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低灌注强度比值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大赟 刘胜华 +1 位作者 金梅 李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70例AIS患者为例,其预后选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观察组(mRS评分3~5分,n=29),对照组(mRS...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70例AIS患者为例,其预后选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观察组(mRS评分3~5分,n=29),对照组(mRS评分≤2分,n=41),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HIR、低灌注区灌注参数值(rCBF、rT_(max)、rCBV)、严重低灌注体积(VSH)、低灌注体积(VH)、 CC不丰富(HIR≥0.40)、入院NIHSS评分对比(P<0.05)。入院NIHSS评分、HlR、低灌注区(rT_(max)、rCBF、rCBV)、VSH、VH、CC不丰富可能为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因素。以P<0.1为标准,行二项Logistic分析,CC,HIR,VSH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IS患者mRS评分与VSH、HIR、CC呈正相关。结论 HIR、VSH、CC状态为影响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 低灌注强度比值 预后
下载PDF
CT与X线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刚 祝青 +1 位作者 蒲红波 李亚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37-38,42,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8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CT和X线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不同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8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CT和X线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不同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和X线检查在对肺结核、肺部炎性病变、肺部良性肿瘤和其他类型的肺癌肺部孤立性结节性病变诊断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CT检查对肺癌以及总体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者,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灵敏度无差异(P>0.05),但CT检查对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特异性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及肺癌的定性诊断率较X线高,可更清晰的确定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缘以及其变化、生长情况,更有利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X线 孤立性球形病变
下载PDF
1.5T磁共振DW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刚 祝青 +1 位作者 蒲红波 李亚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DW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比较DWI结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MRI序列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DW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比较DWI结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MRI序列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以及对宫颈癌盆腔肿大淋巴结检测的检出率。结果 100例宫颈癌患者,常规MRI序列检出90例,10例漏诊,准确率为90.00%;DWI结合常规MRI序列检出97例,3例漏诊,准确率为97.00%。常规MRI序列对宫颈分期准确率与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宫颈癌分期准确率比较P>0.05;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宫颈癌盆腔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显著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P<0.05)。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显示宫颈癌的影像学特点,DWI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弥散加强成像 宫颈癌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氧化还原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伦红 周玉波 +1 位作者 黄琴 赵小梅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1mM 0.5%(5mg/mL)的左旋布比卡因盐酸盐分别刺激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分析细胞活性,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活性氧的含量及线粒体复...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1mM 0.5%(5mg/mL)的左旋布比卡因盐酸盐分别刺激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分析细胞活性,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活性氧的含量及线粒体复合体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处理24h后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降低癌细胞线粒体复合体Ⅰ的活性,增加H2-DCFDA的荧光强度,降低癌细胞中线粒体及糖酵解ATP的产生以及ATP/ADP的比值。低氧(1%O_2)在5mM葡萄糖环境中显著增加癌细胞的生长,而5mM葡萄糖在常氧环境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能量代谢,其对具有高能量需求的细胞(如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表现为线粒体和糖酵解ATP生成的双重抑制。代谢微环境(氧含量和葡萄糖水平)可改变左旋布比卡因的抗增殖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 氧化还原 前列腺癌细胞 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