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建英 胡凌云 +2 位作者 张福洲 何孔明 蒋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751-1755,共5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经手术、组织学活检及激素治疗后好转证实的AIP作为观察组,18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组病灶... 目的探讨和分析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经手术、组织学活检及激素治疗后好转证实的AIP作为观察组,18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组病灶的形态、密度、被膜样边缘、强化方式、胰管改变和胰腺外等方面的不同。结果2组胰腺病变在腊肠样改变、局灶性密度减低、密度均匀度、增强后静脉期病灶强化密度、延迟强化、被膜样边缘、胰周淋巴结肿大、胆管渐进性狭窄、胆管截断与胆管壁强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胰管扩张、胰周血管受累情况、合并假性囊肿形成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南翔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岁儿童脊柱结核患者共44例,均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 目的探讨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岁儿童脊柱结核患者共44例,均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s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s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VAS量表评分。结果 44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和进行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0~100月,平均31.2月。随访期间患儿均未发生骨吸收、骨不连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与术前主弯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主弯冠状面后凸Cobb′s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主弯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主弯冠状面后凸Cobb′s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idit分析VAS量表结果显示:术前R=0.653,95%可信区间为(0.573~0.734),术后R=0.437,95%可信区间为(0.377~0.497),两组无可重复区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R=0.410,95%可信区间为(0.355~0.465),与术前比较无可重复区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具有可重复区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结核 内固定 截骨术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联合5-氟尿嘧啶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巧玲 白亦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5-FU组和PEDF+5-FU组3组,分别加入PBS、5-FU和PEDF+5-FU处理CT26细胞。通过细...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5-FU组和PEDF+5-FU组3组,分别加入PBS、5-FU和PEDF+5-FU处理CT26细胞。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CT26细胞迁移能力。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将24只荷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和PEDF+5-FU组,每组8只。用相应药物给药干预,共给药3次,20 d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FU组和PEDF+5-FU组CT26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CD31表达明显下调,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提高(均P<0.05);与5-FU组相比,PEDF+5-FU组CT26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CD31表达明显下调,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5-FU组和PEDF+5-FU组肿瘤体积显著减小(均P<0.05),PEDF+5-FU组肿瘤体积小于5-FU组(P<0.05)。结论:PEDF和5-FU联合用药可以对CT26结肠癌细胞起到协同治疗的目的,且治疗效果优于5-FU单独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EDF 5-FU 协同治疗
下载PDF
植入性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生物密封的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4
作者 黄南翔 刘清毅 +1 位作者 林宏 李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2期66-66,共1页
目的:验证植入性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的合理性。方法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作者将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通过标准动物(狗)实验进行生物学研究10例,对生物密封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初步动物实验显示:经皮器件固定牢固,无感染、脱落迹... 目的:验证植入性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的合理性。方法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作者将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通过标准动物(狗)实验进行生物学研究10例,对生物密封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初步动物实验显示:经皮器件固定牢固,无感染、脱落迹象。结论初步动物实验证明了带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经皮器件 带孔弧形圆盘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