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家明 佘永华 +4 位作者 冉茂成 叶秋萍 刘剑 张良君 李春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骨间后神经的起源、行程、受卡压原因,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侧成人尸体上肢,将骨间后神经分为3段(见附图):桡管段为从起点到旋后肌入口的距离,旋后肌管段为入口到出口的距离,旋后肌管后段为出旋后肌管以... 目的研究骨间后神经的起源、行程、受卡压原因,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侧成人尸体上肢,将骨间后神经分为3段(见附图):桡管段为从起点到旋后肌入口的距离,旋后肌管段为入口到出口的距离,旋后肌管后段为出旋后肌管以后的分支。观察骨间后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旋后肌管入口、出口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用游标卡尺测量桡管段和旋后肌管段长度,旋后肌管入、出口的宽度。结果骨间后神经桡管段和旋后肌管段长度分别为(36.1±10.7)mm(均数±标准差,下同)和(39.7±0.89)mm。旋后肌管入口宽度为(12.4±0.29)mm,腱性结构占65%(26例),膜性结构占20%(8例),肌性结构为15%(6例)。出口位于拇长展肌上缘上方(15.3±0.68)mm,宽度(12.9±0.55)mm,肌性结构占52.5%(21例),腱性结构占40%(16例),膜性结构占7.5%(3例)。结论桡管和旋后肌管的解剖结构有时可导致骨间后神经受卡压,本文资料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神经 桡管 旋后肌管
下载PDF
听诊三角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4
2
作者 代小思 朱小华 +2 位作者 陈莉 蒋晓婷 李渝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左、右听诊三角进行解剖学观测,探讨纵隔手术的理想入路。方法选择4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让上肢处于解剖位和外展90,°解剖、观测并比较左、右听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结果在外展90°时左、右听诊三角面积均显著增... 目的对左、右听诊三角进行解剖学观测,探讨纵隔手术的理想入路。方法选择4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让上肢处于解剖位和外展90,°解剖、观测并比较左、右听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结果在外展90°时左、右听诊三角面积均显著增大,左听诊三角内髂肋肌的面积显著变小;左听三诊的上角位置较高,它的上角、内侧角距后正中线的距离较近。结论纵隔手术入路经左听诊三角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诊三角
下载PDF
股三角境界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家明 冉茂成 +4 位作者 佘永华 陈志雄 周秋曦 杨孛 魏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为了积累局部解剖学的新资料,研究和探讨股三角与收肌管境界的相互关系。方法测量64侧成人尸体股部长度,解剖、观察股三角的境界,以缝匠肌内侧缘,长收肌内、外侧缘为标志,观测股三角的境界。结果以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内侧缘相交... 目的为了积累局部解剖学的新资料,研究和探讨股三角与收肌管境界的相互关系。方法测量64侧成人尸体股部长度,解剖、观察股三角的境界,以缝匠肌内侧缘,长收肌内、外侧缘为标志,观测股三角的境界。结果以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内侧缘相交点作为股三角的下内侧界,股三角的尖距离股中点稍上方,则股三角基本占居股部长度的上1/2段,而收肌管(Hunter canal)也不占股部长度的中1/3段。以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外侧缘相交点作为股三角的下内侧界,则符合传统的股三角和收肌管的描述。结论根据本文观测股三角和收肌管境界的结果显示,股三角的下内侧界以长收肌外侧缘为界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股三角 收肌管
下载PDF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初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邓长弓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4-505,共2页
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出现给现代解剖学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了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在解剖教学中运用的未来。
关键词 数字化可视人体 解剖学教学 应用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4 位作者 罗天友 蔡昌平 李琦 姚开情 刘筱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19/110),FTP占7.27%(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1/110);2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3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5.56,P<0.001);4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发育不良 孤立性椎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走行迂曲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莉 罗天友 +4 位作者 吕发金 许仕全 邓世山 蔡昌平 姚开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程度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5例行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检查...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程度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5例行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检查的后循环缺血患者(PCI组)和108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正常人。在VR图像上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是否有迂曲,并分别测量每个迂曲的角度。根据迂曲数量和迂曲角度对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迂曲程度行迂曲评级。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PC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PCI组的左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66.860,P=0.000;χ2=43.457,P=0.000;χ2=19.203,P=0.000)。(2)PCI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迂曲程度≥Ⅲ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1.115,P=0.000;χ2=86.620,P=0.000;χ2=43.371,P=0.000)。(3)椎动脉颅内段走行迂曲与PCI相关(r=0.49,P=0.000);椎动脉颅内段迂曲程度≥Ⅲ级与PCI中等强度相关(r=0.65,P=0.000)。基底动脉走行迂曲与PCI相关(r=0.25,P=0.000);基底动脉颅内段迂曲程度≥Ⅲ级与PCI相关(r=0.37,P=0.000)。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可能引起PCI,尤其是当椎动脉迂曲程度达到Ⅲ级以上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迂曲 基底动脉迂曲 基底动脉延长
下载PDF
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史丹丹 陈莉 +2 位作者 罗天友 方维东 马超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对26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及MR扫描。分别计算全脑灰质、白质、丘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对26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及MR扫描。分别计算全脑灰质、白质、丘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梗死组:(774 291.49±42 370.85)mm^3,对照组(802 999.21±37 075.84)mm^3,t=2.442,P=0.018]。梗死组全脑白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5 587.51±32 886.53)mm^3,(717 580.47±31 911.05)mm3,t=1.634,P=0.108]。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及图形回忆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491、0.427,P=0.017、0.042);全脑灰质体积与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丘脑梗死体积与全脑灰质体积、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小,可能是其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脑梗死 灰质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史丹丹 陈莉 +2 位作者 罗天友 马超豪 刘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1-724,7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抑郁症的患者24例,并分别于电休克治疗前后进行rf MRI扫描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24)测试。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默认网络成分,并分析组间差异。分别提取治疗前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并与前后2次HDRS24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后HDRS24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5,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默认网络中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clusters>10),左侧颞中回、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前额叶内侧功能连接减低(P<0.01,clusters>10);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前后2次的HDRS24评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经电休克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发生部分逆转,推测为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重要脑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疼痛对大鼠胃、结肠CGRP、SP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国栋 冯志松 +1 位作者 张晓英 黄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疼痛对大鼠胃、结肠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目的研究疼痛对大鼠胃、结肠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和结肠中CGRP和SP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及胃、结肠CGRP和SP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左足跖皮下注射甲醛可致痛症状产生,并引起胃、结肠CGRP含量升高及SP含量下降。进而抑制大鼠胃、结肠蠕动,产生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消化道 肠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下载PDF
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CGRP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英 杨国栋 +1 位作者 佘永华 蔡昌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疼痛产生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 目的通过测定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疼痛产生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股动脉血、下丘脑和脊髓中CGRP的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SD大鼠血浆中及下丘脑和脊髓CGRP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5%甲醛可致疼痛症状产生;提示皮下注射甲醛所致疼痛可引起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的CGRP释放增加,结果导致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丘脑和脊髓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反义核苷酸转染骨肉瘤细胞后Survivin与VEGF表达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长弓 钱学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Survivin与VEGF反义核苷酸转染骨肉瘤细胞后表达的相互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VEGF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骨肉瘤细胞(9607细胞系),空脂质体处理对照组细胞;采用MT...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Survivin与VEGF反义核苷酸转染骨肉瘤细胞后表达的相互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VEGF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骨肉瘤细胞(9607细胞系),空脂质体处理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9607细胞转染两种ASODN后生长均受到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在Survivin-ASODN组和VEGF-ASODN组9607细胞中,Survivin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较对照组降低。经统计软件相关分析Survivin-ASODN组Sur-vivin mRNA与VEGF mRNA表达量抑制率的相关系数r=0.602(p=0.038);VEGF-ASODN组中VEGF mRNA与Survivin mR-NA表达量的抑制率相关系数r=0.702(p=0.011)。结论Survivin-ASODN和VEGF-ASODN均能下调骨肉瘤细胞中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Survivin-ASODN和VEGF-ASODN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9607细胞系)增殖,诱导其调亡。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方方 蒲卢兰 +3 位作者 荣欣欣 刘家有 杨懿 刘文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评估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 目的评估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常规西药治疗组相比,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VID-19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病死率、症状缓解率(发热、气促)、胸部CT改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咳嗽、疲乏症状缓解率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VID-19和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CT改善率以及缓解发热、气促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缓解咳嗽、疲乏临床症状有一定优势,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汤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肱二头肌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13
作者 赖世超 黄旭蕾 谢兴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肱二头肌 皮神经异常 肩胛骨 肘关节 旋后肌 肩关节 左上肢 个头 肌腱
下载PDF
丘脑梗死患者海马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4 位作者 罗天友 史丹丹 蔡昌平 李琦 张志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梗死后记忆功能减退患者海马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初步揭示其记忆功能减退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选取23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TI组)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 目的探讨丘脑梗死后记忆功能减退患者海马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初步揭示其记忆功能减退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选取23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TI组)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MRI全脑高分辨率解剖成像和静息态f MRI扫描。运用Freesuefer V.5.3软件进行海马分割及体积计算,采用DPARSF、SPM 8软件进行静息态f MRI数据预处理、ALFF值计算及统计分析。结果 (1)TI组MMSE评分(P=0.000)、词语短延迟回忆(P=0.001)、长延迟回忆(P=0.000)、再认(P=0.000)、复杂图形回忆(P=0.000)及数字倒背(P=0.006)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TI组的病灶侧海马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2),健侧海马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37);(3)与对照组比较,TI组患者的病灶侧海马ALFF值增加。结论丘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减退可能是病灶侧海马体积萎缩所致,海马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为代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梗死 记忆 海马 低频振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