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鲁红宇 张祥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0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4周、3个月、6个月及最终随访。结果视力术前≤0.02 42眼(72.4%),术后0.2~1.0 53眼(91.3%)。眼压术前平均(26.73±8.40)mm 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2.25±3.51)mm Hg。术前鼻侧胬肉25眼,鼻、颞两侧均生长胬肉12眼,遮盖瞳孔1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7眼。术后复发1眼,再次胬肉手术未见复发。术后Ⅰ型滤过泡20眼(34.5%),Ⅱ型滤过泡35眼(60.3%),Ⅲ型滤过泡2眼(3.4%),Ⅳ型滤过泡1眼(1.7%)。术后Ⅰ度浅前房5眼(8.6%),Ⅱ度浅前房3眼(5.1%)。术后角膜水肿5眼(8.6%),后囊膜浑浊3眼(5.1%),治疗后改善。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采用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眼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翼状胬肉 囊外摘出术 人工晶体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巩膜瓣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鲁红宇 许威 张详元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两种巩膜瓣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将159例(167只眼)本院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大薄瓣组,79例(83只眼),B组为小厚瓣组,80例(84只眼),两组患... 目的评价两种巩膜瓣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将159例(167只眼)本院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大薄瓣组,79例(83只眼),B组为小厚瓣组,80例(84只眼),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术前眼压、术前所用降眼压药物种类等临床参数均衡,均为初次手术。A组患者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大小约5mm×6mm、深约1/2~1/3巩膜瓣,B组患者采用大小约3mm×3mm、深约1/2~2/3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1年。结果 (1)将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3次复诊眼压均值进行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眼压对比(t=6.8632,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个月眼压对比(t=1.5943,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眼压对比(t=3.8751,P<0.05),差异有显著性。(2)将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1周的两次检查浅前房发生率进行对比,术后第3天,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0.12%,B组为11.90%,A组浅前房主要以浅Ⅰ度为主,两组对比(χ2=8.3622,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第1周,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02%,B组为2.38%,两组对比(χ2=0.62171,P>0.05),差异无显著性。(3)将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次检查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A组为98.79%,B组为95.24%,两组对比(χ2=0.80021,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A组为87.95%,B组为69.05%,两组对比(χ2=9.241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时,小而厚的巩膜瓣在短期内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但大而薄的巩膜瓣则在远期疗效上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浅前房 滤过泡
下载PDF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疾病后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鲁红宇 丰艳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3期145-146,共2页
目的对于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恢复后期的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眼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处理后,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 目的对于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恢复后期的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眼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处理后,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治疗组在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的同时加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比较2组患者角膜刺激缓解症状和角膜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术后1周行角膜荧光素检查,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的时机合理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细菌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能有效的促进角膜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软性 亲水性 感染性角膜病变 细菌性 疗效
下载PDF
义眼座前部抛光联合羊膜遮盖治疗义眼座暴露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鲁红宇 许威 谭炬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抛光 羊膜遮盖 义眼座
下载PDF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鲁红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0-10,共1页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 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30 只眼),根据房角开放程度、高眼压持续时间,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或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 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30 只眼),根据房角开放程度、高眼压持续时间,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或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视力,房角开放程度明显改善,眼压控制到位.结论:膨胀期白内障患者在应当首选人工晶体置入与单纯晶体摘除,当房角粘连范围超过50%,高眼压时间过长时,应当给予一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继发 青光眼 白内障 膨胀期
下载PDF
散瞳药物对中央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丰艳群 黄楚良 +1 位作者 蔡继林 沈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5期727-728,共2页
目的:比较滴用散瞳药物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6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120例232眼,对其在术前用美国PACHETTE2 DGH-550超声角膜测厚仪和美国雷赛AstraMax-三维立体角膜地形... 目的:比较滴用散瞳药物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6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120例232眼,对其在术前用美国PACHETTE2 DGH-550超声角膜测厚仪和美国雷赛AstraMax-三维立体角膜地形图信息处理系统测量患者散瞳前后C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散瞳前CCT为(530±19)μm,散瞳后厚度为(548±21)μm(P〈0.05),角膜地形图测量散瞳前CCT为(502±22)μm,散瞳后厚度为(521±24)μm(P〈0.05),散瞳前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瞳前测量角膜厚度更能真实地反映CCT值,更有效地保证LASIK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瞳药物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术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预防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丰艳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S1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围术期预防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过程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的疗效。方法对238例(473眼)LASIK手术围术期患者进行观察,试验组116例(231眼),对照组122例(242眼)。结果术后试验组DLK的发病... 目的探讨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围术期预防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过程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的疗效。方法对238例(473眼)LASIK手术围术期患者进行观察,试验组116例(231眼),对照组122例(242眼)。结果术后试验组DLK的发病率为5.2%(12眼),对照组为14.5%(35眼),两组术后均无角膜上皮缺损、感染、瓣脱落等并发症。结论试验组DLK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说明在LASIK手术围术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预防DLK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液 手术 典必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