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季一飞 龙继发 +3 位作者 周华勇 任华 张翼 杜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65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 目的探究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65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脑卒中和Barthel评量进行评估,从而对神经功能受损改善情况以及mR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70.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试验组mRS评分0~2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恢复具体明显的治疗作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蒲超 张珊珊 +2 位作者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西部医学》 2019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 目的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联合前倾角
下载PDF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蒲超 张珊珊 +2 位作者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建立犬骨髓间质干细胞(dog 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d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d B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诱导dBMSCs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 目的:建立犬骨髓间质干细胞(dog 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d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d B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诱导dBMSCs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并分别以矿化(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dB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形态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通过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其为dBMSCs。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能有效的获取dBMSCs,所分离培养的d BMSCs同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研究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历 季一飞 +4 位作者 龙继发 杜鑫 张翼 熊健 王运锋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观察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干预作用及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的变化规律,探讨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轮流夹闭双下肢股动... 目的观察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干预作用及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的变化规律,探讨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轮流夹闭双下肢股动脉主干,2min缺血/2min再灌注,各5个周期,连续5d进行肢体缺血后处理。比较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兰(EB)含量,以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EphA2的表达。结果从2~5d,单纯再灌注各时间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各时间组(P〈0.05);单纯再灌注各时间组脑组织EB含量均明显高于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各时间组(P〈0.05);与单纯再灌注纽各时间点比较,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组EphA2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单纯再灌注组于1d时EphA2就开始增多,2d达高峰,3d时出现下降;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变化趋势相同,但高峰值明显低于前者。结论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减轻脑梗死后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phA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HA2 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历 季一飞 +4 位作者 柳华 王运锋 杜鑫 张翼 熊健 《西部医学》 2016年第9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后β-淀粉样蛋白(Aβ)的变化规律以及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轮流夹闭双下肢股动脉主干,2min缺血/2min再灌注,各5个周期,连续5...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后β-淀粉样蛋白(Aβ)的变化规律以及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轮流夹闭双下肢股动脉主干,2min缺血/2min再灌注,各5个周期,连续5d进行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比较各组大鼠右侧脑梗死体积以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Aβ的表达。结果 在第1d,单纯再灌注组与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组上述各项指标几乎相等。但从第2~5d,单纯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单纯再灌注组Aβ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组与单纯再灌注组Aβ均在第1d就开始增多,第2d达高峰,但高峰值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抑制大鼠脑梗死体积扩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梗死后A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翼 杜鑫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8期132-132,共1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8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0.1 g/(kg·d)的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试验组应用0.4 g/(kg&#...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8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0.1 g/(kg·d)的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试验组应用0.4 g/(kg·d)的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 g/(kg·d)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的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作为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