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DC钻头复合冲击井下破岩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雷宇奇
房伟
+4 位作者
蔡晨光
杨高
于东兵
康凯
田家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对比各种冲击钻井技术的破岩效果,利用ABAQUS/Explicit模块建立PDC单齿-岩石冲击模型,研究PDC单齿在无冲击、轴向冲击、扭向冲击和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再进一步对影响复合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
为对比各种冲击钻井技术的破岩效果,利用ABAQUS/Explicit模块建立PDC单齿-岩石冲击模型,研究PDC单齿在无冲击、轴向冲击、扭向冲击和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再进一步对影响复合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冲击下的破岩比功相较于无冲击降低了28%,较轴向冲击降低了7%,以复合冲击破岩方式破岩效率最高;岩石在复合冲击作用条件下,钻压对PDC齿破岩效率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差异,增大钻压有利于破碎岩石;转速对复合冲击破岩效率存在一个临界值,未达到这个值时,增大转速反而会降低PDC齿的破岩效率。所得结论可为复合冲击钻井工具选择合适的钻压和转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复合冲击
破岩比功
侵入深度
钻压
转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力压裂致套管剪切变形机理及套变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
30
2
作者
路千里
刘壮
+4 位作者
郭建春
何乐
李彦超
曾冀
任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1,共8页
针对天然裂缝滑移导致页岩气井压裂易出现套管变形(简称套变)问题,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面受力模型,并采用复变函数建立了套变量计算模型,开展井筒剪应力、套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裂缝逼近角与井筒逼近角对井筒剪...
针对天然裂缝滑移导致页岩气井压裂易出现套管变形(简称套变)问题,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面受力模型,并采用复变函数建立了套变量计算模型,开展井筒剪应力、套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裂缝逼近角与井筒逼近角对井筒剪应力影响显著,在威远页岩气田现场常见井筒逼近角(近90°)条件下,裂缝逼近角为20°~55°(或其补角)时,井筒剪应力大,套变风险高;(2)当裂缝未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缝内流体压力正相关、与摩擦系数负相关;当裂缝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天然裂缝面积正相关;(3)弹性模量越低,裂缝越长,套变程度越严重;泊松比对套变量影响较弱;套变量随裂缝逼近角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裂缝逼近角为45°时达最大值;(4)裂缝逼近角一定时,可适当调整井筒逼近角以避免井筒受到高剪应力,合理控制缝内流体压力可以降低套变风险;套管所受剪应力通常远大于套管抗剪强度,提高套管强度或固井质量对降低套变风险作用有限。经现场井径测井数据验证,套变量计算模型可靠,可用于建立套变风险程度分析图版及计算套变量,为压裂设计中快速预判水平井套变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裂缝滑移
套变机理
套变量
风险控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建春
詹立
+5 位作者
路千里
齐天俊
刘彧轩
王欣
陈迟
苟兴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9-415,共7页
采用可视化水力裂缝内暂堵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携带液排量、黏度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实验,分析了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携带黏度越大、排量越大,封堵层形成难度越大...
采用可视化水力裂缝内暂堵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携带液排量、黏度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实验,分析了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携带黏度越大、排量越大,封堵层形成难度越大;暂堵颗粒粒径越大、浓度越大,封堵层形成难度越小。(2)当粒径缝宽比(暂堵颗粒粒径与裂缝宽度的比值)为0.45时,封堵层的形成主要受暂堵颗粒质量浓度、携带液黏度控制,暂堵颗粒质量浓度小于20 kg/m^(3)或携带液黏度大于3 mPa·s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封堵层;当粒径缝宽比为0.60时,封堵层的形成主要受暂堵颗粒质量浓度控制,暂堵颗粒浓质量度小于10 kg/m^(3)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封堵层;当粒径缝宽比为0.75时,封堵层形成与否基本不受其他参数的影响,实验条件范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封堵层。(3)封堵层的形成过程包括2个阶段和4种模式,影响封堵层形成模式的主控因素为粒径缝宽比、携带液排量、携带液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裂缝
暂堵转向
暂堵颗粒
封堵特征
施工参数组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DC钻头复合冲击井下破岩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雷宇奇
房伟
蔡晨光
杨高
于东兵
康凯
田家林
机构
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
公司
中国石油
川
庆
钻探
工程
公司
井下
作业
分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
钻探
工程有限
公司
井下
作业
分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四
川
谐铭科技有限
公司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连续管侧钻水平井关键工具”(二期)(CPET202109)。
文摘
为对比各种冲击钻井技术的破岩效果,利用ABAQUS/Explicit模块建立PDC单齿-岩石冲击模型,研究PDC单齿在无冲击、轴向冲击、扭向冲击和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再进一步对影响复合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冲击下的破岩比功相较于无冲击降低了28%,较轴向冲击降低了7%,以复合冲击破岩方式破岩效率最高;岩石在复合冲击作用条件下,钻压对PDC齿破岩效率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差异,增大钻压有利于破碎岩石;转速对复合冲击破岩效率存在一个临界值,未达到这个值时,增大转速反而会降低PDC齿的破岩效率。所得结论可为复合冲击钻井工具选择合适的钻压和转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PDC钻头
复合冲击
破岩比功
侵入深度
钻压
转速
Keywords
PDC bit
composite impact
mechanical specific energy
penetration depth
weight on bit
rotation speed
分类号
TE9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力压裂致套管剪切变形机理及套变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
30
2
作者
路千里
刘壮
郭建春
何乐
李彦超
曾冀
任山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川庆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川
庆
钻探
工程有限
公司
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
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
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4258,51874250)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20D-5007-0208)
+1 种基金
川庆钻探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科技项目“基于动态应力场的缝网扩展预测模型研究”(2019-JS-94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8-004-006)。
文摘
针对天然裂缝滑移导致页岩气井压裂易出现套管变形(简称套变)问题,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面受力模型,并采用复变函数建立了套变量计算模型,开展井筒剪应力、套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裂缝逼近角与井筒逼近角对井筒剪应力影响显著,在威远页岩气田现场常见井筒逼近角(近90°)条件下,裂缝逼近角为20°~55°(或其补角)时,井筒剪应力大,套变风险高;(2)当裂缝未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缝内流体压力正相关、与摩擦系数负相关;当裂缝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天然裂缝面积正相关;(3)弹性模量越低,裂缝越长,套变程度越严重;泊松比对套变量影响较弱;套变量随裂缝逼近角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裂缝逼近角为45°时达最大值;(4)裂缝逼近角一定时,可适当调整井筒逼近角以避免井筒受到高剪应力,合理控制缝内流体压力可以降低套变风险;套管所受剪应力通常远大于套管抗剪强度,提高套管强度或固井质量对降低套变风险作用有限。经现场井径测井数据验证,套变量计算模型可靠,可用于建立套变风险程度分析图版及计算套变量,为压裂设计中快速预判水平井套变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裂缝滑移
套变机理
套变量
风险控制
Keywords
shale gas well
hydraulic fracturing
natural fracture
fracture slippage
casing deformation mechanism
casing deformation
risk control
分类号
TE3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建春
詹立
路千里
齐天俊
刘彧轩
王欣
陈迟
苟兴豪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川庆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
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9-41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项目(U21A20105)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20D-5007-0208)。
文摘
采用可视化水力裂缝内暂堵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携带液排量、黏度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实验,分析了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携带黏度越大、排量越大,封堵层形成难度越大;暂堵颗粒粒径越大、浓度越大,封堵层形成难度越小。(2)当粒径缝宽比(暂堵颗粒粒径与裂缝宽度的比值)为0.45时,封堵层的形成主要受暂堵颗粒质量浓度、携带液黏度控制,暂堵颗粒质量浓度小于20 kg/m^(3)或携带液黏度大于3 mPa·s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封堵层;当粒径缝宽比为0.60时,封堵层的形成主要受暂堵颗粒质量浓度控制,暂堵颗粒浓质量度小于10 kg/m^(3)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封堵层;当粒径缝宽比为0.75时,封堵层形成与否基本不受其他参数的影响,实验条件范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封堵层。(3)封堵层的形成过程包括2个阶段和4种模式,影响封堵层形成模式的主控因素为粒径缝宽比、携带液排量、携带液黏度。
关键词
水力裂缝
暂堵转向
暂堵颗粒
封堵特征
施工参数组合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e
temporary plugging and diversion
temporary plugging particle
plugging behavior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combination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DC钻头复合冲击井下破岩特性模拟研究
雷宇奇
房伟
蔡晨光
杨高
于东兵
康凯
田家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力压裂致套管剪切变形机理及套变量计算模型
路千里
刘壮
郭建春
何乐
李彦超
曾冀
任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暂堵颗粒在水力裂缝中的封堵行为特征
郭建春
詹立
路千里
齐天俊
刘彧轩
王欣
陈迟
苟兴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