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穿孔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车银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5月在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因胃肠穿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其中27(30.34%)例发生术后伤口感染。根据术后有无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5月在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因胃肠穿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其中27(30.34%)例发生术后伤口感染。根据术后有无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018,95%CI:0.001,0.226)、吸烟史(OR=0.054,95%CI:0.006,0.521)、糖尿病(OR=0.005,95%CI:0.000,0.092)、血浆白蛋白(OR=0.006,95%CI:0.000,0.118)、手术时间(OR=0.030,95%CI:0.003,0.271)是胃肠穿孔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有糖尿病、入院血浆白蛋白≤30 g/L且手术时间超过2 h的胃肠穿孔术后患者易发生伤口感染;对于老年人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改善低蛋白血症以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穿孔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下载PDF
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谦 高富明 +2 位作者 赵兵 罗春梅 唐学贵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6期3227-3231,3237,共6页
肛周脓肿与肛瘘分别属于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性期即为肛瘘,两者病因、病理一致。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急性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甚至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期以肛周流... 肛周脓肿与肛瘘分别属于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性期即为肛瘘,两者病因、病理一致。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急性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甚至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期以肛周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治愈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病灶,手术是唯一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探究出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原则及临床意义均值得临床医师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 肛周脓肿 肛瘘 手术疗法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曹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70-72,共3页
探究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使用穴位贴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入选的60名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肛肠外科门诊,抽取时间段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随机分组,每组30人,即综合组(穴位贴敷+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统计研究数据,对比最终... 探究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使用穴位贴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入选的60名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肛肠外科门诊,抽取时间段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随机分组,每组30人,即综合组(穴位贴敷+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统计研究数据,对比最终菌群水平、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菌群水平对比无意义,治疗后综合组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偏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水平偏高,T检验可得P值<0.05;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意义,治疗后综合组积分更低,T检验可得P值<0.05;治疗前专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治疗后综合组评分更高,T检验可得P值<0.05。结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穴位贴敷疗法,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改善明显,预后生存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菌群水平 症状积分
下载PDF
血清PGⅠ、GS-17及TNF-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东涛 李兵 孙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泌素-17(gastrin-17,GS-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U 132例,...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泌素-17(gastrin-17,GS-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U 132例,根据有无HP感染将其分为HP感染PU组(75例)和无HP感染PU组(57例)两组。HP感染PU组中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无HP感染PU组中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比较3组血清PGⅠ、GS-17及TNF-α水平,HP感染PU组和无HP感染PU组不同溃疡类型患者血清PGⅠ、GS-17及TNF-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PGⅠ、GS-17及TNF-α水平与HP感染PU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Ⅰ、GS-17、TNF-α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对HP感染PU的诊断价值。结果HP感染PU组和无HP感染PU组血清PGⅠ、GS-17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HP感染PU组血清PGⅠ、GS-17和TNF-α水平高于无HP感染P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PU组胃溃疡患者血清GS-17水平低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PU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Ⅰ、GS-17和TNF-α水平均高于无HP感染PU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Ⅰ>70 U/ml、GS-17>55 pg/ml及TNF-α>10 ng/ml是HP感染PU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Ⅰ、GS-17和TNF-α三者联合检测对HP感染PU的诊断价值最佳。结论血清PGⅠ、GS-17及TNF-α水平升高与HP感染PU有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HP感染PU的诊断价值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