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研究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利·哈林 杨柳(译) 张举文(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混合 文化协商 民俗文本
下载PDF
走向民俗学的未来--评李牧《遗产的旅行:中国非遗的北美之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连山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遗产的旅行:中国非遗的北美之路》讲述的是作者李牧所见和亲历的有关北美华人在跨文化境遇中的民俗故事。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背后,充斥着不同文化和群体之间的激烈冲突、竞争、妥协与合作。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当下,该书关于... 《遗产的旅行:中国非遗的北美之路》讲述的是作者李牧所见和亲历的有关北美华人在跨文化境遇中的民俗故事。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背后,充斥着不同文化和群体之间的激烈冲突、竞争、妥协与合作。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当下,该书关于人口迁徙在文化方面造成的影响的研究,与北京大学的陈连山教授正在思考的中国民俗学超越一国民俗学的边界、走向世界的想法不谋而合。同时,该书也是对美国威涞大学张举文教授提出的“第三种文化”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引发了其有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进一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一国民俗学 人口迁徙 走向世界 李牧 第三种文化 文化境遇 妥协与合作
下载PDF
影视民俗与中国文化认同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举文 桑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1-61,共11页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民俗 民俗影视(民俗电影) 民俗学电影 第五代导演 散居民导演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透过传统看传统 被引量:7
4
作者 爱略特·奥林 孙非寒(译) 张举文(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18,共16页
"传统"这一术语一直是民俗学研究领域中众多关键词之一。文章对民俗学界是否剖析过"传统"及传统是否作为一个用以帮助民俗学家感知、探索和解释世界的分析性范畴进行了九个方面的探讨,分别是:作为过程和产物的传统... "传统"这一术语一直是民俗学研究领域中众多关键词之一。文章对民俗学界是否剖析过"传统"及传统是否作为一个用以帮助民俗学家感知、探索和解释世界的分析性范畴进行了九个方面的探讨,分别是:作为过程和产物的传统、传统与创造性、传统:客位和主位分析、传统与现代性、民俗与传统、作为当代主题的传统、传统的驱动力、传统研究的趋向以及传统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当民俗学家厘清传统的运行机制时,民俗学才能成为一门"传统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民俗 创造性 现代性 困境 “传统科学”
下载PDF
民或俗? 二分法的代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爱略特·奥林 张茜 +1 位作者 张茜(译) 张举文(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在"民"或"俗"之间做出一种选择,这对民俗学者来说可能是个奇怪的问题。究竟是侧重对"民"的研究,还是将"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本上来讲,"民"和"俗"两者本身相辅相成,... 在"民"或"俗"之间做出一种选择,这对民俗学者来说可能是个奇怪的问题。究竟是侧重对"民"的研究,还是将"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本上来讲,"民"和"俗"两者本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民俗学学科内部的这两种观点的分界是真实存在的,并对民俗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必须在"民"或"俗"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想要否定或杜绝这样的二分法是没有益处的,事实上,两种方式各有其意义,旨在将民俗学引向不同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学院派民俗学 公众派民俗学 二分法 伦理
下载PDF
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17,共6页
无论是仪式中的行为,还是叙事中的母题元素,无一不是因地理、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礼仪与母题不断修正或更换现有行为或元素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状况。通过对近年实地观察到的仪式与叙事活... 无论是仪式中的行为,还是叙事中的母题元素,无一不是因地理、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礼仪与母题不断修正或更换现有行为或元素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状况。通过对近年实地观察到的仪式与叙事活动的分析,简论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这一对概念,对传统能经历各种社会冲击而延续发展或被摈弃提出有益思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入殓 故事类型 月老 传统有效性 传统生命力
下载PDF
壮族歌仙的定位:刘三姐与音乐表演中的空间和性别问题
7
作者 蒋岚 陈超颖(译) 张举文(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0-43,共14页
作为广西音乐遗产中的偶像,刘三姐的形象被一再情境化。近年来,以刘三姐为核心打造的景点层出不穷,她的家乡、广西地方以及少数民族族群都将刘三姐当成富有竞争力的标识。文化表演《印象.刘三姐》力图展示地方社会,但对于刘三姐该被如... 作为广西音乐遗产中的偶像,刘三姐的形象被一再情境化。近年来,以刘三姐为核心打造的景点层出不穷,她的家乡、广西地方以及少数民族族群都将刘三姐当成富有竞争力的标识。文化表演《印象.刘三姐》力图展示地方社会,但对于刘三姐该被如何表现却引发了当地关于艺术与挪用的公开论争。基于2003–2004年《印象.刘三姐》制作期间进行的田野调查,对广西最富盛名的这一文化表演中所呈现出的民族展示与文化所有权问题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相关论争并探讨了这类利用共享的文化资源、以盈利为目的的冒险性表演所蕴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民俗 民族 壮族 刘三姐
下载PDF
跨出局内人的眼光:民俗传统的释义与重构
8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对民俗传统的释义总是有着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差异,也总是有着实践者与观察者的不同。作为研究民俗传统的学者的释义可以是对问题的提出,不一定是对问题的解决,更不一定是对实践者的影响或导引。因此,对变化中的传统,特别是在全球化... 对民俗传统的释义总是有着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差异,也总是有着实践者与观察者的不同。作为研究民俗传统的学者的释义可以是对问题的提出,不一定是对问题的解决,更不一定是对实践者的影响或导引。因此,对变化中的传统,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地方传统的传承现象,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与释义是民俗学者的分内事。这些释义应该有助于理解当下社会对传统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释义 民俗 重构 观察者 全球化 学者
下载PDF
跨出局内人的眼光:民俗传统的翻译与传承
9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0-30,共1页
民俗研究就是翻译研究。对过去的传统的研究是以现代的眼光翻译历史;对异民族民俗的研究是以他者的眼光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翻译与阐释。即使对眼下问题的记叙与理解也渗透着对不同观点的翻译与再现。民俗学研究者就是民俗文化的翻译... 民俗研究就是翻译研究。对过去的传统的研究是以现代的眼光翻译历史;对异民族民俗的研究是以他者的眼光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翻译与阐释。即使对眼下问题的记叙与理解也渗透着对不同观点的翻译与再现。民俗学研究者就是民俗文化的翻译者。这种翻译不仅是通过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翻译 传统 传承 民俗学
下载PDF
亚民俗:学科发展的有机动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举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8,共6页
通过扩延"亚民俗"这一概念,民俗学可将"亚民俗"视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近年来中美民俗学界的交流为背景,梳理了以中美为主线的中外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别指出利用民俗的"传教士"与&q... 通过扩延"亚民俗"这一概念,民俗学可将"亚民俗"视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近年来中美民俗学界的交流为背景,梳理了以中美为主线的中外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别指出利用民俗的"传教士"与"学术"交流史上的转折点,强调对跨文化交流中意识形态的特别关注,即对自我传统的根的认同,提倡自信的、平等的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民俗 民俗交流 民俗学 记录自己 人研究人
原文传递
民俗影像的核心符号记录与相关伦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举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影视记录民俗或传统文化无疑是许多相关学科的必要研究手段之一。借鉴美国民俗学的发展经验,可以有助于中国民俗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结合近些年来中国民俗与影视的结合,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指出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利用影视记录民俗或传统文化无疑是许多相关学科的必要研究手段之一。借鉴美国民俗学的发展经验,可以有助于中国民俗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结合近些年来中国民俗与影视的结合,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指出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特别提出记录民俗中要关注核心符号的记录,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影像 影视民俗 核心符号 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