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杂卤石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顾雯 徐敏 +4 位作者 梁虹 章雄 张洞君 陆林超 陈愿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8,共8页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井震协同反演技术相结合,进行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杂卤石的成因、运移以及与断层的关系复杂,通过采用高分辨率AFE技术对其进行叠后裂缝预测,认为川东地区杂卤石与裂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三叠系 印模法 地震多属性 井震协同反演 AFE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志荣 邓小江 +5 位作者 杨晓 巫芙蓉 刘定锦 张红 谭荣彪 周跃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3,125-126,共4页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思路及技术流程,取得了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新进展。采集方面,通过对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攻关,优选了技术性与经济性兼备的、合理的采集参数;处理方面,特别注重静校正、保真保幅及浅层信息保护等处理环节;解释方面,在分析页岩气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断层精细解释+埋深编制+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等环节的工作,为该地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开发目标区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技术 进展 采集处理解释 技术攻关
下载PDF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被引量:184
3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4 位作者 罗志立 宋金民 钟勇 田艳红 彭瀚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孕育阶段——隆升剥蚀期(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初始阶段——初始发育期(麦地坪组沉积期)、拉张高潮阶段——壮年期(筇竹寺组沉积期)、拉张衰弱阶段——萎缩期(沧浪铺组沉积期)、拉张消亡阶段——消亡期(龙王庙组沉积期)。其形成演化对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灯影组优质喀斯特孔洞型储层和下寒武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以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拉张槽内及其两侧可能成群地分布有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如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及丰富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运动 拉张槽 灯影组 寒武系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地球物理资料非线性反演方法讲座(八)——量子遗传算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红明 王家映 +1 位作者 师学明 朱培民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6期635-642,共8页
虽然线性反演理论目前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比较依赖初始模型,而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量子遗传算法QGA(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以量子理论为基础,通过量子位编码和量子旋转门更... 虽然线性反演理论目前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比较依赖初始模型,而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量子遗传算法QGA(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以量子理论为基础,通过量子位编码和量子旋转门更新种群来寻找全局最优,加快了搜索速度,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对量子遗传算法内在机理的分析表明,QGA的寻优质量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遗传算法 地球物理反演 全局寻优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勘探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增辉 欧阳诚 +2 位作者 李乐 王静 赵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指出须家河组下步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中段
下载PDF
有关山地地震勘探构造成果的钻探失利井诠释与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宇 梁顺军 +5 位作者 倪华玲 吴育林 汪少华 许勇 游李伟 雷开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4期26-35,共10页
油气勘探的探井是否有失利井,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油气勘探不同环节和不同角度出发,初步厘定和诠释了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定义。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主要依据是地震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是一门预测性科学,部署探井有成功和失... 油气勘探的探井是否有失利井,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油气勘探不同环节和不同角度出发,初步厘定和诠释了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定义。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主要依据是地震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是一门预测性科学,部署探井有成功和失利是正常现象。山地地震勘探主要对象为背斜圈闭。地震勘探过程包括采集、处理、解释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失利井发生。采集资料品质差导致处理解释存在多解性,地震成果精度降低;处理流程参数不当,产生构造假象,误导解释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由于山地复杂构造解释的复杂性,导致解释中的层位标定、构造建模及速度建场会出现偏差,造成井—震不符。失利井分析,就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正钻井地质及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进而采取相应的地震勘探技术和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地指导下一步钻探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果 探井失利 解析 新地震成果 再钻探 井-震符合 成功
下载PDF
潜伏背斜圈闭优选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性分析——来自天山、龙门山、昆仑山山前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区的勘探实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梁顺军 肖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通过天山北缘和南缘、龙门山南段和北段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的油气勘探现状对比分析,认为在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良好的背斜圈闭、优质的保存条件密... 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通过天山北缘和南缘、龙门山南段和北段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的油气勘探现状对比分析,认为在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良好的背斜圈闭、优质的保存条件密切相关,而潜伏背斜具有"圈闭类型良好和保存条件优良"的双重条件。国内数十年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田(藏)数量、储量及产量中,潜伏背斜所占比重远大于地面背斜,目前还具有良好的上升趋势。因此,潜伏背斜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应引起勘探家们的关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思路,应遵循"地面复杂背斜中寻找地下相对简单的潜伏背斜"这一原则,油气勘探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勘探节奏进入良性循环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断褶区 油气勘探 圈闭优选 潜伏背斜 重要意义 勘探前景
下载PDF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川中地区的运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席彬 任达 +2 位作者 王金刚 徐传平 贾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4期39-43,7,共5页
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无法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薄互层、微裂缝、河道砂体进行精细描述,为解决该区原油地震勘探中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了在去噪、成像、提高分辨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优选... 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无法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薄互层、微裂缝、河道砂体进行精细描述,为解决该区原油地震勘探中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了在去噪、成像、提高分辨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优选,获取的高密度资料较原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有大幅度提高,低频和高频端均有所拓展,分辨率明显提高,为解决该区侏罗系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面元 覆盖次数 浅井 小药量
下载PDF
用户满意指数在物探公司的推广和应用
9
作者 毛卫平 胡建华 +1 位作者 陈漫 吕剑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9年第10期8-12,共5页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探公司开展了用户满意测评工作,就该工作如何运用与推广,如何持续改进,提高满意度指数做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该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使公司业绩有了大幅...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探公司开展了用户满意测评工作,就该工作如何运用与推广,如何持续改进,提高满意度指数做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该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使公司业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指数 测评体系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深埋藏-强改造独特地质作用 被引量:122
10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6 位作者 钟勇 冉波 雍自权 孙玮 杨迪 姜磊 叶玥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8,共18页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多阶段性隆升过程致使地表普遍具有1 000~4 000m剥蚀厚度。地表差异性剥蚀幅度与陆相地层沉积厚度共同控制着其下伏地层的古埋深。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分别大于6 500m和9 000m,等深线总体呈NE-SW展布,且二者底界埋深均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龙马溪组底界古埋深最浅处位于盆地南缘宜宾南绥江地区(约6 000m),最大埋深处为川北地区(约9 000m),古埋深分别向盆地东南缘和北缘明显加深,且盆地中央具有明显的NE-SW向展布低值或浅埋深带,即绥江—宜宾—泸州地区和达州—巴中地区。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特征与现今埋深特征总体相似,最大埋深处位于川西-川北前陆盆地(古埋深大于11 000m);最小古埋深处位于川中—川西南宜宾—自贡—遂宁一带(古埋深小于8 000m)。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深埋藏与其高演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热成熟度Ro值普遍大于2.4%和2.8%,与其古埋深相似均具有由盆地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作用致使下古生界页岩经历强改造作用,具有动态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压力变化特征,及其保存条件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现今钻探成果揭示差异性埋藏-隆升剥蚀-构造变形作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与分布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研究,不仅与北美一样,研究常规油气的优质烃源岩如何转化为非常规页岩气的优质储层,而且还须探讨在强改造作用下页岩气优质储层如何才能成为具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藏 强隆升 强变形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5 位作者 孙玮 武文慧 王国芝 彭瀚霖 田艳红 钟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70,共13页
早寒武世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通过拉张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对比研究,发现拉张槽对灯影组风化壳喀斯特、埋藏溶蚀、热液作用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靠近拉张槽,风化壳喀斯特作用强,灯影组储层... 早寒武世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通过拉张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对比研究,发现拉张槽对灯影组风化壳喀斯特、埋藏溶蚀、热液作用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靠近拉张槽,风化壳喀斯特作用强,灯影组储层溶蚀洞穴发育,储层沥青含量高,有机质酸埋藏溶蚀作用和热液作用强,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储层物性好。拉张槽东侧由于断裂裂缝系统更发育,灯影组的埋藏溶蚀作用、晚期硅质热液活动和热液溶蚀作用强度要大于拉张槽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地裂运动 拉张槽 灯影组 储层差异性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被引量:53
12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宋金民 邓宾 钟勇 罗超 冉波 田艳红 李智武 彭瀚霖 尹柯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60,共15页
利用四川盆地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结合测井、岩心等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作用、演化过程对油气成藏要素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主要受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 利用四川盆地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结合测井、岩心等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作用、演化过程对油气成藏要素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主要受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的联合控制。(1)"兴凯"和"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开江-梁平拉张槽控制了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特别是对烃源岩和储集层展布的控制作用明显,致使烃类的富集区集中在这两个拉张槽周缘地区;(2)加里东和印支古隆起成为区域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聚并形成古油气藏;(3)盆山结构对保存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天然气的最终聚集。因而,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应重点选择拉张槽、古隆起与原地隆起-盆地区或突变型盆山结构区三者相叠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古隆起 盆山结构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源储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苏旺 江青春 +5 位作者 陈志勇 汪泽成 姜华 卞从胜 冯庆付 吴育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43,共10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及中部地区部署的双探1井、南充1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及岩溶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该区茅口组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研究其层序地层发育特征,采用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并辅以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 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及中部地区部署的双探1井、南充1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及岩溶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该区茅口组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研究其层序地层发育特征,采用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并辅以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验证,对茅口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建立起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的地层剥蚀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层序对源储的控制作用:①可将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SQ1由茅一段茅三段构成,SQ2由茅四段构成;②层序地层的对比表明,在盆地范围内茅口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存在"三强两弱"剥蚀区,其中川西南、川东局部地区2个弱剥蚀区仅SQ2上部少量遭受剥蚀,而蜀南一川中、川东北、川西北3个强剥蚀区SQ2剥蚀殆尽;③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部位明显受层序界面控制,能够形成有效储层的颗粒滩主要分布于SQ1的高位体系域,而有效烃源岩则主要分布于SQ1的海侵体系域。结论认为:这一层序划分方法更客观合理,可有效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频谱趋势属性分析 层序地层 剥蚀区 烃源岩 储集层 颗粒滩
下载PDF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5 位作者 钟勇 邓宾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8-1072,共15页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世-石炭纪,晚期为二叠纪-中三叠世。两期克拉通演化都经历了早期弱拉张,后期弱挤压阶段。弱拉张初始阶段都有一次海相碳酸盐岩的大面积稳定沉积(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隆升剥蚀作用及风化壳岩溶作用。其后进入弱拉张期,发育拉张槽,拉张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北部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然而,两期拉张槽的充填特征不同,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是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巨大;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为欠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非常薄。拉张期结束后进入弱挤压阶段,形成古隆起,挤压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南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弱拉张阶段的拉张槽与弱挤压阶段的古隆起均为大角度相交关系;然而,拉张槽和古隆起的规模差别较大,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面积约5.4×10~4km^2,对应的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面积6×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面积约2.0×10~4km^2,对应的印支期开江古隆起面积0.8×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蓬溪-武胜拉张槽面积约1.5×10~4km^2,对应的印支期泸州古隆起面积4.2×10~4km^2。绵阳-长宁拉张槽的规模比开江-梁平拉张槽、蓬溪-武胜拉张槽要大,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规模也大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规模。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碳酸盐岩 演化 叠合盆地 油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周缘活动主控下形成的叠合盆地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4 位作者 孙玮 钟勇 李智武 李金玺 姜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8-326,共19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勘探资料等揭示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保存完整的古俯冲带和地堑-地垒结构,说明盆地基底后期构造活动非常稳定;显生宙以来经历晚震旦世-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两幕克拉通边缘强拉张-强挤压...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勘探资料等揭示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保存完整的古俯冲带和地堑-地垒结构,说明盆地基底后期构造活动非常稳定;显生宙以来经历晚震旦世-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两幕克拉通边缘强拉张-强挤压,而克拉通内弱拉张-弱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体现出盆地内部稳定性结构沉积演化特征。克拉通内弱拉张初期以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稳定沉积(即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风化壳岩溶作用(即桐湾期、东吴期等不整合面)为特征,弱拉张期以拉张槽(如: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开江-梁平拉张槽等)的形成为典型特征;弱挤压则以古隆起(如: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印支期泸州古隆起等)的发育为典型特征。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后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受控于其周缘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是现今地貌和构造盆地的主要建造期,形成了四川l盆地周缘突变(线型)和渐变(弥散型)两种盆山结构。盆地西边界(龙门山)和北边界(米仓山-大巴山)即是线型突变边界,也是扬子地块(板块)的边界,边界几何形状和扬子板块刚性特征对盆山系统结构-构造特征等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的东边界(齐岳山-大娄山)和西南边界(大凉山)即是渐变弥散型边界,同时也是板(陆)块内部的边界,它们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滑脱层的分布特征。受控于盆地(克拉通)周缘活动,四川盆地垂向上前寒武纪基底与盖层、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具解耦特征。基底与盖层构造的解耦有利于盆地内部前寒武纪基底结构构造的保存和盖层内大型隆-坳结构的形成演化;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的解耦有利于早期构造免遭后期破环,对深层油气藏的保存意义重大。总之,四川盆地可能是具独特形成过程和特征的叠合盆地新类型,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周缘活动、内部稳定及早期和晚期构造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拉张-强挤压 弱拉张-弱挤压 突变型盆山结构 渐变型盆山结构 构造解耦叠合盆地
下载PDF
川西九龙山地区下二叠统高能滩地震预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延充 刘克难 +2 位作者 彭才 杨慧芬 蒲平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5,124-125,共4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突破,发现了一批大型气藏,地震相与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对上二叠统生物礁和下三叠统鲕滩的勘探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下二叠统的滩相勘探一直没有新...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突破,发现了一批大型气藏,地震相与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对上二叠统生物礁和下三叠统鲕滩的勘探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下二叠统的滩相勘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之前,对川西九龙山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的高能滩预测主要注重地质、测井研究,或利用地震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从未对茅口组、栖霞组进行地震相研究。为此,针对该区栖霞组和茅口组均为典型的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且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地震相特征,可利用地震相、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来预测有利的古地貌和沉积相带,进而预测高能滩的发育有利区。通过地震相特征分析,下二叠统具有3大地震相特征:①地震反射时间厚度异常增加;②下二叠统内部反射同相轴增多;③下二叠统底界明显超覆于志留系之上。利用这3种不同的地震相特征预测了有利于高能滩发育的古地貌区域。经实钻证实,采用该预测方法能够提高下二叠统高能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 早二叠世 地震勘探 储集层 鲕滩 预测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 被引量:47
17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李智武 邓宾 钟勇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姜磊 梁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特征 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瑞华 谭钦银 +5 位作者 付建元 程锦翔 王正和 何利 杨桂花 杨贵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16,共7页
本文通过露头、钻井及地震剖面等,对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解剖。石牛栏组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体,杂乱反射特征明显。石牛栏组两期礁滩旋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为:早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生屑滩为主,有少量点礁分... 本文通过露头、钻井及地震剖面等,对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解剖。石牛栏组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体,杂乱反射特征明显。石牛栏组两期礁滩旋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为:早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生屑滩为主,有少量点礁分布其中;晚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大量点礁为主。川东南石牛栏组生物礁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岩缓坡模式,生物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缓坡上的点礁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石牛栏组 生物礁 沉积模式 点礁群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川中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张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72-75,共4页
川中地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高速盐岩层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为此对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较准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这一关键技术,... 川中地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高速盐岩层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为此对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较准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这一关键技术,并将叠前深度偏移同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中地区由于盐岩层的影响而不易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的难题,消除了速度异常,可使地下构造得到正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偏移 速度模型 迭代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烟囱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霄 刘树根 +2 位作者 夏铭 孙玮 邓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2-712,共11页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充满度仅为25%,与早寒武世拉张槽相隔的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则为充满度近100%的特大型整装气田。两者的区域背景和生储盖组合条件相近,但气田充满度出现很大差异。威远构造2D和3D地震剖面存在较多震...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充满度仅为25%,与早寒武世拉张槽相隔的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则为充满度近100%的特大型整装气田。两者的区域背景和生储盖组合条件相近,但气田充满度出现很大差异。威远构造2D和3D地震剖面存在较多震旦系—三叠系管状异常特征,有的出露地表或隐伏浅层之下,分析可能为气烟囱特征。其主要特征包括:1受气烟囱效应影响,威远构造地表三叠系嘉陵江组出露附近河流中有大量气苗;2上覆寒武系遇仙寺组气藏、洗象池组气藏及二叠系阳新统气藏的天然气非烃气体中的氮、氩、氦成分与威远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分相似,具有灯影组气藏天然气上窜特征;3威远构造震旦系—二叠系压力系数均为1.0左右,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压力系数也为1.0左右,但其上覆层位均为超压。威远构造气烟囱表明,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封闭系统基本失效,保存条件较差,天然气垂向运移,直接影响现今气藏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天然气 灯影组 威远构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