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相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红俐 陈世孝 +3 位作者 任勇 张福洲 孙昊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期相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33例PRCC患者的多期相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同亚型在临床指标、CT影像特征、多期相CT... 目的:探讨多期相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33例PRCC患者的多期相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同亚型在临床指标、CT影像特征、多期相CT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Ⅱ型PRCC的病理学分期及分级均显著高于Ⅰ型(T3+T4期肿瘤,31.8%vs 9.1%;高级别肿瘤,54.5%vs 9.1%)(P<0.05),两型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肿瘤最大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型在形态、边界、异质性、CT分型、集合系统受累、囊变坏死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Ⅱ型病灶主要呈分叶状(54.5%),边界模糊(63.6%)、密度不均(95.5%),易浸润性生长(50%)、常伴集合系统受累(40.9%)和囊变坏死(81.8%),在钙化、淋巴结增大、静脉癌栓形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型皮髓质期净增CT值分别为(17.18±17.60)HU、(38.91±22.31)HU,Ⅰ、Ⅱ型实质期净增CT值分别为(26.45±12.06)HU、(40.00±18.96)HU,两种亚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增强三期、延迟期净增CT值及绝对洗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期相CT对PRCC亚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合并食管瘘的围手术期风险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欣 钟立明 +3 位作者 胡鸿 游箭 赵晓伟 胡孔琼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在金属内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和其他风险的特点。结果支架治疗前风险包... 目的探讨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在金属内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和其他风险的特点。结果支架治疗前风险包括:①食道癌放疗后出现食道-气管瘘患者随时有大出血死亡风险(2例)。②支架置入术时机推迟导致病变加重、体质恶化并增加手术难度。支架治疗中相关风险包括:①术中出血36例、术中支架移位1例(及时补放第2枚支架)、摔下检查床1例。②术后需药物止痛42例、少量呕血14例、支架压迫气管致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2例、大呕血死亡5例;食团阻塞支架3例。结论重视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围手术期风险,提高对医疗和非医疗风险的认识有助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 金属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两种穿刺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文晓霞 赵景宏 +2 位作者 陈勇 邓建平 游箭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1期1559-1560,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观察210例接受桡动脉途径(TRI组)及170例接受股动脉途径(TFI组)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迷走反射、排尿困难、急性血栓、心包...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观察210例接受桡动脉途径(TRI组)及170例接受股动脉途径(TFI组)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迷走反射、排尿困难、急性血栓、心包填塞等发生情况及护理特点。结果两种途径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急性血栓、心包填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I组的局部血肿、迷走反射和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T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均是安全可行的,但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患者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涛 杜泳荟 +3 位作者 郭志伟 冉丽 李钟梅 母其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患者女,56岁,绝经1年,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妇科查体:宫颈见新生血管及赘生物;宫体增大,约孕4月大小。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CA125)164.30 U/ml,癌胚抗原、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均正常。MRI:盆腔及宫颈区域见85.12 mm×80.... 患者女,56岁,绝经1年,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妇科查体:宫颈见新生血管及赘生物;宫体增大,约孕4月大小。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CA125)164.30 U/ml,癌胚抗原、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均正常。MRI:盆腔及宫颈区域见85.12 mm×80.56 mm×60.72 mm肿块,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图1A),T2WI以混杂高信号为主(图1B),增强后病灶边缘及实性成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C),病灶内可见片状不规则无强化区;考虑子宫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于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粘连分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肉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