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举文 周星 王宇琛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一方面推动了民俗学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促使民俗学家介入到非遗评估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为中国民俗学家与国际同行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了解中国的非遗实践是了解中国民俗和文化传承及转换机制的必要一步。关于... 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一方面推动了民俗学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促使民俗学家介入到非遗评估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为中国民俗学家与国际同行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了解中国的非遗实践是了解中国民俗和文化传承及转换机制的必要一步。关于非遗的研究不仅仅是针对"传统"或者"政治"的研究,更是探索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和表象图景背后内在逻辑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核心问题 延续逻辑 传承机制
下载PDF
文化自愈机制及其中国实践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举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0,共11页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制,其论据就是日常生活所体现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基于共同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民俗认同"行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愈机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的历史实践证明,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内部的各"族"认同问题,往往是以"民俗认同"来达成的,否则便陷入由外来的"种族"和"民族"概念所导致的"魔圈"困境。近现代中国精英们在困惑中寻求"救国"与"自愈"时,引进了西方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试图以西方现代话语来阐释中国的历史,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它们不但没有缓解中国的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的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对于解释西方问题是有效的,但对于解决具有独特历史与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存的中国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陷入危机时。只有当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其根,认同其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文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愈、持续发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愈机制 传统传承机制 民俗认同 本土化 遗产化 传统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 被引量:9
3
作者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5期79-83,共5页
本文是民俗纪录片《山鹰之行》(The Flight of the Condor)的叙事词,讲述"非遗"概念如何从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一封信开始,发展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故事,成为至今广为使用的政治、学术和民间话语,并在文尾提出一个关键的学术和... 本文是民俗纪录片《山鹰之行》(The Flight of the Condor)的叙事词,讲述"非遗"概念如何从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一封信开始,发展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故事,成为至今广为使用的政治、学术和民间话语,并在文尾提出一个关键的学术和伦理问题。该片由沃尔迪玛·哈福斯特和制片人艾纳斯多迪尔(Aslaug Einarsdóttir)合作完成,是哈福斯特的最新专著《制造非物质遗产: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老鹰之歌"和其它故事》(Making Intangible Heritage:El Condor Pasa and Other Stories from UNESCO,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的核心一章的内容。该片配有多种字幕,并将于2018年底免费开放(中文片名:山鹰之行)。本文有助于对"非遗"的国际和历史背景的深层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保护 老鹰之歌 玻利维亚
下载PDF
民俗认同是日常生活与人文研究的核心 被引量:13
4
作者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9-17,共9页
文章界定了“民俗认同”概念,对民俗学发展史进行了反思,反对在民俗研究中使用基于种族主义的“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概念,并指出民俗学者应该,也能够结合最新的生命科学的发现和社会现实,改变学术导向,摆脱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实... 文章界定了“民俗认同”概念,对民俗学发展史进行了反思,反对在民俗研究中使用基于种族主义的“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概念,并指出民俗学者应该,也能够结合最新的生命科学的发现和社会现实,改变学术导向,摆脱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实现一次意识形态的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认同 日常生活 学科范式 民俗 族群 反种族主义
下载PDF
民俗认同:民俗学关键词之一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民俗行为的核心目的是维系个体和群体的认同,而其根本是共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这就是民俗认同。由于受到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民俗学等学科已经习惯地将所谓的种族和基于此概念的民族视为界定群体的基础。民俗认同的概念旨在指... 民俗行为的核心目的是维系个体和群体的认同,而其根本是共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这就是民俗认同。由于受到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民俗学等学科已经习惯地将所谓的种族和基于此概念的民族视为界定群体的基础。民俗认同的概念旨在指出这一错误观念,关注传统传承和自愈机制的内在逻辑,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并提出学科范式转换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认同 种族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自愈机制 学科范式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影视的民族认同情结:浅谈古琴和古埙的运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举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57-62,158,共6页
本文试图以近年影视作品中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古埙的运用来解读当代文化思潮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与重构。通过思考古琴与古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何得以运用、如何运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等问题,... 本文试图以近年影视作品中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古埙的运用来解读当代文化思潮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与重构。通过思考古琴与古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何得以运用、如何运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等问题,探讨乡土影视、乡土文化、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以及认同符号等概念。本文提出:乡土影视中体现的土文化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古琴与古埙分别是中国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体系的核心认同符号之一;影视作品运用古琴与古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强化与重构。同时,此类影视作品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对当代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整合、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凝聚力的重塑,以及对中国影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的文化魅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鉴于古琴已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认为埙也具有同样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影视 乡土文化 文化认同 认同符号 古琴 古埙
下载PDF
从刘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9-37,共9页
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 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从"刘基文化"形成初期的民俗认同实践,再到当前的"非遗化",其进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愈机制"。在论证此逻辑过程中,作者界定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及"核心认同符号"和"生命力"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认同 地域认同 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 中国文化多元一体 传统传承机制 文化自愈机制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到消费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举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保护、研究、传承到消费的过程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本文首先陈述所提倡和遵从的伦理原则,强调将学科伦理与日常生活中做人的伦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保护非遗中的记录阶段,然后,以对非遗的影...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保护、研究、传承到消费的过程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本文首先陈述所提倡和遵从的伦理原则,强调将学科伦理与日常生活中做人的伦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保护非遗中的记录阶段,然后,以对非遗的影视记录为例,分别论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列举涉及伦理和价值观的学科事例,并具体说明对非遗传统的影视记录中,在理论和技术层面都需要注意的伦理问题。本文希望抛砖引玉,尽早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和学科特点的伦理规则,特别是在民俗学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伦理原则 伦理实践 实地记录 影像记录
下载PDF
传统的七股力量:论传统在美国民俗学中的多重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丹·本-阿默思 张举文(译)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5期33-54,共22页
本文(The Seven Strands of Tradition:Varieties in Its Meaning in 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发表于1984年的《民俗研究学刊》(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1 (2-3):97-131。该期是1984年3月召开的"文化、传统、认同会议&qu... 本文(The Seven Strands of Tradition:Varieties in Its Meaning in 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发表于1984年的《民俗研究学刊》(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1 (2-3):97-131。该期是1984年3月召开的"文化、传统、认同会议"的专刊。此后,此文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已成为民俗学经典文章之一。此文不仅梳理了美国民俗学史上对传统的不同界定,也展示了对世界民俗学史上这一重要概念的解析方法,对理解民俗学中"传统"的意义有着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传承 民俗 美国民俗学
下载PDF
民俗影视记录与数字时代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数字时代的民俗记录需要民俗学者建立不同以往的文本记录、分类、研究和展示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作为民俗研究前提的民俗记录不只是形成文本,同时也隐含着记录者的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以及意识形态,尤其是伦理价值观。近二十年来的“非遗... 数字时代的民俗记录需要民俗学者建立不同以往的文本记录、分类、研究和展示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作为民俗研究前提的民俗记录不只是形成文本,同时也隐含着记录者的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以及意识形态,尤其是伦理价值观。近二十年来的“非遗”记录为民俗记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角度。本文试图界定民俗影视的概念与分类,然后阐述有关理论与方法,最后结合民俗影视记录实践探讨相关的理论、方法与伦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影视 影视民俗 民俗纪录片 影视与文本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传统之“便利”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云(译)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18-28,共11页
传统作为一种易于取用的文化资源,代表着社会控制与表达的日常过程,往往与标准化、商业化、间断性和现代化进程形成鲜明对比。掌握传统的“便利性(handiness)”是民俗学研究分析策略的关键。追溯“传统”这一术语的历史与语言学渊源,将... 传统作为一种易于取用的文化资源,代表着社会控制与表达的日常过程,往往与标准化、商业化、间断性和现代化进程形成鲜明对比。掌握传统的“便利性(handiness)”是民俗学研究分析策略的关键。追溯“传统”这一术语的历史与语言学渊源,将一系列与“手”相关的隐喻及象征指向联系和比较民俗文化实践的过程,这有利于对传统之“便利”的分析,也有利于从使用方法、内容以及社会环境中理解传统与现代性的关联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便利性 民俗学 文化实践
下载PDF
迈向文学童话的定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杰克·齐普斯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5期11-22,共12页
童话的起源现在被追溯到3世纪的罗马,但对当今有关童话的研究和传播有实质影响的历史始于17世纪末。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童话从民间文学到作家文学的演变历程,特别突出了17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德国在欧洲童话传播与研究中的作用,并且进一... 童话的起源现在被追溯到3世纪的罗马,但对当今有关童话的研究和传播有实质影响的历史始于17世纪末。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童话从民间文学到作家文学的演变历程,特别突出了17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德国在欧洲童话传播与研究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阐释了童话在当今的不同发展方向,例如,文学化与商业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童话起源 民间故事 童话故事 儿童童话 文学童话
下载PDF
想象公共民俗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举文(译)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15-31,共17页
当民俗成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时,一个根本的问题被忽略了:有什么民俗不是公共的?通过对美国公共民俗学在半个世纪中的形成与发展的回顾和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没有那些积极从事公共民俗事业的先驱,美国社会中的阶级与意识形态等矛盾... 当民俗成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时,一个根本的问题被忽略了:有什么民俗不是公共的?通过对美国公共民俗学在半个世纪中的形成与发展的回顾和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没有那些积极从事公共民俗事业的先驱,美国社会中的阶级与意识形态等矛盾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改善。因此,对公共民俗的关注,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对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等问题的回应,也是民俗研究对政治与原则、多元文化,以及群体关系等问题的必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民俗 应用民俗 参与 社区 社会不公正 社会不公平
下载PDF
一位改变英语世界对格林兄弟童话认识的学者:杰克·齐普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是当今世界上研究童话故事的著名学者。在半个多世纪里,齐普斯在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在小学和社区积极推动讲故事活动的践行者。齐普斯的学术成果丰厚,但... 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是当今世界上研究童话故事的著名学者。在半个多世纪里,齐普斯在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在小学和社区积极推动讲故事活动的践行者。齐普斯的学术成果丰厚,但在国内尚缺少系统介绍。为了系统翻译和介绍齐普斯的学术思想,本人组织编译了《童话的研究:杰克•齐普斯文集》(拟定书名),而本文仅就齐普斯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贡献做简单介绍,期望在更多的译文发表后,国内学者能通过深入研究齐普斯的著作来促进国内童话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文学 民俗学 叙事研究
下载PDF
民俗的承启关系:暗示与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举文(译)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41-49,共9页
这是作者对民俗的承启关系(context;或译"语境")的三篇重要文章之一。~①丹·本-阿默思在1969年界定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这个概念之后,又以此文进一步分析了民俗的承启关系的内涵,发表于威廉·... 这是作者对民俗的承启关系(context;或译"语境")的三篇重要文章之一。~①丹·本-阿默思在1969年界定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这个概念之后,又以此文进一步分析了民俗的承启关系的内涵,发表于威廉·巴斯科主编的《民俗学前沿》(1977)。巴斯科姆在该文集的前言中高度赞扬了作者的这篇文章。这是作者对承启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开拓了民俗学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启关系 描述性民俗学 民间文学 有序与无序 新观念
下载PDF
民俗中到底有母题吗? 被引量:2
16
作者 丹.本-阿默思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4期56-65,共10页
这是作者继1980年的《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otif in Folklore)后发表的又一篇有关母题的力作,对母题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在文中深刻剖析了作为"故事中最小单元"的"母题"分析概念的形成背景... 这是作者继1980年的《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otif in Folklore)后发表的又一篇有关母题的力作,对母题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在文中深刻剖析了作为"故事中最小单元"的"母题"分析概念的形成背景和不同观点看法,进而提出以"象征符号"来理解故事的基本元素。这篇文章对理解叙事中的"母题"和"母题素"等概念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母题素 象征符号 民间文学 民俗
下载PDF
谚语的验证在于试用:作为先锋谚语学家的阿兰·邓迪斯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熠(译) 张举文(校)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40-52,共13页
阿兰·邓迪斯在民俗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谚语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谚语学家之一。本文对邓迪斯的谚语研究和所使用的丰富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总结概述,论述了他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献... 阿兰·邓迪斯在民俗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谚语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谚语学家之一。本文对邓迪斯的谚语研究和所使用的丰富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总结概述,论述了他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献给邓迪斯的纪念文集、作为"三层分析法"理论典例的谚语、邓迪斯对谚语学的主要贡献、用于表达思想观念的谚语、关于种族污蔑和民族性格的阴暗面的谚语、作为补充民俗资料的谚语、邓迪斯基于俗谚的四部著作,以及谚语学和谚语志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谚语学 精神分析 谚语的模糊性
下载PDF
沃尔夫冈·米德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在当今国际谚语学研究领域,沃尔夫冈·米德(Wolfgang Mieder)的观点和著述几乎是每个出版物都无法不引用的。遗憾的是,在国内的谚语研究方面,特别是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对谚语的研究中,米德的学术成果还没有体现出来,尽管早在20世纪90... 在当今国际谚语学研究领域,沃尔夫冈·米德(Wolfgang Mieder)的观点和著述几乎是每个出版物都无法不引用的。遗憾的是,在国内的谚语研究方面,特别是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对谚语的研究中,米德的学术成果还没有体现出来,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过中文的翻译①,但是其被作为学英语的辅助读物,而少有的学术介绍也很不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德 沃尔夫冈 民间文学 民俗学 出版物 谚语 学术成果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儿童民俗及其研究探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儿童民俗涉及民俗传统的各个方面,是理解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承的独特认知视角,对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家庭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儿童民俗研究主要存在于欧美国家,中国民俗学对儿童民俗的研究亟待加强。
关键词 儿童民俗 理论与方法 儿童民俗实践 儿童民俗记录
下载PDF
姜还是老的辣:谚语表达的四种人生价值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5期23-37,共15页
“中文谚语之丰富与普及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都难于媲美的。”这是一百多年前研究和翻译中文谚语的西方人所总结的。完成于十多年前的《中国谚语集成》搜集了各地流行的谚语七百多万条。但是,谚语研究的谚语学建设则远远落后于相关的... “中文谚语之丰富与普及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都难于媲美的。”这是一百多年前研究和翻译中文谚语的西方人所总结的。完成于十多年前的《中国谚语集成》搜集了各地流行的谚语七百多万条。但是,谚语研究的谚语学建设则远远落后于相关的学科研究,如民间故事和神话等。在此,针对“姜还是老的辣”这条谚语,以中国谚语发展史的阶段划分和特征归纳为前提,探讨该谚语的起源与变异,同时简介“反用谚语”和“戏用谚语”等谚语研究概念和方法,最后以有关老年和老龄化现象的谚语来阐释中国文化中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谚语学 老年 反用谚语 戏用谚语 人生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