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国强
王伟锋
+2 位作者
相程江
金茂和
韩哲英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415-1416,1419,共3页
目的探讨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725例行混合痔或肛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进一步按输液量不同分为<1 000ml组675例、1 000~1 500ml组855例和>1 500ml组195例,比较...
目的探讨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725例行混合痔或肛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进一步按输液量不同分为<1 000ml组675例、1 000~1 500ml组855例和>1 500ml组195例,比较各组间术后情况。结果肛门疾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为67.7%,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仍有270例患者因尿潴留而需要导尿。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术后疼痛评分、麻醉解除时间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均无关(均P>0.05);而输液量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关(P<0.05)。不同输液量组间术后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输液量增加,术后排尿时间缩短,尿潴留发生率增加,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降低。结论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影响,控制输液量会增加术后口渴程度,但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于常规患者,建议临床上将输液量控制在1 000m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量
尿潴留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强
相程江
+2 位作者
金茂和
王伟锋
梁锦豪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645-1646,共2页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与皮肤缝合时间,又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负压引流
手术切口
感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园伟
金茂和
相程江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003-1005,共3页
结肠癌为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豫左右[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加辅助放化疗。针对右半结肠癌采用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有中间入路和外侧入路两种方式[2-3]。外侧入路是指先从侧腹膜寻找天然间隙,...
结肠癌为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豫左右[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加辅助放化疗。针对右半结肠癌采用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有中间入路和外侧入路两种方式[2-3]。外侧入路是指先从侧腹膜寻找天然间隙,然后处理血管,此方式不易损伤血管,可避免术中大出血,由易入难,安全性和操控性好;而中间入路是指先处理血管,在阻断肿瘤血运后切除右半结肠,更符合无瘤原则,但对解剖技术要求高,手术操作难度大。两种入路孰优孰劣,临床上仍有不同看法。对此,本研究分析比较采取中间入路或外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以期为临床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外侧入路
围术期
癌患者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右半结肠癌
手术治疗
损伤血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
4
作者
汪国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49-349,共1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揭示影响本组病例愈后的主要因素.方法近年来我院共收住自发性结肠穿孔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1岁~81岁,平均72.2岁,发病前均体健;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明显腹膜炎体征,腹穿抽得脓性粪臭腹水;术...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揭示影响本组病例愈后的主要因素.方法近年来我院共收住自发性结肠穿孔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1岁~81岁,平均72.2岁,发病前均体健;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明显腹膜炎体征,腹穿抽得脓性粪臭腹水;术前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3例,阑尾炎及胰腺炎各1例;均为乙状结肠穿孔,行肠穿孔修补外置术3例,肠穿孔修补加近端结肠造瘘2例.结果发病8h内手术3例,2例出现休克症象,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肺部感染,均治愈;发病14h,24h手术各1例,术前均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压,术中术后血压极不稳定,分别于术后1d,4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本病愈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并发症
肠穿孔/病因学
肠穿孔/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5
作者
张园伟
金茂和
+2 位作者
相程江
赵东明
唐建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998-2001,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切口部位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自动套扎术在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一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6
作者
张国强
金茂和
+1 位作者
唐建刚
马向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6期467-469,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肛瘘切除术的62例低位肛瘘患者(肛瘘切除组)、自动套扎术(RPH)的82例混合痔患者(痔RPH组)、肛瘘切除联合RPH治疗38例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患者(切除联合RPH组)的临床资料.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肛瘘切除术的62例低位肛瘘患者(肛瘘切除组)、自动套扎术(RPH)的82例混合痔患者(痔RPH组)、肛瘘切除联合RPH治疗38例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患者(切除联合RPH组)的临床资料.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术后第1、3天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的术后排尿障碍为8%与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11%与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0与8%)、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2%与8%)术后导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术后瘢痕面积及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出血、感染及直肠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痔
消化系统手术
自动套扎术
Ⅰ期
原文传递
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7
作者
金茂和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为探讨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口服奥沙拉嗪钠(A组,27例)、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B组,29例)、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C组,30例)和奥沙拉嗪钠口服...
为探讨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口服奥沙拉嗪钠(A组,27例)、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B组,29例)、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C组,30例)和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D组,112例)四种方法治疗UC的疗效。结果显示,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1/27)、75.9%(22/29)、96.7%(29/30)和95.5%(107/112),复发率分别为25.9%(7/27)、41.4%(12/29)、3.3%(i/30)和5.4%(6/112)。经统计学分析,C、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B组,P均d0.05;C组与D组之间、A组与B组之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或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治疗UC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复合方
复方黄柏液
奥沙拉嗪钠
保留灌肠
原文传递
题名
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国强
王伟锋
相程江
金茂和
韩哲英
机构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415-1416,141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725例行混合痔或肛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进一步按输液量不同分为<1 000ml组675例、1 000~1 500ml组855例和>1 500ml组195例,比较各组间术后情况。结果肛门疾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为67.7%,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仍有270例患者因尿潴留而需要导尿。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术后疼痛评分、麻醉解除时间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均无关(均P>0.05);而输液量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关(P<0.05)。不同输液量组间术后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输液量增加,术后排尿时间缩短,尿潴留发生率增加,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降低。结论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影响,控制输液量会增加术后口渴程度,但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于常规患者,建议临床上将输液量控制在1 000ml以内。
关键词
输液量
尿潴留
影响因素
分类号
R657.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强
相程江
金茂和
王伟锋
梁锦豪
机构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645-1646,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与皮肤缝合时间,又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负压引流
手术切口
感染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园伟
金茂和
相程江
机构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003-1005,共3页
文摘
结肠癌为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豫左右[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加辅助放化疗。针对右半结肠癌采用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有中间入路和外侧入路两种方式[2-3]。外侧入路是指先从侧腹膜寻找天然间隙,然后处理血管,此方式不易损伤血管,可避免术中大出血,由易入难,安全性和操控性好;而中间入路是指先处理血管,在阻断肿瘤血运后切除右半结肠,更符合无瘤原则,但对解剖技术要求高,手术操作难度大。两种入路孰优孰劣,临床上仍有不同看法。对此,本研究分析比较采取中间入路或外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以期为临床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外侧入路
围术期
癌患者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右半结肠癌
手术治疗
损伤血管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
4
作者
汪国胜
机构
浙江省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49-349,共1页
文摘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揭示影响本组病例愈后的主要因素.方法近年来我院共收住自发性结肠穿孔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1岁~81岁,平均72.2岁,发病前均体健;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明显腹膜炎体征,腹穿抽得脓性粪臭腹水;术前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3例,阑尾炎及胰腺炎各1例;均为乙状结肠穿孔,行肠穿孔修补外置术3例,肠穿孔修补加近端结肠造瘘2例.结果发病8h内手术3例,2例出现休克症象,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肺部感染,均治愈;发病14h,24h手术各1例,术前均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压,术中术后血压极不稳定,分别于术后1d,4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本病愈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结肠疾病/并发症
肠穿孔/病因学
肠穿孔/外科学
Keywords
colonic diseases /complications
intestinal perforation/etiology
intestinal perforation/surgery
分类号
R656.1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5
作者
张园伟
金茂和
相程江
赵东明
唐建刚
机构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998-2001,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6RCB020)
文摘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切口部位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Incision site infection
Pathogen
Related factor
Prevention measure
分类号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自动套扎术在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一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6
作者
张国强
金茂和
唐建刚
马向明
机构
浙江省绍兴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6期467-469,共3页
文摘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肛瘘切除术的62例低位肛瘘患者(肛瘘切除组)、自动套扎术(RPH)的82例混合痔患者(痔RPH组)、肛瘘切除联合RPH治疗38例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患者(切除联合RPH组)的临床资料.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术后第1、3天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的术后排尿障碍为8%与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11%与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0与8%)、痔RPH组与切除联合RPH组(2%与8%)术后导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瘘切除组与切除联合RPH组术后瘢痕面积及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出血、感染及直肠狭窄.
关键词
直肠瘘
痔
消化系统手术
自动套扎术
Ⅰ期
Keywords
Rectal fistula
Hemorrhoids
Digestive system surgica procedures
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
Phase Ⅰ
分类号
R657.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7
作者
金茂和
机构
浙江省
嵊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出处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文摘
为探讨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口服奥沙拉嗪钠(A组,27例)、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B组,29例)、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C组,30例)和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D组,112例)四种方法治疗UC的疗效。结果显示,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1/27)、75.9%(22/29)、96.7%(29/30)和95.5%(107/112),复发率分别为25.9%(7/27)、41.4%(12/29)、3.3%(i/30)和5.4%(6/112)。经统计学分析,C、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B组,P均d0.05;C组与D组之间、A组与B组之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或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治疗UC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复合方
复方黄柏液
奥沙拉嗪钠
保留灌肠
Key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Compound Chinese drugs
Compound Huangbai Fluid
Olsalazine sodiumRetention enema
分类号
R259.746.2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张国强
王伟锋
相程江
金茂和
韩哲英
《浙江医学》
CAS
201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张国强
相程江
金茂和
王伟锋
梁锦豪
《浙江医学》
CAS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张园伟
金茂和
相程江
《浙江医学》
CAS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
汪国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
张园伟
金茂和
相程江
赵东明
唐建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原文传递
6
自动套扎术在低位肛瘘合并混合痔一期治疗中的应用
张国强
金茂和
唐建刚
马向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1
原文传递
7
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金茂和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