少至569 g,压缩循环功由130300 kJ减少至31900 kJ,润制8 h时药材软硬适中;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和厚朴酚含量逐渐下降,表明润制时间越长,有效成分流失越多。该研究可为阐释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其他皮类药材润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润制 多指标量化 吸水率变化曲线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特性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售地龙饮片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洁 田芳 +6 位作者 毛润乾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许冬瑾 乐智勇 马志国 《海峡药学》 2019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售地龙饮片进行鉴别,为地龙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8批市售地龙饮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对样品中的COI、16S rRNA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所得碱基序列运用DNAstar进行...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售地龙饮片进行鉴别,为地龙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8批市售地龙饮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对样品中的COI、16S rRNA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所得碱基序列运用DNAstar进行序列拼接,将获得的各样品COI、16S rRNA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相似性检索,寻找相匹配的序列。结果经BLAST相似性检索并结合性状鉴别,48批市售地龙饮片中20批为正品,其中18批为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2批为通俗环毛蚓(Metaphire vulgaris);26批为伪品,其中14批为暗孔远盲蚓(Amynthas obscuritoporus),12批为大腔蚓(Metaphire magna);另有2批为混伪品。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市售地龙饮片的鉴别,市售地龙饮片中伪品较多,质量问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饮片 真伪鉴别 COI基因 16S RRNA基因 DNA条形码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