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_0000592/miR-515-5p轴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杨瑞玲 桑梅香 +1 位作者 耿翠芝 付俊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circ_0000592/miR-515-5p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乳腺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法检测组织中circ_0000592和miR-515-5p表达;体外培养人乳腺上皮细胞HMEpiC和乳腺癌MCF-7细胞,qRT-PCR法... 目的:探讨circ_0000592/miR-515-5p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乳腺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法检测组织中circ_0000592和miR-515-5p表达;体外培养人乳腺上皮细胞HMEpiC和乳腺癌MCF-7细胞,qRT-PCR法检测细胞中circ_0000592和miR-515-5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0592和miR-515-5p的调控关系。转染circ_0000592小干扰RNA、或共转染circ_0000592小干扰RNA与miR-515-5p抑制剂至MCF-7细胞,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数、迁移数和侵袭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irc_0000592表达升高(P<0.05),miR-515-5p表达降低(P<0.05)。乳腺癌MCF-7细胞中circ_0000592表达较HMEpiC细胞升高(P<0.05),miR-515-5p表达较HMEpiC细胞降低(P<0.05)。circ_0000592在MCF-7细胞中靶向结合并负调控miR-515-5p。下调circ_0000592后,MCF-7细胞存活率、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及细胞中N-cadher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下调miR-515-5p部分减弱下调circ_0000592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论:circ_0000592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升高,其通过靶向负调控miR-515-5p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irc_0000592 miR-515-5p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采取科主任综合激励措施对医院绩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德棒 席彪 许建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11期660-662,共3页
过实施科主任综合性激励措施 ,科主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医院各项医疗技术指标明显好转 ,业务收入、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数量、开展新技术项目均明显增多 ;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科主任对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员工对医院政策的满意... 过实施科主任综合性激励措施 ,科主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医院各项医疗技术指标明显好转 ,业务收入、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数量、开展新技术项目均明显增多 ;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科主任对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员工对医院政策的满意度无明显变化。采取科主任激励措施能够充分调动科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主任 激励措施 绩效影响 医院管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浅谈医院微机管理系统对UPS电源的选择配置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英哲 赵伟 +1 位作者 刘宏涛 桑莹 《医疗装备》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微机管理系统 UPS电源 选择 配置 合理应用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紧急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慧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8期510-512,共3页
我院于近5年间对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了紧急胃镜检查,检出出血病因者115例(95.8%),未查明出血原因者3例(2.5%),失败2例(1.7%);其中30例进行了内镜下微波治疗,全部止血成功,有效率为100%。所有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 我院于近5年间对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了紧急胃镜检查,检出出血病因者115例(95.8%),未查明出血原因者3例(2.5%),失败2例(1.7%);其中30例进行了内镜下微波治疗,全部止血成功,有效率为100%。所有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本文对基层医院开展紧急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 治疗 基层医院
下载PDF
峰峰矿区324例遗传咨询的染色体分析-附一家系3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
5
作者 耿建芳 索桂花 +3 位作者 肖月升 卢凯民 姬曙光 张国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2期54-57,共4页
峰峰矿区324例遗传咨询的染色体分析-附一家系3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耿建芳,索桂花,肖月升,卢凯民,姬曙光,张国玺我室自1981年成立以来,十几年中接待遗传咨询患者2000余人... 峰峰矿区324例遗传咨询的染色体分析-附一家系3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耿建芳,索桂花,肖月升,卢凯民,姬曙光,张国玺我室自1981年成立以来,十几年中接待遗传咨询患者2000余人次,做染色体检查324例,发现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 染色体异常核型 家系 染色体分析 染色体检查 医学遗传学 患者 中心实验室 发现 医科大学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漂浮导管监测危重患者的体会
6
作者 孟淑萍 金波 +3 位作者 冯敬东 蒋晓玲 陈立芹 苗菊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539-541,共3页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漂浮导管 监测 急救
下载PDF
含深筋膜血管网的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增方 杨连根 +1 位作者 宋玉芹 方绍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6-358,共3页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和后外踝逆行筋膜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共1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5cm×8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修复。认为,该组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下段、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血管网 筋膜皮瓣 小腿后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连根 韩守江 +3 位作者 娄宏亮 安小刚 王晖 葛海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度为 7~ 8cm。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 ,重建远端桡腕关节。 结果  3例术后获随访 6~ 18个月 ,4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 ,肿瘤无复发 ,腕关节功能良好 ,旋前 35~ 70°,旋后 4 5~ 6 0°,掌屈及背伸 35~6 0°。 结论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替代缺失的桡骨 ,可根据桡骨肿瘤范围切取其长度 ,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 腓骨头移植 桡腕关节重建 治疗
下载PDF
吻合皮神经的拇指尺背侧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9
作者 安小刚 杨连根 +2 位作者 娄宏亮 韩守江 李晓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吻合皮神经 拇指尺背侧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风芹 刘君 +7 位作者 傅向华 马宁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李亮 苗青 姜云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老年患者52例,非老年患者116例,于梗死后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CAG),1周后行... 目的 比较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老年患者52例,非老年患者116例,于梗死后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CAG),1周后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和心室相位分析(PA),测定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①老年组中有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比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30.77%vs 10.34%;34.62%vs 14.66%;61.54%vs 24.14%,均P<0.01),而Q波梗死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且CK和CK-MB峰值分别较非老年组低55.33%和58.60%(P<0.05)。②老年组多支病变、90%-99%严重狭窄、C型病变和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Ⅲ级血流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急性室壁瘤形成率低于非老年组(3.85%vs 23.28%,P<0.01)。③老年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PFR较非老年组低7.36%(P<0.01),TPFR较非老年组明显延长4.75%(P<0.01),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分别明显低于非老年组15.05%、15.84%、27.04%(P<0.01)。结论 老年多支复杂血管病变明显高于非老年并伴有明显的舒张功能减退;非老年患者IRA完全闭塞率和急性室壁瘤发生率均高于老年患者,并伴有严重的心室收缩同步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心功能 心室 心绞痛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永军 黄榕翀 +5 位作者 周旭晨 张妍 佘在霞 赵军魁 石勇 马爱蕊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6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守江 杨连根 +3 位作者 安小刚 娄宏亮 王辉 葛海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简称GSH钉 )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方法 行小切口开放复位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逆行击入GSH钉固定治疗 16例股骨髁上骨折。 结果 所有骨折均在 3月内达骨性愈合 ,随访6月~ 18月 ,膝...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简称GSH钉 )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方法 行小切口开放复位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逆行击入GSH钉固定治疗 16例股骨髁上骨折。 结果 所有骨折均在 3月内达骨性愈合 ,随访6月~ 18月 ,膝关节屈曲均达 110°以上。 结论 膝关节镜下GSH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不需切开膝关节 ,不需外固定 ,对关节功能影响小 ,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损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股骨骨折 髁上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洗必泰碘络合物在感染伤口中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虎 赵津彩 +2 位作者 高弘 赵云富 陈必胜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洗必泰碘络合物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用为皮肤抗菌剂。家兔试验表明,对感染伤口在清创后使用该药可减少感染的细菌,促进愈合。
关键词 洗必泰 络合物 抑菌
下载PDF
脑肿瘤放疗后脑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锐 孙立 +3 位作者 康静波 聂青 田增民 李士月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37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采用脱水药、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立体定向或和开颅手术等治疗。结果  6 0 %的病人症状改善 ,2 0 %部分改善 ,2 0 %无效。结论 对脑组织放射性损伤进行再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37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采用脱水药、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立体定向或和开颅手术等治疗。结果  6 0 %的病人症状改善 ,2 0 %部分改善 ,2 0 %无效。结论 对脑组织放射性损伤进行再治疗及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将会使放射性脑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 ,越早期治疗越好且有望症状改善或部分恢复 ,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此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防止放射性脑损伤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放射性脑损伤 脑肿瘤 治疗
下载PDF
洛赛克与雷尼替丁预防冠心病PTCA+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风芹 郭洪涛 +1 位作者 苗青 范卫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4期1482-1482,1484,共2页
目的 探讨洛赛克与雷尼替丁预防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32 4例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组 (110例 ,静滴洛赛克 2 0mg/d)、雷尼替丁组 (10 6例 ,静滴雷尼替丁 15 0mg/d)及对照组 (10 8... 目的 探讨洛赛克与雷尼替丁预防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32 4例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组 (110例 ,静滴洛赛克 2 0mg/d)、雷尼替丁组 (10 6例 ,静滴雷尼替丁 15 0mg/d)及对照组 (10 8例 ) ,观察三组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结果 洛赛克组、雷尼替丁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率分别为 90 .6 %和 6 1.2 %。洛赛克组、雷尼替丁组用上述剂量治疗无效者经换用洛赛克 4 0mg/d后血止 ;对照组中 14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者经加用洛赛克 4 0mg/d于 72h内止血 ,4例中重度患者加用洛赛克和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停用抗凝、抗栓药 3d后血止。结论 洛赛克和雷尼替丁均有预防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且无需停用抗凝抗栓药。无论预防还是治疗洛赛克均优于雷尼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雷尼替丁 预防 冠心病 PTCA STENT 术后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爱群 付红霞 +4 位作者 孙富国 李金生 周爱玲 王学民 柯小宁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1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检测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4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A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2... 目的探讨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检测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4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A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21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腺肌病中,Cyclin A高表达及P21蛋白低表达与异位内膜浸润肌层深度及腺肌瘤的大小有关,而与痛经、月经过多无明显关系。结论Cyclin A及P21蛋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CYCLIN A P2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82例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培秀 裴素菊 张海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 护理 膝关节损伤 功能锻炼
下载PDF
置管持续冲洗在骨关节开放性损伤及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孔德明 刘文章 +2 位作者 牛志强 苗洁 赵洪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置管持续冲洗 骨关节开放性损伤 骨关节感染 临床应用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建强 张庆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以20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伤后2~6h、伤后1、3、5d采集病人股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同时测定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以20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伤后2~6h、伤后1、3、5d采集病人股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同时测定20名健康献血员TAT、F1+2、D-dimer血浆浓度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TAT、F1+2和D-dimer血浆浓度分别为3.1+0.9ng/ml、0.9±0.2nmol/l和42.6±9.3ng/ml.20例脊髓损伤病人伤后2~6h TAT、F1+2、D-dimer血浆浓度即显著增高(P<0.05),分别达45.3+14.2ng/ml、4.1+0.7nmol/l和1362±14.3ng/ml,伤后1、2d内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3、4d趋于正常.结论:脊髓损伤后可激活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于伤后数小时即可发生,且持续存在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高凝状态 缺血 治疗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卓 刘晓燕 +2 位作者 吕翠环 刘丰胜 高建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6期4727-4729,共3页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被治愈.因此,一些脊柱结核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